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志·民族志

甘肅省志·民族志

《甘肅省志·民族志》是《甘肅省志》第七十卷,由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民族志編纂委員會編纂,主編王梓杞、馬通。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志·民族志
  • 作者:王梓杞、馬通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03年3月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25967(7-226-02596-7)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單位: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民族志編纂委員會 
  • 編纂人員:王梓杞 馬通 
  • 內容時限:618-199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甘肅省志·民族志》上起唐堯,下限為1990年。凡14篇63章229節,108.2萬字。甘肅自古以來系多民族聚居地區,先後有數十個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是志主記少數民族,對元代以前在甘肅活動的少數民族,納入“古代民族”篇予以綜述;對現有民族中人口較多(3000人以上),且有大小不等聚居地區的回、藏、東鄉、裕固、保全、蒙古、哈薩克、撒拉、土、滿等10個少數民族,均設篇詳述。該志2005年獲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圖書目錄

封面
甘肅省志 第七十卷 民族志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組成人員名單
甘肅省地方史志辦公室
《甘肅省志》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歷任成員名單
《甘肅省志·民族志》編纂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甘肅省志·民族志》編纂人員名單
總序
序言
題詞
圖片
關懷與支持
民族風貌
回族老人
藏族青年
回族少女
藏族婦女和兒童
東鄉族老人
東鄉族婦女
裕固族老人
裕固族婦女
保全族老人
保全族少女
蒙古族老人
蒙古族騎手
哈薩克族婦女
哈薩克族牧民
撒拉族老人
撒拉族婦女
土族婦女
土族青年
滿族姑娘
滿族老人和兒童
民族區域自治
1986年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
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
196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
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
臨夏市三道橋廣場
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大會上各族代表投票選舉州領導
1978年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二十五周年大會盛況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縣府所在地張家川鎮一角
1990年6月《東鄉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公布實施大會
東鄉族自治縣縣府--鎖南壩鎮
80年代初天祝藏族自治縣領導幹部開會討論工作
50年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任縣長安貫布希加訪問牧民家庭
天祝藏族自治縣新縣城--華藏寺鎮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府--紅灣寺鎮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代表沈遐熙在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成立大會上講話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縣府--吹麻灘鎮
1984年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
肅北少數民族當家做主人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府所在地黨城灣鎮一角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舊縣城博羅轉井與新縣城紅柳灣鎮
經濟建設
建在臨夏市的甘肅光學儀器公司
臨夏市抱罕鄉養牛專業戶
臨夏農業帶田
建在永靖縣的劉家峽水電站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農民在種植地膜玉米
建在永靖縣的劉家峽化肥廠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農機修造廠生產的磨粉機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阿膠廠女工包裝阿膠
臨夏市生產的民族掛毯、腰刀、微雕葫蘆、仿古陶罐
臨夏市民族用品商店
天祝藏族自治縣榨油廠
瑪曲縣草場圍欄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上市山貨
甘南藏族自治州乳品廠
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滅蟲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皮毛市場
甘南藏族自治州羊藥浴
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牧場
天祝藏族自治縣特有的白氂牛
河曲馬
甘南藏族自治州肉類加工
拉卜楞鎮民族用品市場
黃河首曲大橋
東鄉族自治縣梯田
東鄉族自治縣羊市
東鄉族工匠的擀氈工藝
東鄉族自治縣地毯廠
祁連山下的裕固族牧場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黃河大橋
保全腰刀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水電廠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草原駝群
馬鬃山鎢礦
草原風力發電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中國西部石棉市場
教育 科技 衛生 體育
西北民族學院成立初期的各族學員
西北民族學院藝術系教學樓
合作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蘭州回民中學
臨夏回族自治州回民中學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一中英語語音教學
甘南民族學校學生在操作微機
合作藏族中學在舉行升國旗儀式
天祝藏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師生
拉卜楞藏族國小
東鄉族自治縣民族中學
裕固族中學生在課外交流
保全族中學學生在上課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中學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中學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醫研究所
甘南藏族自治州李卡如牧場畜牧師在檢測改良羊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皇城種羊場科研人員在做甘肅高山細毛羊改良實驗
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醫務人員在會診
拉卜楞寺院藏醫診治患者
東鄉族兒童計畫免疫
臨潭縣萬人拔河
哈薩克族兒童在檢查身體
大象拔河
天祝藏族自治縣賽馬會會場
草原氂牛賽
哈薩克族叼羊
馬術表演
拾哈達
民族文化
藏族配音工作者在為影片藏語配音
送文化下鄉到裕固族牧場
藏語播音
甘南草原的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
甘肅省民族歌舞團訪歐演出
臨夏回族自治州歌舞團給當地駐軍演出
藏族神話舞劇《賽·頓月頓珠》
東鄉族舞劇《月光寶鏡》
裕固族舞蹈《送新娘》
臨夏回族自治州松鳴岩花兒會
舟曲縣博峪採花節
臨夏回族自治州出土的彩陶
臨夏回族磚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保存的明代阿文熏爐
天祝藏族自治縣出土的宋代銅氂牛
產於卓尼縣的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洮硯
蘭州西關清真大寺
臨夏回族民眾在清真寺舉行會禮
張家川鎮清真東大寺
平涼市清真北大寺
夏河拉卜楞寺
卓尼禪定寺
甘南藏族民眾傳統的插箭活動
拉卜楞僧俗舉行曬佛儀式
《甘肅省志·民族志》複審會議與會領導和專家合影
《甘肅省志·民族志》編委會領導與工作人員
甘肅少數民族圖
民族州縣基本情況表
凡例
目錄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民族與人口
第一節 民族變遷與構成
第二節 人口發展與分布
第二章 民族工作機構
第一節 黨政部門民族工作機構
一、中共甘肅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部與民族工作 委員會
二、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
三、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民族委員會與民族僑務委員會
四、省級有關部門的民族工作機構
五、各地黨政部門的民族工作機構
第二節 民族研究、出版、文化機構與學術團體
一、民族研究機構
二、民族出版與文化機構
三、有關學術團體
第三節 民族院校
一、西北民族學院
二、甘南藏族中等專業學校
三、合作民族師範專科學校
第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民族政策與民族工作
第一節 民族地區的解放與民主建政
第二節 民族平等團結
第三節 民族區域自治
第四節 少數民族幹部
第五節 民主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
一、土地改革
二、平叛、反封建鬥爭
三、工商農牧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與體制改革
第六節 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的政策措施
第四章 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一節 農牧林業
一、農業
二、牧業
三、林業
第二節 工業 交通 郵電
一、工業
二、鄉鎮企業
三、交通
四、郵電
第三節 財政 金融 貿易
一、財政
二、金融
三、貿易
四、國民收入
第四節 教育 科技
一、教育
二、科學技術
第五節 文化 衛生 體育
一、文化
二、衛生
三、體育
第二篇 古代民族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西戎
第二章 兩漢時期的月氏、烏孫、匈奴和羌族
第一節 月氏族
第二節 烏孫族
第三節 匈奴族
第四節 羌族
第三章 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氐、鮮卑、雜胡
第一節 氐族
第二節 鮮卑族
第三節 吐谷渾族
第四節 胡與匈奴、羌族後期政權
第四章 隋唐五代及宋代的党項、吐蕃和回鶻
第一節 党項族
第二節 吐蕃
第三節 回鶻
第五章 蒙古 汗國、元朝時期甘肅的少數民族
第三篇 回族
第一章 甘肅回族的來源與聚居地區
第一節 甘肅回族源流
第二節 聚居地區概況
第三節 人口變化與分布
第二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社會經濟狀況與反抗鬥爭
第一節 社會經濟狀況
第二節 反抗鬥爭
一、明代的反抗鬥爭
二、清代的起義鬥爭
三、民國時期的抗爭與起義
第三章 人民政權建設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 迎接解放與民主建政
第二節 剿匪肅特與調處糾紛
一、剿匪肅特
二、調處民族、教派糾紛
第三節 民族區域自治的實施與回族鄉的建立
一、自治州、縣的建立
二、回族鄉的建立
第四節 回族幹部的成長
第五節 土地改革
第六節 社會主義改造與體制改革
一、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二、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四、體制改革
第四章 經濟建設
第一節 農林牧業
一、農業
二、林業
三、畜牧業
四、其他種植與養殖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交通運輸與郵電業
一、交通運輸
二、郵電
第四節 鄉鎮企業
第五節 商業與集市貿易
第六節 財政與金融
一、財政
二、金融
第五章 文化教育
第一節 語言
第二節 文化
第三節 教育
第四節 科學技術
第五節 醫療衛生
第六節 體育
第六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伊斯蘭教在甘肅回族中的傳播與派別
第二節 清真寺 拱北
一、清真寺
二、拱北
第三節 經堂教育
第七章 生活習俗
第四篇 藏族
第一章 民族變遷與地域環境
第一節 甘肅藏族的來源與人口分布
一、民族來源與變遷
二、人口發展與分布
第二節 地區沿革與環境資源
一、地區建置沿革
二、自然環境
三、物產資源
四、名勝古蹟
第二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狀況
第一節 土司與部落制度
一、土司制度
二、部落制度
第二節 政治經濟狀況
第三節 反抗鬥爭與歷史事件
一、明清時期的反抗鬥爭
二、民國時期的反軍閥鬥爭
三、馬仲英事件
四、紅軍長征途經甘南
五、卓尼博峪事件
六、
七、卓尼北山事變
第三章 人民政權建設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 藏族地區的解放與民主建政
第二節 民族區域自治的實施與藏族鄉的建立
一、民族地區自治和實施
二、藏族鄉的建立
第三節 藏族幹部的培養與成長
第四節 禁菸剿匪與民主改革
一、鏟煙禁毒與剿匪肅特
二、農區的土地改革與牧區的“不分不鬥”
第五節 農牧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與體制改革
第四章 經濟建設
第一節 農牧林業
一、農業
二、畜牧業
三、林業
第二節 地方工業與鄉鎮企業
一、地方工業
二、鄉鎮企業
第三節 交通與郵電
一、交通
二、郵電
第四節 財政金融與貿易
一、財政
二、金融
三、貿易
第五節 國民收入與民眾生活
第五章 文化教育
第一節 語言文字
第二節 教育
第三節 科學技術
第四節 文化藝術與廣播電視
一、文化藝術
二、廣播電視
第五節 醫療衛生
第六節 體育
第六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藏族早期信仰的苯教
第二節 藏傳佛教各派在甘肅藏區的傳播
第三節 主要寺院
第七章 風情習俗
第一節 生活習慣
一、服飾
二、飲食
三、民居
四、行旅
五、禮俗
六、禁忌
第二節 婚姻與家庭
第三節 喪葬習俗
第四節 傳統節日
第五篇 東鄉族
第一章 東鄉族的形成與人口分布
第一節 東鄉族的族源與形成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二章 東鄉地區的歷史沿革與自然概況
第一節 歷史沿革
第二節 地理概貌
第三節 物產資源
第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政治經濟狀況
第一節 行政設定與社會組織
第二節 經濟狀況
第三節 反抗鬥爭與歷史事件
第四章 民主建政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 東鄉地區的解放與民主建政
第二節 區域自治的實施與東鄉族鄉的建立
第三節 東鄉族幹部的成長
第四節 土地改革
第五節 社會主義改造與農村體制改革
第五章 經濟建設
第一節 農牧林業
一、農業
二、牧業
三、林業
第二節 工交郵電業
一、工業
二、鄉鎮企業
三、交通
四、郵電
第三節 財貿金融業
一、商業
二、財政
三、金融
第六章 民族語言與文化教育
第一節 東鄉語
第二節 教育與科技
第三節 文化藝術
第四節 廣播電視
第五節 衛生與體育
一、衛生
二、體育
第七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婚喪習俗
第二節 服飾與節日
第三節 禮儀與禁忌
第八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伊斯蘭教在東鄉族中的傳播
第二節 教派與門宦
第三節 清真寺
第六篇 裕固族
第一章 民族源流與人口分布
第一節 民族源流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二章 聚居地區概況
第一節 自然概貌
第二節 物產資源
第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經濟社會狀況
第一節 建置演變與部落制度
第二節 經濟狀況
一、畜牧業
二、農業
三、手工業
四、狩獵、採集業
第四章 民主建政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 人民政權的建立
第二節 區域自治的實施
第三節 民主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
一、民主改革
二、社會主義改造
三、體制改革
第五章 經濟建設
第一節 畜牧業
一、畜種改良
二、飼養管理
三、草原基本建設
四、牧業機械
第二節 農業
第三節 工業與交通
一、工業
二、交通郵電
第四節 民族貿易
第五節 財政金融
一、財政
二、金融
第六章 文化教育
第一節 語言
第二節 文化
第三節 教育
第四節 衛生與體育
一、衛生
二、體育
第七章 家庭婚姻與生活習俗
第一節 家庭婚姻
第二節 生活習俗
一、居住
二、飲食
三、服飾
四、喪葬
五、禁忌與節日
第八章 宗教信仰
第七篇 保全族
第一章 地域與資源
第一節 區域概貌
第二節 物產資源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二章 歷史沿革
第一節 族源
第二節 東遷與社會經濟狀況
第三節 建置沿革
第三章 民主政權與經濟建設
第一節 民主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
第二節 民族自治政權的建立
第三節 經濟建設
第四章 文化教育
第一節 保全族語言
第二節 教育
第三節 文化藝術
第四節 傳統體育
第五章 民情風俗
第一節 服飾與飲食
第二節 家庭婚俗
第三節 喪葬
第四節 節日與禁忌
第六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伊斯蘭教在保全族中的傳播與教派
第二節 清真寺與宗教生活
第八篇 蒙古族
第一章 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
第一節 地域與資源
第二節 民族來源與人口分布
第三節 部落制度與封建統治
第二章 政權建設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 民主建政與區域自治
第二節 民主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
第三節 撥亂反正與體制改革
第三章 經濟建設
第一節 畜牧業與草原建設
第二節 工業與手工業
第三節 交通郵電與財政金融
第四章 文化教育
第一節 語言文字
第二節 教育
第三節 文化藝術
第四節 科學技術
第五節 衛生
第五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婚姻與家庭
第二節 服飾飲食居住
第三節 禮俗喪葬節日
第六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藏傳佛教在蒙古族中的傳播
第二節 寺院與僧人
第九篇 哈薩克族
第一章 自然概況與沿革
第一節 地域
第二節 物產資源
第三節 建置沿革
第二章 族源與語言文字
第一節 來源與族稱
第二節 部落制度
第三節 語言文字
第三章 社會歷史變遷
第一節 東遷始末
第二節 反抗鬥爭
第三節 安置定居
第四節 區域自治
第四章 經濟與文化建設
第一節 畜牧業
第二節 地方工業
第三節 交通郵電
第四節 基本建設
第五節 商業、財政
第六節 教育
第七節 科技
第八節 文藝
第九節 廣播電視
第十節 醫療衛生
第五章 宗教信仰與民族風俗
第一節 宗教信仰
第二節 古代哈薩克族社會的習慣法及天文曆法
第三節 手工藝及民間樂器
第四節 樂舞藝術、民間文學
第五節 遊藝體育
第六節 服飾與飲食
第七節 民居、家庭關係
第八節 婚姻、禮儀與節慶
第九節 喪葬與禁忌
第十篇 撒拉族
第一章 甘肅撒拉族的來源與人口分布
第一節 族稱族源
第二節 遷居甘肅與人口分布
第二章 歷史上的反抗鬥爭
第一節 乾隆四十六年的起義鬥爭
第二節 同治年間的起義鬥爭
第三節 光緒二十一年的起義鬥爭
第三章 社會政治狀況
第一節 社會結構與封建統治
第二節 民族區域自治
第四章 經濟狀況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經濟狀況
第二節 共和國時期的經濟建設
一、建國初的經濟變化
二、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濟的迅速發展
第五章 文化教育與衛生科技
第一節 語言
第二節 文化藝術
第三節 教育
第四節 衛生科技
第六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婚姻與家庭
第二節 服飾與飲食
第三節 節日與喪葬
第七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伊斯蘭教在撒拉族中的傳播與發展
第二節 教派門宦
第十一篇 土族
第一章 甘肅土族的來源與人口分布
第一節 甘肅土族的來源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二章 土族鄉的建立與經濟建設
第一節 土族鄉的建立
第二節 經濟建設
第三章 文化教育
第一節 文學藝術
一、民歌
二、民間故事說唱
三、神話
四、舞蹈
第二節 教育
第四章 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
第一節 風俗習慣
一、服飾
二、民居
三、婚嫁
四、飲食
五、喪葬
六、節慶
七、愛好
第二節 宗教信仰
第十二篇 滿族
第一章甘肅滿族的來源與人口分布
第一節 甘肅滿族的來源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二章 經濟生活與社會團體
第一節 經濟生活
第二節 社會團體
一、蘭州市滿族聯誼會
二、武威市滿族聯誼會
第三章 文化教育
第一節 文化
第二節 教育
第四章 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
第一節 生活習俗
一、住房
二、服飾
三、飲食
四、禮儀
五、婚俗
六、生育
七、喪葬
第二節 宗教信仰
第十三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記
第二章 人物簡介
第三章 人名錄
第十四篇 大事記
上編 唐堯至民國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1949年9月)
下編 新中國成立後(公元1949年10月~1990年12月)
附錄
附錄一 甘肅省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
附錄二 臨夏回族自治州自治條例
附錄三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