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圓柱狀,長20-40厘米,末端呈念珠狀膨大,直徑可達6-9毫米。莖自基部多
分枝 或僅有1-2分枝,每個分枝頂端分枝或不分枝,高20-29厘米,直徑3-5毫米。葉互生,線狀披針形、線形或線狀橢圓形,變化較大,長2-7厘米,寬4-5毫米,先端鈍或具短尖頭,基部漸狹,全緣;
側脈 羽狀,不明顯或略可見;總苞葉3-6枚,倒卵狀橢圓形,長1-2.5厘米,寬4-6毫米,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狹;苞葉2枚,三角狀卵形,長4-6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基部近平截或略呈寬楔形。
花序 單生於二歧分枝頂端,基部具短柄;總苞杯狀,高與直徑均約3毫米;邊緣4裂,裂片半圓形,邊緣及內側具白色柔毛;腺體4,新月形,兩角不明顯,暗黃色至淺褐色。雄花多數,明顯伸出總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3-6毫米;子房光滑無毛,花柱3,2/3以下合生;柱頭2裂,不明顯。
蒴果 三棱狀球形,長與直徑均3.5-4.5毫米;
花柱 宿存,易脫落,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長球狀,長約2. 5毫米,直徑約2毫米,灰褐色至淺褐色;種阜盾狀,無柄。花期4-6月,果期6-8月。
近種區別
甘遂
枝葉
根圓柱狀,長可達40厘米,末端呈念珠狀膨大,葉互生,葉片線狀披針形、線形或線狀橢圓形,變化較大,基部漸狹,全緣
莖不育枝常發自基部;葉線形或卵形,先端尖或鈍尖,基部楔形或平截;無葉柄;不育枝葉常為松針狀,無柄
圖片
甘遂
乳漿大戟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和寧夏。生長在荒坡、沙地、田邊、低山坡、路旁等。
繁殖方法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高操向陽的坡地或排水良好的壤土平地栽培。不能選陰坡地或沙土地栽培。種前根據土壤肥力情況,旋適量底肥,最好為
廄肥 或堆肥,深耕35厘米左右,耙耱整平。做成寬1米,長短適宜的地畦。
甘遂
甘遂可用以下兩種方法繁殖。
種子育苗: 移栽5月底6月初,採集成熟的甘遂果實,曬乾搓掉果皮,將種子裝入布袋中置乾燥通風處保存,於7月中旬播種。播種採用條插法,邵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0厘米左右,開4-6厘米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每畝用種4-5千克。描後覆土,澆水。待水滲入土層後,土表薄覆一層鋸末,發芽前保持地面濕潤。一般播後15天左右出苗。
分根繁殖法: 分根繁殖在甘遂的冬眠期和夏眠期均可進行,但因夏眠期栽後正值多雨季節,易造成爛根,因此最好選擇冬眠期分根栽植。冬眠期分根栽植可結合採挖商品藥材一回進行。在甘遂地上部分枯萎後和新芽露出地面前這段時間,挖掘甘遂全根,注意保護根莖上的紅色越冬芽,去掉能藥用的膨大根段部分加工成藥材出售。將剩下的根段部分,根據自然縊裂情況分成每段至少有一個膨大部分,長8-15厘米的根段,並將這些根段分成有芽和無芽兩類。各類分開按株距20-25厘米,行距25-30厘米密度挖穴栽植,放根時注意根的上、下端位置不要放反。覆土後適量灌水栽後在溫度高於5℃條件下,有芽根段一周左右芽苗出土;無芽根段則需1月左右才能出土發苗。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的甘遂幼苗極為脆弱,土壤中不能缺水,土表又不能積水,這時水分管理是幼苗成活的關鍵,灑水管理比較合適,少量多次,保證全苗。苗高5-6厘米後,植株抗旱能力增強,如果氣候土壤不過於乾燥,可不必澆水灌溉,苗高8-10厘米,即可帶土移栽,移栽密度為25厘米×25厘米,移栽後及時灌水一次,成活後一般不再灌水。種子繁殖育苗田中,由於前期管理水分較多,雜草生長極快,必須隨時除草。對於根段繁殖的當年生苗田,除草鬆土時要淺鋤,防止損傷根芽或鋤頭掛出土中根段,盛夏季節和秋後經霜地上部分枯萎後,可薄施一層土糞覆蓋,起到肥沃土壤,保護地下嫩芽的作用。5月底6月初,給田間扦插樹枝葉適當遮蔭,可推遲夏眠期,提高根塊產量。
病蟲防治 露地栽培條件下甘遂病害較步。在遮蔭條件下,常於4月末,5月初感染
白粉病 。植株染病後,很快莖葉上出現一層白色粉末,隨後莖葉發黃枯死。對該病主要以預防為主,避免遮蔭太強。另外在易感病季節,給田間株植噴施1:(0.3-0.4):100的波爾多液預防。一旦發現該病在田問出現,可立即撤除遮蔭物,噴施0.3-0.5度(
波美度 )石硫台劑防治甘遂蟲害極少,偶有發現葉蜂幼蟲在苗期咬食其嫩莖葉。葉蜂幼蟲可用
除蟲菊酯 類殺蟲劑防治。
主要價值 甘遂的根可藥用,味苦寒有毒,具除水、利尿功效;主治各種水腫等。
甘遂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