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成立於2003年12月23日,其前身為創建於1959年並於同年開始招生的農學系土壤與農業化學專業,1966年停止招生,1980年恢復土壤與農業化學專業並獨立組建土壤農化系,1983年恢復招生。此後多次整合、重組,幾更其名。學院已發展成為具有三級學位授權,教學與科研、全日制教育與繼續教育有機結合,農、理、工、管綜合發展的多學科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 創辦時間:2003年12月23日
  • 教授:10人
  • 教職工:62人
概述,科研平台,在研項目,學院領導,學位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研成果,

概述

學院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3人,講師20人;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1人;有博士學位獲得者12人,碩士學位獲得者30人。
學院下設生態與環境科學系、土地科學系和地理信息與城鄉規劃系3個系;資源與環境實驗室和信息技術與規劃實驗室2個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部“OFDC甘肅分中心”、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及其套用工程研究中心“授權MapGIS認證培訓中心”等6個研究機構。有“生態學”省級重點學科,“生態學”博士學位授權點,“農業資源利用”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植物營養學”、“土壤學”、“生態學”和“土地資源管理”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及“農業推廣(農業資源利用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和“環境工程”5個普通本科專業;“土地資源管理”自學考試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在校普通全日制學生1258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2人,碩士研究生107人,本科生1129人。
“十五”以來,學院主持並參與完成了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諮詢項目、ACIAR資助國際合作項目、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縣域土地規劃等一批科研及社會服務項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出版專著7部,主、參編教材10餘部,發表科技論文300餘篇。申請了國家支撐計畫等多項重大項目,獲地廳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7項,其中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出版專著12部;主、參編教材15餘部;發表科技論文600餘篇。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德國、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國教學、科研機構具有長期合作經歷,2004年與德國農業研究中心簽訂長期合作協定,並聘請其研究人員為學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學院將秉承“敦品勵學,篤志允能”的校訓,弘揚“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精神,努力提高辦學質量,拓展科學研究領域,增強服務社會功能,立足甘肅,面向西部,實現結構、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科研平台

本院建有總面積達 1400平方米 、設備/設施較為齊全、先進(如IC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全自動定氮儀、數字圖像處理系統、MapGIS、 Super Map) 的專業化實驗室,擁有一批基礎理論紮實、實踐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科研隊伍。
具有專用肥、復混肥、緩(控)釋肥研發;工農業廢棄物管理與處置;土壤調查、規劃與改良;農業資源評價、開發、利用與保護;生態農業規劃與建設;生態環境規劃與評價;脆弱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專項用地規劃;土地估價與房地產評估;旅遊資源(用地)的勘察與規劃;數字國土研發等專業領域的技術能力

在研項目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主持人
起止年限
總經費(萬元
1
2007BAD88B07
甘肅乾旱內陸區特色經濟作物節水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張仁陟
2007-2010
880.00
2
31060072
調虧灌溉對黑河中游玉米和番茄生產力形成的影響及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陳年來
2011-2013
29.00
3
31160269
黃土高原旱作農業區保護性耕作下農田碳匯與穩產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張仁陟
2012-2015
47.00
4
41161066
基於長時間序列NDVI數據的西北乾旱區草地植被退化格局及其人為影響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杜自強
2012-2015
40.00
5
71263003
村民關聯度與農地利用的關係研究——以甘肅河西走廊為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陳英
2013-2016
36.00
6
31200320
異質環境中克隆植物的理想自由分布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李良
2013-2016
20.00
7
10XJY031
城鎮化進程中農地非農化補償機制研究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
程文仕
2010-2012
9.60
8
1011NKCA171
馬鈴薯塊莖幹腐病菌的致病機理及安全防腐技術研究與示範
省科技廳國際科技合作計畫
邸利
2010-2012
10.00
9


省科技廳支撐計畫
江晶
2011-2013
10.00
10
1011NKCA070
甘肅省馬鈴薯最佳養分管理技術的集成研究與套用
省科技廳支撐計畫
邱慧珍
2010-2012
6.00
11
BM200720303
生物有機肥在對西瓜、甜瓜的生物效應與機制研究
南京農業大學
邱慧珍
2007-2010
33.00
12
GNSW-2010-19
輻射誘變選育西瓜抗旱新品種
甘肅省農牧廳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套用開發項目
陳年來
2010-2012
10.00
13

甘肅省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研究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
陳 英
2010-201
7.00
14

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耕地地力評價
甘肅省土肥總站
蔡立群
2009-2010
88.00
15

武威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
武威市國土資源局
劉淑英
2010-2012
30.00
16

莊浪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研究
甘肅信聯工程諮詢設計有限公司
劉學錄
2010-2012
10.00

學院領導

黨總支書記:劉學錄(教授、博士、博導)
全面主持學院黨委工作,分管學院科研、工會和自學考試工作,協辦學院人事(考核、考勤)工作。
對應部門:組織處、紀委辦公室監察處、工會、離退休辦公室。
院 長:陳年來(教授、博士、博導)
全面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學院學科建設、財務和人事(師資培養和職稱晉升)工作。
人事處、學校辦公室、計畫財務處、繼續教育學院、農村發展研究院
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孫光遠 (副研究員)
分管學院學生工作、共青團工作和綜合治理(維護穩定)工作。
對應部門:學生工作處、團委、武裝保衛處、宣傳統戰部。
副 院 長:陳 英 (副教授、博士、碩導)
分管學院研究生、行政辦公室和計生、衛生工作
對應部門:研究生處、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
副 院 長:蔡立群 (副教授、博士、碩導)
分管教學和實驗室建設工作
對應部門:教務處、國有資產管理處、後勤處、基建處、高教研究所。
黨總支幹事:周冬梅
院辦公室主任:劉惠娟
本科生教學秘書: 嚴立華 李曉捷
研究生教學秘書:王 萱
學生工作辦公室(輔導員):劉君娣 馬樂元 陳琳

學位教育

本科教育

本院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環境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可授予理學、管理學、農學學士學位。
在本科教育層次上,重點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而不是培養純理論型人才。在知識、能力結構及培養規模方面,更多地把過去比較注重對知識的繼承、傳授和掌握,轉變到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特別注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基本培養模式可概括為:
強化基礎,淡化專業; 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強化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 以“能力+素質”為主旨和特徵,構建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實踐教學在教學計畫中的比重; 根據專業特點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逐步研發、設計綜合性、創新性實驗,並且作為獨立的課程開設,以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素質教育,將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科技講座、座談會、辯論會、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與職能部門結合,師生與生產實際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

研究生教育

基本情況
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培養起步較晚,但發展比較迅速。200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植物營養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此後分別獲“生態學”、“土壤學”、“土地資源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生態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同時,學院也是甘肅農業大學具備招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的單位之一,可招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一般控制在32學分以上,最多不能超過38學分。要求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相關實驗技能;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能運用一門外語熟練地閱讀專業書刊;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管理工作或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作風和創新創業精神。
博士研究生培養以科學研究為主,總學分數一般控制在18-22學分。要求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發展的理論和技術水平,以及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好的外語聽說和科學論文寫作能力;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求實創新精神,有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和勇於開拓的進取精神。掌握從事研究領域的歷史演變、研究現狀和發展的前沿動態,具有組織或獨立從事教學、科研的工作能力,並在本學科的專門技術上做出創新性的成果。

科研成果

乾旱地區‘貧水富集’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張仁陟等 2002 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甘肅沿黃灌區土壤次生鹽漬化發生機理及防治對策 李小剛等 2002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
半乾旱山區天然降水高效富集利用技術集成與創新研究 張仁陟等 2003 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旱地複合種植模式種間生態經濟關係研究 張仁陟等 2004 甘肅省“環境杯”科技獎二等獎
張掖高效農業區長效氮肥的研製與增產機理的研究 邱慧珍等 2005 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面向生態的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管理 張仁陟等 2006 甘肅省水利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北方乾旱內陸河灌區(甘肅張掖)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張仁陟等 2007 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 張掖高效農業區長效氮肥的研製與生產 邱慧珍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1998-2001
2 高產優質專用型春小麥綜合栽培技術示範 張仁陟 國家計委 1998-2001
3 河西走廊鹽化草地的景觀布局 劉學錄 甘肅省科技廳 1999-2001
4 天然降水富集灌溉類型區農業高效用水模式與產業化示範 張仁陟 國家水利部 1999-2002
5 河西走廊山地綠洲荒漠耦合系統與最佳化耦合模式研究 劉學錄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00-2002
6 河西走廊鹽化草地的景觀格局特徵研究 劉學錄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2000-2002
7 甘肅秦川盆地的土壤黏土礦物特徵研究 劉學錄 甘肅省教委 2000-2001
8 控釋劑作用機理及其篩選與創新 張仁陟 甘肅省科技廳 2000-2002
9 高效專用復混肥的研製與開發 張仁陟 甘肅省教育廳,省經貿委 2000-2002
10 內陸乾旱封閉生態系統中鹽漬化防治研究 李小剛 國家科技部(西部專項) 2001-2004
11 區域雨水資源化潛力計算模型 張仁陟 國家科技部(863計畫) 2001-2004
12 西北地區草地農業系統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劉學錄 中國工程院 2002
13 甘肅省主要土壤類型的土壤粘土礦物特徵研究 劉學錄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2002-2004
14 中國澳大利亞甜瓜采後病害控制 陳年來 ACIAR 2002-2006
15 施用作物秸稈對鹽化土壤有機碳組成和結構性能的影響 李小剛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2002-2004
16北方乾旱內陸河灌區(甘肅張掖)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張仁陟 國家科技部(863計畫) 2002-2005
17 甜瓜標準化整枝技術研究 陳年來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2003-2005
18 畜禽養殖固體廢棄物高效處理及資源化技術的研發與套用 邱慧珍 教育部“春暉計畫” 2004-2005
19 保健籽瓜新品種選育 陳年來 甘肅省教育廳 2004-2006
20 甘肅訂單農業市場培育與發展模式研究 孫光遠 甘肅省教育廳 2004-2007
21 誘導抗性對葫蘆科作物生產力影響的評價 陳年來 教育部 2005-2007
22 無公害燕麥施肥推薦系統的建立和套用 邱慧珍 教育部“春暉計畫” 2005-2007
23 誘導抗性對葫蘆科作物生產力影響的評價 陳年來 教育部 2005-2007
24 旱地生態保護與恢復 邱慧珍 EFAD/GEF 2006-2007
² “ 十五”以來已完成主要社會服務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負責人 項目來源 起止時間
1 蘭州市土地資源調查評價 劉學錄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 2001
2 蘭州市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劉學錄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 2002
3 甘肅土壤數位化 王 平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005-2006
4 蘭州市/榆中縣/皋蘭縣/永登縣城市規劃區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制定 張仁陟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 2005-2006
5 定西市城市規劃區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制定 張仁陟 定西市國土資源局 2005-2006
6 酒泉市/敦煌市/玉門市城市規劃區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制定 張仁陟 酒泉市國土資源局 2005-2006
7 蘭州市/榆中縣/皋蘭縣/永登縣城市規劃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制定 張仁陟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 2005-2006
8 臨洮縣城市規劃區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制定 張仁陟 臨洮縣國土資源局 2005-2006
9 酒泉市/敦煌市/玉門市城市規劃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制定 張仁陟 酒泉市國土資源局 2005-20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