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丸(《聖濟總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甘草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一七。主治口乾心熱。

基本介紹

  • 名稱:甘草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 組成:甘草、人參、烏梅肉、棗肉、石膏、半夏
  • 主治:口乾心熱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甘草(炙,銼)、人參、烏梅肉(炒)、棗肉(焙)、石膏(碎)各一兩,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制)一分。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每服一丸。含化,不拘時候。

主治

口乾心熱。

方義

口中熱乾與虛勞晡熱大異,既乾且熱,明系脾家津液固結,不能灌注於上,故用人參、甘草滋益肺胃,半夏、生薑流濕潤燥,烏梅、棗膏輸化精微也。

附方

名稱:甘草丸
組成:甘草(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生乾地黃、烏梅肉(微炒)
用法:上為末,以棗瓤並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綿裹含咽滓,一日四五次
主治:虛勞,口乾舌燥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甘草丸
組成:甘草(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烏梅肉(微炒)、栝樓、寒水石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含咽津
主治:口舌乾燥煩熱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甘草丸
組成:甘草(炙微赤,銼)、犀角屑、黑豆(炒熟)、麝香(細研)、斑蝥(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以粥飲送下。服後覺瘡痛即住藥。其病當從小便中出,即於盆子內看之
主治:熱毒結成瘰癧,日夜疼痛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甘草丸
組成:甘草(炙微赤,銼)、桂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更研如膏)
用法:上為散,入杏仁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乳汁研化服之,一日三四次
主治:兒未滿百日,咳嗽上氣
出處:《太平聖惠方》

重要文獻摘要

《古方令釋》:“甘草丸。治口中熱乾。甘草、人參、半夏、生薑、烏梅肉各二兩半,棗膏二兩半。上六味,末之,蜜丸如彈子大,旋含咽汁,日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