甜瓜蔓枯病

甜瓜蔓枯病

甜瓜蔓枯病 特徵描述及防治方法病原Mycosphaerella melonis 症狀 主要為害主蔓和側蔓。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甜瓜蔓枯病
  • 別稱:黑腐病
  • 病原中文名:瓜黑腐小球殼菌
  •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甜瓜、白蘭瓜、哈密瓜
  • 主要為害部位:主蔓和側蔓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主蔓和側蔓,有時也為害葉柄、葉片。葉片受害初期在葉緣出現黃褐色“V”字型病斑,具不明顯輪紋,後整個葉片枯死。葉柄受害初期出現黃褐色橢圓型至條型病斑,後病部逐漸縊縮,病部以上枝葉枯死。
(1)莖蔓:病蔓開始在近節部呈淡黃色。油浸狀斑,稍凹陷,病斑橢圓形至梭形,病部龜裂,並分泌黃褐色膠狀物,乾燥後呈紅褐色或黑色塊狀。生產後期病部逐漸乾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黑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
甜瓜蔓枯病甜瓜蔓枯病
(2)葉片:葉片上病斑黑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其上有不明顯的同心綸紋,葉緣病斑上有小黑點,病葉乾枯呈星狀破裂。
(3)果實:果實染病,病斑圓形,初亦呈油漬狀,淺褐色略下陷,後變為蒼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點,同時出現不規則圓形龜裂斑,濕度大時,病斑不斷擴大並腐爛。

病原形態特徵

Mycosphaerella melonis稱瓜類球腔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葉面生,多為聚生,初埋生後突破表皮外露,球形至扁球形,器壁淡褐色,頂部呈乳狀突起,器孔口明顯;分生孢子短圓形至圓柱形,無色透明,兩端較圓,正直,初為單胞,後生1隔膜。子囊殼細頸瓶狀或球形,單生在葉正面,突出表皮,黑褐色;子囊多棍棒形,無色透明,正直或稍彎;子囊孢子無色透明,短棒狀或梭形,一個分隔,上面細胞較寬,頂端較鈍,下面的孢子較窄,頂端稍尖,隔膜處縊縮明顯。

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子囊殼、分生孢子器、菌絲體潛伏在病殘組織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植株染病後釋放出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七月中旬氣溫20~25℃,潛育期3~5天,病斑出現4~5天后,病部即見產生小黑粒點。分生孢子在株間傳播距離6~8米。甜瓜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一般薄皮脆瓜類屬抗病體系,發病率低,耐病力強;厚皮甜瓜較感病,尤其是厚皮網紋系統、哈密瓜類明顯感病、如麻醉瓜、羅斯轉、哈密瓜發病重;小暑白蘭瓜、大暑白蘭瓜次之,鐵旦子、薄皮脆發病率最低。病菌發育適溫20~30℃,最高35℃,最低5℃,55℃經10分鐘致死。據觀察5天平均溫度高於14℃,相對濕度高於55%,病害即可發生。氣溫20~25℃病害可流行,在適宜溫度範圍內,濕度高發病重。5月下旬~6月上中旬降雨次數和降雨量作用該病發生和流行。連作易發病。此外密植田藤蔓重疊鬱閉或大水漫灌的症狀多屬急性型,且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龍甜1號等抗蔓枯病的品種,此外還可選用伊麗沙白、新蜜雜、巴的等早熟品種。
(2)藥劑處理種子,對殺滅種子上病菌,防止苗期侵染具有重要作用。浸種種子可用40%福馬林150倍液浸種30分鐘,撈出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催芽播種;也可用50%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浸種30~40分鐘。用種子重量0.2%~0.3%的40%拌種雙粉荊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種子包衣。用0.3%~0.5%的種衣劑9號或10號進行包衣,可有效地防治立枯病,還可兼治猝倒病和炭疽病。
(3)合理密植,採用搭架法栽培對改變瓜田生態條件,減少發病作用明顯。此外要及時整枝、打杈,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攜至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
甜瓜蔓枯病甜瓜蔓枯病
(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5)現代化中藥製劑預防:在植株緩苗期和第一穗果開花膨大期用農抗120抗菌素500倍液進行灌根,7天左右用藥1次,每個時期連用2—3次。治療: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40%氟矽唑乳油6000倍液,或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劑200倍液,或4%農抗120-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400倍液效,重點噴灑植株中下部。每隔8~10天再噴1次,連續2~3次。④病害嚴重時,可用上述藥劑使用量加倍後塗抹病莖部。⑤有條件的地方可用5%百菌清粉劑或5%加瑞農粉劑15千克/公頃噴粉防治。對嚴重病株及病株周圍2—3米內區域植株進行小區域灌根噁霜霉靈600倍液,連灌2次,兩次間隔1天。
(6)20%利克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拌種雙粉劑懸浮液500倍液、24.9%待克利乳油3000倍液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8~10天再噴1次,共噴2~3次。棚室栽培時可噴撒5%防黑霉粉塵劑,每667平米用藥1kg。此外於白蘭瓜三葉期灌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