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行省,元行省名。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治甘州路(今甘肅張掖市)。元貞元年(1295年)後轄境相當今甘肅黃河以西、寧夏大部和青海黃河以北,日月山以東地區。明初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行省
- 所屬時代:元代
甘肅行省,元行省名。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治甘州路(今甘肅張掖市)。元貞元年(1295年)後轄境相當今甘肅黃河以西、寧夏大部和青海黃河以北,日月山以東地區。明初廢。
甘肅行省,元行省名。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治甘州路(今甘肅張掖市)。元貞元年(1295年)後轄境相當今甘肅黃河以西、寧夏大部和青海黃河以北,日月山以東地區。明初廢。...
元代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其淵源可追溯到魏晉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書省。只不過此類兩重性僅出現雲南等少數行省範圍內,多數行省的性質仍然是朝廷的臨時派出機構。大約在世祖末成宗初,隨著江浙、湖廣、江西、陝西、四川、甘肅、遼陽、...
甘肅等處行中書省(甘肅行中書省),為直屬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級行政區,簡稱“甘肅”或“甘肅省”,在當時民間多簡稱為甘肅省、甘肅行省。甘肅行中書省為元朝中國本部的10個行中書省(不含征東行省等)之一,轄境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
永昌路屬甘肅行省,轄領西涼州和莊浪縣兩個縣級政權。 涼州海藏濕地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置甘州衛(今張掖)和莊浪衛(今永登),統領河西地區。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在莊浪設定陝西行都指揮使司,統領河西各衛所。洪武二十六年(...
定西,通稱“隴中”,是甘肅省轄地級市,甘肅省人民政府批覆確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隴中地區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轄1個區、6個縣,總面積19600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定西市常住...
甘肅等處行中書省(簡稱“甘肅行省”)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簡稱“雲南行省”)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簡稱“江浙行省”)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簡稱“江西行省”)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簡稱“湖廣行省”)。特殊行省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以高麗...
進入元代,於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以河西走廊的甘、肅二州之首字相併取名為“甘肅”,正式設立“甘肅等處行中書省”(長官為平章政事),簡稱甘肅行省,治所在甘州路的甘州(今張掖)。主掌監察的河西隴北道肅政廉訪司,亦...
清康熙六年(1667年),從中分屬甘肅省,莊浪又屬甘肅省行省。史載,莊浪“順治初年仍屬平涼府,領固原、靜寧二州,縣七:平涼、崇信、華亭、鎮原、靈台、莊浪、隆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裁莊浪歸併隆德縣。莊浪縣歸併隆德縣...
清代,初期州、衛並存,州屬甘肅行省,衛隸陝西都指揮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州屬陝西右布政使司臨洮府;雍正四年(1726年),裁撤河州衛;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臨洮府駐蘭州,遂名蘭州府,河州屬之。臨夏州地圖 民國二年...
合作市,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轄縣級市、首府,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屬高寒濕潤類型氣候,毗鄰5個縣,總面積2670平方千米。截至2022...
清初,沿用明治,由陝西省分設甘肅省,渭源縣屬甘肅臨洮府。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為道,實行省、道、縣三級制。新設蘭山道,渭源屬蘭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設省縣兩級,渭源直屬甘肅行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內地十八省,或稱漢地十八省、關內、漢地。清朝將原明朝漢人統治區中的十五個承宣布政使司中的湖廣分為湖北、湖南,南直隸(先改名為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從陝西中分出甘肅,所設定的18個省份。這十八個省份維持晚明原有的政治制度,...
元朝,統一中國後,屬甘肅行省永昌路西寧州。明朝,屬陝西行都司治所甘州靖虜衛(今靖遠)。清朝,今四龍鎮屬蘭州府靖遠縣,今水川鎮、強灣、王峴、武川鄉境屬蘭州府皋蘭縣。民國初期,境內分屬蘭山道靖遠縣、皋蘭縣、紅水縣,民國...
元時期,置甘肅行省,山丹為省會。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述了張掖的富庶、城市的規模以及宗教寺廟的宏偉。明時期,山丹為陝西行都司及甘肅鎮的治所。清時期,改置山丹縣,山丹為...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涼府為州。永昌路屬甘肅行省,轄領西涼州和莊浪縣兩個縣級政權。明朝 明朝洪武五年(1372),五月明朱元璋的征西將軍馮勝於涼州永昌大敗元軍後,又攻克亦集乃(額濟納)路,甘肅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