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鼢鼠

甘肅鼢鼠

外形似中華鼢鼠,體長180毫米左右,尾較短,稍超出後足長。吻鈍,眼小,耳殼退化,僅留外耳道,且被毛掩蓋,尾不甚長,除被稀疏短白毛外,幾全裸露,前肢爪強。第3趾爪最長。天敵為貓、貓頭鷹和蛇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肅鼢鼠
  • 拉丁學名:Myospalax cansus Lyon
  • 別稱:地老鼠、瞎老鼠、瞎瞎、羅氏鼢鼠、洛氏鼢鼠
  • :動物界
  • :哺乳綱
  • :齧齒目
  • :倉鼠科
  • 分布區域:甘肅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狀況,分布範圍,主要危害,防治策略,

形態特徵

甘肅鼢鼠,別名地老鼠、瞎老鼠等,外形與東北鼢鼠相似。系體型較小的鼢鼠。成體體長l50~165mm。屠長29~31mm,有密毛。四肢較弱小,前趾和爪較其他鼢鼠細弱。體背與體側均為灰褐色,毛基灰褐色,毛尖銹紅色。腹毛灰色,雜有銹色調。頭部灰色,額與眼間帶少許白色的毛,但不成白斑。鼻吻部與唇周純白色。尾污黃色,基部較深,向後逐漸變淺,末端已成污白色。足背灰褐色,近趾端為污白色。
甘肅鼢鼠
頭骨小,顴弓擴展。枕骨斜向彎下。頂嵴不發達。
門齒強大,唇面黃色。只有2個較深的凹陷角。

生活習性

甘肅鼢鼠屬華夏溫濕型動物。主要棲息於高原與山地的森林、灌叢、草甸和農田。其分布範圍達海拔1000~3900m。喜生活在土質鬆軟、深厚的地帶。多石礫、排水不良及密林中數量極少。
雜食性,以植物根莖和莖葉為主,幾乎各種農作物都吃。據統計,被害的種類有苜蓿、小麥、馬鈴薯、豆類、甘薯、花生、胡蘿蔔、青稞、玉米、棉花幼苗、大蔥及牧草等。覓食時咬斷根系,或將整株植物拖入洞中,造成缺苗斷壟。夏季主要採食植物的綠色部分,冬、春季節喜食種子和塊根、塊莖。洞空倉庫中儲存的越冬食物以糧食或塊根、塊莖為主。曾在洞內倉庫中發現1600g的玉米穗。據楊宏亮等(1991)測定平均日食量,5月份為98.8g,6月份為90.4g,9月份為135.3g。
晝夜活動,覓食以白天為主,夜間偶爾到地面上來。不冬眠,但不完全靠倉庫存儲生活,仍需補充新鮮食物。
洞繫結構與中華鼢鼠相近,有洞道、窩巢、倉庫、糞洞等。但覓食道較淺,距地面僅5~10cm。地面土丘也較小,大多不明顯。這是與其他鼢鼠不同之處。每個洞系有倉庫和食物存放點,約10多處。

繁殖狀況

一年只產1胎,每胎2~5仔。一般4月份開始有幼鼠出現,5、6月份達到高峰,幼鼠出生後30~45天與母鼠分居,獨立生活。9月份後亞成體比例下降,種群主要由成體I組構成。
除新生個體的補充外,影響甘肅鼢鼠種群數量的環境因素為大雨後的直接淹灌;低溫、乾旱造成的食物短缺;農田耕作對棲息環境的破壞以及天敵的捕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甘肅、寧夏、陝西、湖北、四川等地。其分布區較狹窄。西達岷山,東至大別山,北到秦嶺,南抵長江。

主要危害

它是我國特有鼠種,對農牧業的為害較大。春季挖食種子和越冬植物,如苜蓿的根,為害幼苗。秋季儲糧期,將大量的糧食和作物搬入倉庫,馬鈴薯、豆類的損失最為突出。一個洞系儲存的馬鈴薯可達幾到幾十千克。對當地的藥材生產也構成極大為害,天麻、黨參、牛膝等損失10%~20%。在冬季還啃食樹根,如松樹、漆樹及豆科林木。在四川嵐皋縣,高密度地方達150隻/ha,二年生的漆樹苗被害率達48.6%。在灌溉區,其洞系還造成水渠跑冒滲漏。

防治策略

1.捕捉 人工捕捉或放養蛇、貓等動物。
2.藥物誘殺 在老鼠出沒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餌誘殺。
3.敵鼠鈉鹽0.05%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敵鼠鈉鹽50克,翻拌均勻。
4.殺鼠迷0.04%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殺鼠迷40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