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農家書屋:校園的那片棗樹林

甘肅省農家書屋:校園的那片棗樹林

《甘肅省農家書屋:校園的那片棗樹林》以某師範大學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一年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一對年輕大學生的“棗樹林之戀”,在即將開出燦爛花朵之時卻突然凋謝,及至最後生離死別的故事。與這一情感故事交融在一起的是在那段特殊歲月中的“反右派鬥爭”、“大躍進”的狂熱思潮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大饑荒,使他和她乃至他們那一代的大學生們在受到磨難的同時,又怎樣通過逆境的磨鍊,跨入正確人生道路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文字樸實無華,給讀者留下太多的感慨和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甘肅省農家書屋:校園的那片棗樹林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頁數:247頁
  • 開本:16
  • 作者:王增仁
  •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604002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王增仁編著的《甘肅省農家書屋:校園的那片棗樹林》是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取材於作者在大學四年中的學習、生活和所見所聞,主要反映了那個年代的校園、社會以及時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大學時代的美好記憶和留戀,也是對母校的一種懷念。該小說對當代大學生具有教育和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王增仁,漢族,1937年生於甘肅臨夏市,大學本科學歷。曾在中共蘭州市委農村工作部、宣傳部工作,其間給省內外報紙撰寫過新聞稿件。1980年後從事新聞工作,曾任《蘭州晚報》副總編。1988年後曾任政協蘭州市委員會秘書長、中共蘭州市委助理巡視員。其新聞及文學作品見諸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甘肅日報》以及其他省內外報刊和專著。1998年退休後,被甘肅省新聞出版局聘為報紙審讀員。2009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優秀審讀員。

圖書目錄

引子
第一章不祥預感竟靈驗
第二章情愫穿越時與空
第三章心動就在一瞬間
第四章秀色可看不可餐
第五章心靈深處起波瀾
第六章宰相肚裡能撐船
第七章預謀化作黃粱夢
第八章心懷叵測施離間
第九章將計就計灌迷湯
第十章歹念膨脹欲拋妻
第十一章狂熱“海嘯”殃校園
第十二章未濺鋼花濺淚花
第十三章“太歲”頭上敢動土
第十四章暗發牢騷為明志
第十五章丟失日記釀悲劇
第十六章假戲演得亦精彩
第十七章尕妹涎水賽冰糖
第十八章風雨滄桑說身世
第十九章丈夫原是“陳世美”
第二十章青春少婦險喪命
第二十一章語重心長指坦途
第二十二章歸途巧遇夢中人
第二十三章雅俗共賞也惹禍
第二十四章心靈溝通勝浪漫
第二十五章不思悔改行齷齪
第二十六章酒醉之後吐真言
第二十七章吃了秤砣情不移
第二十八章月亮明白我的心
第二十九章大饑荒中“反右傾”
第三十章位卑未敢忘憂國
第三十一章終生難忘舐犢情
第三十二章餓其體膚苦心志
第三十三章嫉恨之下出毒招
第三十四章批鬥會上亮利劍
第三十五章悠悠琴聲祈黎明
第三十六章風雨過後是彩虹
第三十七章多行不義必自斃
第三十八章和煦春風盪陰霾
第三十九章為給同窗當紅娘
第四十章錯讀電報生變故
第四十一章最終咽的是苦酒
第四十二章激情終於再燃燒
第四十三章四十年後又相逢
尾聲

序言

這部作品殺青之際,我曾為序文的寫作犯愁了:是請一位名家在自己寫的序文上籤名呢,還是赤膊上陣,由自己寫呢?恰在這時,從一家報紙的文摘版上看到劉建武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序文的淪落》,讀後深受啟發,決定不再為裝潢門面請名家為序文署名,更何況人微言輕、囊中羞澀的我哪裡去找名家呢?只好大膽地自序了。
說實話,我還沒寫過序文。也許是蒼天願為我這個“瞎子”引路,從《序文的淪落》中看到巴金生前關於如何寫序文的一個很好比喻:“把讀者當做朋友和熟人,在書上加一篇‘序’或‘跋’,就像打開門招呼客人,讓他們看看我家裡究竟準備了些什麼,他們可以考慮要不要進來坐坐。”這個形象的比喻使我茅塞頓開。
這篇小說,是寫給自己母校的。儘管取材於我在母校就讀的四年中耳聞目睹的一些人和事,這在歷經百年滄桑的母校的發展史上,只是短暫的一瞬間。可就是在這四年中所發生的“反右派鬥爭”,“極左”思潮泛濫成災的“大躍進”以及由此而來的大饑荒,使母校遭受了何等的磨難與破壞。這些是非混淆的政治運動,海嘯般洶湧的狂熱思潮,飽嘗飢餓肆虐的滋味,對經歷了那個特殊歲月的廣大師生來說,誰能不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呢?母校從這段苦難的歲月中如何衝殺出來,師生們又經受了什麼樣的折磨和歷煉,也算是母校的一點點“遺產”。我想,無論是現在的還是將來的師生們,都不應該漠視它甚至忘卻它!
這篇小說,也是寫給就讀於母校的當代學子以及更多的大學生們的。儘管他們今天所處的環境與我們那一代人有了天壤之別。他們的觀念、思維、意識以及所涉獵的知識之新、之廣,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學子們可望而不可即的。更確切地說,他們代表了一個新的時代,彰顯著我們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這就是相隔半個多世紀的大學生之間的反差。毋庸置疑,我們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受歷史的局限性,受接踵而至的諸多政治運動的衝擊,觀念比較保守,知識面比較狹窄,創新精神更不及當代的大學生。但他們就讀的那四年,不論在思想上還是學習上、生活上,可以說是在逆境中度過的。這種磨礪恐怕是當代大學生所不及的。就此而言,他們可不可以從這部小說所描寫的許多人物身上得到些許營養或教訓呢?即便是得不到,至少可以了解他們對愛情所持的“不求一時擁有,只求天長地久”,而不當作“快餐去充飢”的嚴肅、執著態度。還有,了解了老校友們當時所處的那個特殊歲月,也許會使他們更加珍惜今天得到的深造機遇。
這就是我要給讀者“打開的房門”,所講的真心話。
既然是“打開門招呼客人”,那就不僅僅限於母校及其學子們,而是歡迎八方來客都能進來坐一坐,看一看。例如,知識分子可以進來看看當年反右派鬥爭是怎樣踐踏知識分子政策的,再與當今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氛圍比一比,想一想,對自己或有裨益。再如各個層次的公務員該不該“進來看看”?我想是應該的,我家裡有一面“鏡子”,你們照一照,哪怕是臉上有一點“沉溺政績”之類的污點,你得擦去。最後,我熱忱地歡迎農民朋友也能“進來看看”,因為“大躍進”那個年代農民是首當其衝遭磨難的,你們“進來看看”,把往昔的甜與苦、喜與悲,同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給農民帶來的諸多實惠作個對比,我想你們會更加珍惜苦盡甜來的新時代。
小說中的人物、故事情節自然是虛構的。但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總會從當時的所見所聞中,隱隱約約地找到書中一些人物的原型,對所描寫的故事情節或者感同身受,或者耳有所聞。當然,作為文學作品,不管是人物也好,故事情節也罷,總得在保持本質真實的前提下,使其儘量典型化,能代表那個時代。我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了,但受種種因素的制約,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請讀者多多賜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