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始建於1943年,是甘肅高山細毛羊的主要育種基地,是農牧廳直屬的事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
- 成立時間:1943年
- 性質:農牧廳直屬的事業單位
- 科室設定:內設組織人事科、財務科
單位簡介,科室設定,主要任務,
單位簡介
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始建於1943年,是甘肅高山細毛羊的主要育種基地,是農牧廳直屬的事業單位。其前身是“西北羊毛改進處河西綿羊推廣站”,1952年6月遷至皇城。於1971年更名為甘肅省皇城綿羊育種試驗場,在甘肅綿羊的良種試驗、培育推廣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於1957年開始培育細毛羊,1980年育成了細毛羊新品種,被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甘肅高山細毛羊”,並受到國務院嘉獎, 1995年被正式列入《世界動物品種志》。1984年獲甘肅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1990年獲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992年確定為國家級、省級重點種畜禽場。1992年被農業部畜牧獸醫司評為全國種畜場先進集體,2002年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九五”攻關項目,以甘肅高山細毛羊為遺傳基礎的“中國美利奴高山型新類群”正式育成,並通過國家驗收。“甘肅高山細毛羊優質毛品系”和“甘肅高山細毛羊肉用類群”兩個項目並分別獲2006年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祁連山高寒地區河西絨山羊選育研究》《甘肅高山細毛羊育種信息管理系統開發與套用研究》兩課題2008年獲農牧廳豐收漁業二、三等獎。
為了更加適應綿羊發展需求,於2009年3月更名為,現有草原總面積19.8萬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4.9萬畝,飼料基地2.6萬畝。年底可存欄綿羊約1.8萬隻(其中:土種藏羊2000餘只),門源馬約120匹,氂牛近1300頭,河西絨山羊1300隻。
全站現有離退休人員243人,在職人員270人(包括內招契約工),按職稱類別分有農業推廣研究員1人,高級畜牧師3人,中級職稱19人(其中畜牧師15人),助理工程師18人,技術員8人。按文化程度分有碩士研究生3人,大學本科13人,專科19人,中專文化程度以上57人,專業涉及畜牧、獸醫、草業科學等領域。在工人中有各級飼養工126人,其中高級工22人,中級飼養工89人,初級飼養工15人,具有豐富的飼養和技術推廣經驗。
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細毛種羊5000--7000隻,年生產優質細羊毛60-70噸。
目前已形成了以甘肅高山細毛羊、中國美利奴高山型、甘肅高山細毛羊優質毛品系、甘肅高山細毛羊肉用類群、中國美利奴高山型超細品系等功能完備的品種內部結構,以更好地滿足種羊市場的需求。細毛羊研究水平居國內外高海拔地區前列,種羊質量受到國內外育種專家的認可。
自80年甘肅高山細毛羊育成至今,累計向甘、青、寧、陝、藏、贛、顎、新等省區的86個縣市提供優質細毛種羊20萬隻,向社會提供優質細羊毛2100多噸。
為了更加適應綿羊發展需求,於2009年3月更名為,現有草原總面積19.8萬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4.9萬畝,飼料基地2.6萬畝。年底可存欄綿羊約1.8萬隻(其中:土種藏羊2000餘只),門源馬約120匹,氂牛近1300頭,河西絨山羊1300隻。
全站現有離退休人員243人,在職人員270人(包括內招契約工),按職稱類別分有農業推廣研究員1人,高級畜牧師3人,中級職稱19人(其中畜牧師15人),助理工程師18人,技術員8人。按文化程度分有碩士研究生3人,大學本科13人,專科19人,中專文化程度以上57人,專業涉及畜牧、獸醫、草業科學等領域。在工人中有各級飼養工126人,其中高級工22人,中級飼養工89人,初級飼養工15人,具有豐富的飼養和技術推廣經驗。
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細毛種羊5000--7000隻,年生產優質細羊毛60-70噸。
目前已形成了以甘肅高山細毛羊、中國美利奴高山型、甘肅高山細毛羊優質毛品系、甘肅高山細毛羊肉用類群、中國美利奴高山型超細品系等功能完備的品種內部結構,以更好地滿足種羊市場的需求。細毛羊研究水平居國內外高海拔地區前列,種羊質量受到國內外育種專家的認可。
自80年甘肅高山細毛羊育成至今,累計向甘、青、寧、陝、藏、贛、顎、新等省區的86個縣市提供優質細毛種羊20萬隻,向社會提供優質細羊毛2100多噸。
科室設定
內設組織人事科、財務科、畜牧管理科、種植業管理科、科研開發科、物業管理科、職工子弟學校7個科室。
主要任務
1、承擔甘肅高山細毛羊選育研究、保護利用、試驗開發。
2、承擔全省人工草場培植技術、天然草原改良技術、高山細毛羊營養與飼料高效利用技術、疫病防控技術及規模化生產技術的綜合研發與示範推廣。
3、承擔全省高山細毛羊技術推廣人員和科技示範戶的培訓。
4、監測分析並協調有關技術與管理問題。
2、承擔全省人工草場培植技術、天然草原改良技術、高山細毛羊營養與飼料高效利用技術、疫病防控技術及規模化生產技術的綜合研發與示範推廣。
3、承擔全省高山細毛羊技術推廣人員和科技示範戶的培訓。
4、監測分析並協調有關技術與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