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滓,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甘蔗Saccharum sinensis Roxb.經榨去糖汁的渣滓,為中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禿瘡,癰疽,疔瘡。
基本介紹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經榨去糖汁的渣滓。
性味
甘,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禿瘡,癰疽,疔瘡。
相關配伍
1、治小兒頭瘡白禿:甘蔗滓燒存性,研末,烏柏油調,頻塗取瘥。(《綱目》)
2、治背疽惡瘡,收口長肉:甘蔗滓,曬燥,煅存性,研極細,篩藥填滿瘡孔內,膏藥蓋住。(《救生苦海》)
3、治疔瘡:甘蔗滓曬乾,真香油點燈燒成灰,以津液調勻,銀簪挑破,點上。加珍珠油、胭脂調塗更效。(《綱目拾遺》)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撒或調敷。
使用注意
《綱目》:“燒煙勿令入目,能使暗明。”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收甘蔗,除去葉、根、榨去糖汁,曬乾。
形態特徵
甘蔗,多年生草本。稈高約3m,粗2-5cm,綠色或棕紅色,稈在花序以下有白色絲狀毛。葉鞘長於節間,無毛,僅鞘口有毛;葉舌膜質,截平,長約2mm;葉片扁平,兩面無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脈,長40-80cm,寬約20mm。花序大型,長達60cm,主軸具白色絲狀毛;穗軸節間長7-12mm,邊緣疏生長纖毛;無柄小穗披針形,長4.5-5mm,基盤有長於小穗2~3倍的絲狀毛;穎的上部膜質,邊緣有小纖毛,第1穎先端稍鈍,具2脊,4脈,第2穎舟形,具3脈,先端銳尖;第1外稃長圓狀披針形,有1脈,先端尖,第2外稃狹窄成線形,長約3mm,第2內稃披針形,長約2mm。有柄小穗和無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長3~4mm,無毛,先端稍膨大。花、果期秋季。
生長環境
為中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
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綱目》甘蔗條,瀕湖特補蔗滓,言其治小兒白禿,燒煙入目令目暗,其他未能悉,今復廣之。敏按:蔗有數種,紫皮者,崑崙蔗;青皮者,乃扶風蔗也……入藥如用滓,亦宜以青皮蔗滓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