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甘肅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並於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八章五十二條。《條例》的出台對於鞏固和提升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
- 時間:2013年11月29日
- 會議: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工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公告,條例草案說明,立法背景過程,立法背景,起草過程,五大特色,相關報導,相關新聞,
公告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6號
《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已由甘肅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2013年11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3年11月29日
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動物防疫監督以及其他與動物防疫有關的活動。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畫,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和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實行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度,制定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監測、檢疫、監督管理、無害化處理及動物疫病應急保障等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公安、環保、商務、交通運輸、林業、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動物防疫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民眾協助做好本轄區內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工作,督促、指導村(居)民履行動物防疫義務。
鄉鎮(街道)獸醫機構,承擔動物防疫、公益性技術推廣服務職能。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預防免疫、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獸醫實驗室管理等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派駐鄉(鎮)或者特定區域的機構依法實施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並對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儲藏、運輸等活動中的動物防疫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動物防疫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教育;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做好動物防疫知識的技術諮詢和技術培訓工作。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動物防疫知識的宣傳,增強全社會對動物疫病的防範意識。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動物防疫工作、動物防疫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動物疫病的預防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和預警預報制度,定期對轄區內動物及動物產品衛生安全水平、動物飼養經營企業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等進行風險評估,實行免疫、監測、檢疫、監管等綜合防控措施,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預防控制動物疫病。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實施動物疫病的區域化管理,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生物安全隔離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規定在特定區域內禁養或者限養動物。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人畜共患病防控,建立人畜共患病防控合作機制。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對易感動物進行人畜共患病監測,對感染動物實施撲殺、無害化處理等淨化措施;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易感人群實施衛生防護和醫療保健。
第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根據國家強制免疫計畫,制訂本省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畫。根據動物疫病流行風險,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全省或者特定區域適時增加強制免疫動物疫病病種。
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省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畫,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風險,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設防的動物免疫病種,並報省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畫,組織執業獸醫、鄉村獸醫和村動物防疫員實施本轄區的強制免疫工作。動物飼養者應當依法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
第十三條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按照動物疫病監測計畫和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發生和流行狀況,組織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定期對強制免疫病種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進行檢測和評估。
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儲藏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動物疫病監測工作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或者阻礙。
第十四條 鼓勵動物飼養者按照健康養殖的要求,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降低動物疫病發生風險。
第十五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應當具備動物防疫條件,取得縣級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新建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興辦者可以在建設前就場所的選址、布局等是否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書面徵詢意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書面反饋意見。興辦者應當根據反饋意見調整相關設計。
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有效期為三年。持證人應當按年度報告防疫制度執行情況,並在動物防疫條件發生變化時及時向發證機關報告。
第十六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應當建立健全動物防疫制度,落實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消毒、無害化處理等措施,配備執業獸醫或者聘用鄉村獸醫。
種畜禽場、乳用動物養殖場除前款規定外,還應當定期接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健康監測;禁止飼養不符合種用、乳用動物健康標準的動物。
第十七條 動物交易市場應當實行定期休市消毒或者市場區域輪休消毒制度。動物屠宰加工場所應當每日及時清空活體動物及其排泄物,並做好消毒和消毒登記。
動物交易市場、動物屠宰加工場所,應當提供動物運載工具消毒的場地和設施設備。承運人應當對動物運載工具在裝載前、卸載後進行消毒。
第十八條 動物飼養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其飼養的動物加施畜禽標識,建立養殖檔案,並向縣(市、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年度防疫制度執行情況。
養殖檔案應當載明免疫、檢疫、畜禽標識編碼、消毒、用藥、用料、動物發病、死亡和無害化處理等內容,由鄉鎮(街道)獸醫機構負責監督管理。
第十九條 犬貓等動物的飼養者應當對其飼養的動物實施免疫接種、驅蟲、排泄物處置等疫病預防措施。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獸醫實驗室建設,提高疫病診斷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
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從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的獸醫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評估。
第三章 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
第二十一條 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立即向當地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
接到動物疫情報告的單位,應當及時採取必要的控制處理措施,並按照規定的程式逐級上報。
第二十二條 動物疫情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其中重大動物疫情由省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必要時報國務院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認定。
省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授權公布動物疫情,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動物疫情。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控重大動物疫病指揮協調機構統一指揮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日常工作由同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承擔。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物資儲備制度,組建應急專業隊伍,並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
第二十六條 一類動物疫病發生或者二、三類動物疫病呈暴發性流行,以及發現新的動物疫病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疫情預警標準,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啟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人畜共患病發生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互相通報信息,並按照各自職責及時採取措施,控制、撲滅疫病。
其他動物疫情發生時,縣級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控制和撲滅措施。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撲滅過程中強制撲殺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以及因依法實施強制免疫、疫病監測採樣造成動物應激死亡的,應當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標準和辦法由省財政部門會同省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章 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
第二十八條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具體實施動物、動物產品檢疫。
縣(市、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聘用獸醫專業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檢疫申報受理、查驗資料和畜禽標識、臨床檢查等工作。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動物檢疫申報點的建設和管理。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根據動物養殖規模、分布和地域環境合理設定動物檢疫申報點,並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條 屠宰、出售或者運輸動物以及出售或者運輸動物產品前,貨主應當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並對申報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第三十一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對生豬實行定點屠宰和集中檢疫。未經定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生豬屠宰活動,但是農村地區個人自宰自食的除外。對牛、羊、家禽等動物逐步實施定點屠宰和集中檢疫。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屠宰加工場所的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三十二條 動物屠宰加工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設定動物、動物產品檢疫必要的場所和設施;
(二)憑有效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畜禽標識接收動物;
(三)對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
(四)開展違禁物檢測,接受駐場官方獸醫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三條 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到達目的地後,在省內直接分銷的,貨主應當為購買者開具檢疫信息追溯憑證。
檢疫合格的動物產品到達目的地經儲藏後分銷的,貨主應當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重新申報檢疫。重新申報檢疫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原始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檢疫標誌完整,且證物相符;
(二)在國家標準規定的保質期內,未腐敗變質的;
(三)有完整的出入庫登記記錄;
(四)國家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三十四條 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運輸相關動物、動物產品的,除附有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外,貨主還應當向輸入地省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其委託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第五章 動物診療
第三十五條 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機構,應當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動物診療許可證,並在規定的範圍內開展動物診療活動。
禁止偽造、變造、轉讓、出租、出借動物診療許可證。
第三十六條 執業獸醫經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註冊或者備案後,方可從事動物診療活動;鄉村獸醫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在本鄉鎮從事動物診療服務活動。
執業獸醫、鄉村獸醫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或者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參加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的活動。
第三十七條 動物診療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聘用未取得執業獸醫資格證書或者未辦理註冊、備案、登記的人員從事動物診療;
(二)隨意拋棄病死動物、動物組織或者醫療廢棄物;
(三)排放未經無害化處理或者處理不達標的診療廢水;
(四)違反有關動物診療操作技術規範,或者違規使用獸藥和獸醫器械;
(五)銷售或者違反國家規定使用獸用生物製品;
(六)不做診療記錄;
(七)其他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 動物診療機構應當嚴格精神藥品和麻醉藥品的使用和管理。禁止違反規定銷售精神藥品和麻醉藥品。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九條 省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對從有疫情風險的區域擬調入的動物、動物產品進行風險評估。經評估有疫情風險的,調入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採取暫停調入等預防措施。
第四十條 省人民政府根據動物防疫和檢疫的需要,本著就近、便利的原則,指定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輸通道及道口,並設立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一條 跨省調運動物、動物產品應當從指定通道及道口進入本省。
輸入本省的動物、動物產品,未經指定通道及道口的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檢查確認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接收。
經公路在本省過境的動物、動物產品,應當在指定通道及道口出入。
第四十二條 從省外調入動物、動物產品的,應當在調入前五個工作日,向調入地縣(市、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其派駐鄉(鎮)的機構申報備案。
從省外調入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應當憑輸出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調運前十五日內出具的規定動物疫病的檢測報告,向省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檢疫審批。
第四十三條 從省外引進動物用於飼養的,應當在到達目的地二十四小時內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並按規定進行隔離觀察。
第四十四條 從事動物、動物產品經營、運輸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縣(市、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備案,並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
運輸動物、動物產品的車輛應當符合動物防疫的要求。
第四十五條 進入市場交易的動物、動物產品,應當具有有效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無合格證明的,市場管理者應當拒絕其入市。市場內不得經營無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動物、動物產品。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病死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設施。
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對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並接受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
在公共場所發現的無主動物屍體,由場所管理單位負責進行無害化處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丟棄動物屍體,不得污染環境。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不按照規定清空活體動物及其排泄物並消毒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動物交易市場不實行定期休市消毒或者市場區域輪休消毒制度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未憑有效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畜禽標識接收動物的;
(二)動物屠宰加工場所未按規定開展違禁物檢測的;
(三)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在本省內分銷,貨主沒有開具檢疫信息追溯憑證的;
(四)經檢疫合格的動物產品儲藏後分銷,貨主未申報檢疫的;
(五)從省外運輸動物、動物產品未經指定通道及道口進入本省的;
(六)接收未經指定通道及道口檢查進入本省的動物、動物產品的;
(七)從省外調入動物用於飼養,未按規定報告並隔離觀察的;
(八)未經縣(市、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備案,從事動物、動物產品經營、運輸活動的;
(九)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輸工具不符合動物防疫要求的。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隨意拋棄病死動物、動物組織或者丟棄動物醫療廢棄物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無害化處理,所需處理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可以處三千元以下罰款。
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條例草案說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託,現就《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草案)》作如下說明:一、立法的必要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關係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關係社會和諧穩定,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是1998年7月第一次頒布的,到2007年8月又進行了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實施為推動動物防疫法制化,促進養殖業發展和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浙江、湖北、江蘇、上海、寧夏、重慶等12個省區已相繼出台了地方性動物防疫條例。制定出台我省動物防疫條例,對於鞏固和提升我省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制定出台動物防疫條例,是保障我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我省現代化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和農戶分散養殖並存,正處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及流通環節複雜,畜禽等動物養殖品種多樣,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導致畜禽感染疫病機會增多,動物疫病的傳播和流行風險增大,加之我省處於農牧交錯地帶,是我國動物和動物產品流通的主要通道之一,有20多個省區的活畜禽和動物產品經過我省流入流出,動物疫病防控任務量大面廣,任務艱巨。據統計,我省每年需對1.4億頭只畜禽開展免疫、檢疫以及監測、無害化處理等工作。制定出台條例,強化動物疫病防控措施,是保障我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二)制定出台動物防疫條例,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客觀需要。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75%的動物疫病可以傳染給人,對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同時也影響社會穩定。近年來,我省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病原分布廣,病毒變異加快,病種類型增加,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在局部區域有反彈趨勢,瘋牛病等外來疫病傳入風險加大。制定出台動物防疫條例,進一步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不僅是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需要,而且對保障動物產品安全和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制定出台動物防疫條例,是促進我省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法制化的根本措施。近年來,我省動物防疫工作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有力有序推進,但是在制度建設、法律保障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的一些制度和措施比較原則,需要通過地方立法予以補充和細化;二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撲滅是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及生產經營主體的職責,須通過法律制度建設,進一步清晰界定、明確責任主體,推動責任落實;三是通過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規,將多年來動物防疫執法實踐中形成的成熟經驗規範化和制度化,有利於健全完善法規體系,強化統籌協調,實施科學防控。二、起草過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我省工作的實際,省農牧廳自2012年4月正式啟動全省動物防疫條例調研起草工作,組建專門機構、確定專人負責。起草小組多次組織專家深入基層調研,對調研成果和條例框架設定進行反覆討論。同時,召開多個層次的座談會聽取了基層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以及村級防疫員、動物養殖場、動物屠宰場、動物產品經營運輸者的意見,形成了初稿。隨後向各市(州)、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徵求意見,共徵求意見建議70多條。2013年1月,省農牧廳邀請省政府法制辦等10多個單位的專家,召開專家論證會進行了論證,再次徵求了獸醫專家、法制專家和相關部門、單位的意見。2013年3月14日,經廳內討論形成了送審稿。5月7日和6月5日,省政府法制辦邀請省人大法工委、農委和蘭州大學、蘭州商學院等有關法律專家從法律角度進行了規範。隨後,省人大農委組成調研組赴雲南、廣西、寧夏等省區進行調研,充分吸收了這些省區的成熟管理經驗,再次對送審稿進行了修改。2013年7月5日經省政府第15常務會議審議,形成了目前的《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草案)》。三、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一)關於職責劃分。健全完善各級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管理相對人主體責任的責任體系,是推動疫病防控工作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草案不僅明晰了省市縣鄉各級事權劃分,而且特彆強調了鄉鎮政府和養殖者等管理相對人在強制免疫工作中的職責。第十二條第三款規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畫,以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為責任主體,以執業獸醫、鄉村獸醫、村防疫員為技術依託,組織本轄區的強制免疫工作。(二)關於健康養殖和養殖業規劃布局問題。提高養殖業標準化程度,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完善企業監管制度,是從源頭上控制動物疫病的戰略性舉措。草案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規定。一是推行健康養殖方式。第十四條規定,鼓勵動物飼養者採取健康養殖方式,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控制活畜禽跨區域移動,增強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能力,降低動物疫病發生風險。二是建立禁養、限養制度。為解決大中城市、風景名勝區、水源地等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降低人畜共患病發生風險,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特定區域內規定禁養或限養動物。三是完善了動物防疫條件審查制度。為避免新建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隔離場、動物屠宰加工場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等四類動物生產經營場所因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而造成更大的損失,草案對動物防疫條件審查制度從兩方面進行了完善:第一,設立了前置審查程式,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新建四類動物生產經營場所應當將選址、場內布局等是否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向縣級以上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書面徵詢意見,興辦者應當根據反饋意見調整相關設計。第二,設定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有效期,有效期為三年。(三)關於活畜禽跨區域流動問題。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許多動物疫情的發生,都與活畜禽無序跨區流動和販運人監管缺失等存在密切關聯。草案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規範。一是設立指定通道。草案第四十一條和四十二條對設立指定通道和跨省調運動物、動物產品進入我省作出了具體規定。即省人民政府根據動物防疫和檢疫的需要,指定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輸通道,在指定道口設立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跨省調運動物、動物產品應當從指定道口進入本省。輸入本省的動物、動物產品,未經指定道口的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檢查確認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接收。經公路在本省過境的動物、動物產品,應當在指定通道出入。二是加強販運戶資質管理。第四十五條規定,從事動物、動物產品經營、運輸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備案,並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同時規定,運輸動物、動物產品的車輛應當符合動物防疫的要求。三是實行落地報告和隔離觀察制度。為及時發現和有效規避風險,第四十四條規定:從省外調入動物、動物產品的,或者跨縣市區引進動物用於飼養或銷售的,應當在到達目的地24小時內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接受監督查驗,並按規定進行隔離觀察。(四)關於動物疫病分類管理。草案對當前乃至未來一個時期全省動物疫病防控策略性問題,進行了創新性設計。立足我省養殖主體多元化、規模化程度不高、疫病種類複雜的具體省情,著眼於我省特有的地理條件、自然氣候、經濟狀況、養殖特點,草案按照區域化防控和差別化管理的理念,在第九條確立了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預防控制動物疫病的總體策略。這與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保持了高度一致。(五)關於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有利於分清“輕、重、緩、急”,統籌人、財、物資源,有計畫、有重點地實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草案不僅在第九條對開展風險評估提出了具體要求,而且針對外省調入動物的風險評估,為防範外省疫情的傳入和及時撲滅突發疫情,第四十條對預防措施作出了具體規定,即對從有疫情風險的外省區擬調入動物、動物產品進行風險評估,經評估疫情風險高的,調入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採取暫停調入動物、動物產品等預防措施。通過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實現被動防疫向主動防控轉變。(六)關於完善補償機制。動物防疫是政府行為,在疫情撲滅和強制免疫等強制措施中,給予受損失的養殖者或經營者一定經濟補償是一種必要的救濟手段。草案第二十七條在強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撲滅過程中強制撲殺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以及因依法實施強制免疫造成動物應激死亡的應當給予補償的同時,對政府強制性開展疫病監測採樣而造成動物應激死亡的,也應當納入補償機制。並規定,具體補償標準和辦法由省財政部門會同省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七)關於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問題。近年來,隨著黃浦江死豬漂浮等事件的曝光,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問題越來越關注。對病死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僅是切斷動物疫病傳播途徑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食品安全、保護環境的重要舉措。為此,草案第四十七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丟棄動物屍體,不得污染環境。同時,草案對無害化處理工作中的部門職責也進行了明確界定,即對飼養環節發現的病死動物,要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監督指導下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公共場所發現的無主動物屍體,由場所管理單位負責進行無害化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共十章八十四條,我省對應起草的草案共八章五十二條。根據現行地方立法的有關規則,我省草案對國家上位法已有明確規定的部分條款未再重複,對部分內容進行了細化和具體化,重點對強制免疫、風險評估、補償機制、防疫條件審查、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制度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並新增了疫病分類管理、推行健康養殖、設立指定通道等方面的內容。以上說明及條例草案,請審議。
立法背景過程
立法背景
(一)制定出台動物防疫條例,是保障甘肅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甘肅省現代化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和農戶分散養殖並存,正處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及流通環節複雜,畜禽等動物養殖品種多樣,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導致畜禽感染疫病機會增多,動物疫病的傳播和流行風險增大,加之甘肅省處於農牧交錯地帶,是我國動物和動物產品流通的主要通道之一,有20多個省區的活畜禽和動物產品經過甘肅流入流出,動物疫病防控任務量大面廣,任務艱巨。據統計,甘肅省每年需對1.4億頭只畜禽開展免疫、檢疫以及監測、無害化處理等工作。制定出台條例,強化動物疫病防控措施,是保障甘肅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制定出台動物防疫條例,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客觀需要。近年來,甘肅省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病原分布廣,病毒變異加快,病種類型增加,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在局部區域有反彈趨勢,瘋牛病等外來疫病傳入風險加大。制定出台動物防疫條例,進一步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不僅是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需要,而且對保障動物產品安全和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制定出台動物防疫條例,是促進甘肅省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法制化的根本措施。近年來,甘肅省動物防疫工作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有力有序推進,但是在制度建設、法律保障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一是國家《動物防疫法》規定的一些制度和措施比較原則,需要通過地方立法予以補充和細化;二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撲滅是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及生產經營主體的職責,須通過法律制度建設,進一步清晰界定、明確責任主體,推動責任落實;三是通過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規,將多年來動物防疫執法實踐中形成的一些成熟經驗規範化和制度化,有利於健全完善法規體系,強化統籌協調,實施科學防控。
起草過程
根據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畫和甘肅省畜牧業發展的實際,全省動物防疫條例起草工作於2012年4月正式啟動。《條例》起草過程,組建了起草領導小組、確定專人負責。起草小組多次組織專家深入基層調研,對調研成果和條例框架設定進行反覆討論。同時,召開多個層次的座談會聽取了農牧部門、飼養者和動物經營運輸者的意見,形成初稿。隨後向各市(州)、縣(市、區)徵求意見建議70多條。2013年,甘肅省農牧廳再次召開專家論證會,進行論證修改,形成《條例》送審稿, 5月—6月,省政府法制辦邀請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和蘭州大學、蘭州商學院等有關法律專家從法律角度進行了規範。隨後,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組成調研組赴雲南、廣西、寧夏等省區進行調研,充分吸收了這些省區的成熟經驗,再次對送審稿進行了修改。7月15日,甘肅省人民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形成條例草案, 9月24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務會第5次會議進行了初審, 11月29日,甘肅省十二屆人大常務會第6次會議審查批准該《條例》,將於2014年1月1日起實施。
五大特色
《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既是對多年來我省動物防疫執法實踐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又吸收借鑑了外省區先進的管理經驗,構建了一套符合甘肅省情、體現依法防控的法律規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貫徹上位法的基礎上,《條例》從本省實際出發,作出了一些創新性、特色化的規定。
一是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防疫職責。《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畫,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和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實行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度,制定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民眾協助做好本轄區內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工作,督促、指導村(居)民履行動物防疫義務。《條例》不僅明確了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職責分工,同時,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公安、環保、商務、交通運輸、林業、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動物防疫相關工作。由此,進一步健全了“地方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獸醫工作責任體系。
二是進一步規範了動物生產經營者的防疫行為。《條例》鼓勵動物飼養者按照健康養殖的要求,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降低動物疫病發生風險。同時還規定,新建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隔離場、動物屠宰加工場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等四類動物生產經營場應當具備動物防疫條件,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興辦者在建設前就場所的選址、布局等是否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可以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書面徵詢意見,從而強化了動物防疫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從源頭上降低了動物疫病發生風險。
三是進一步加強了病害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工作。病害動物屍體攜帶病原體,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否則,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還可能引起重大動物疫情,危害畜牧業生產安全,甚至引發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病死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設施。並明確了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的單位和個人具有對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義務,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丟棄動物屍體,不得污染環境,對在公共場所發現的無主動物屍體,由場所管理單位負責進行無害化處理。
四是進一步加大了活畜禽跨區域流動監管力度。《條例》規定,從省外調入動物、動物產品的,應當在調入前,要向調入地縣(市、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其派駐鄉(鎮)的機構申報備案。跨省調運動物、動物產品必須要經過指定通道及道口進入本省。輸入本省的動物、動物產品,未經指定通道及道口的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檢查確認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接收。從省外引進動物用於飼養的,應當在到達目的地二十四小時內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並按規定進行隔離觀察。通過採取調運前申報備案、調運途中檢查確認、調運落地後隔離觀察等具體措施,對調入動物和動物產品進行有效監管,強化了流通環節防疫監管力度,嚴防“外疫”傳入。
五是進一步確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新機制。《條例》確立了我省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預防控制動物疫病的總體策略。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和預警預報制度,實行免疫、監測、檢疫、監管等綜合防控措施,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預防控制動物疫病,還規定,對從有疫情風險的區域擬調入動物、動物產品進行風險評估,經評估有疫情風險的,調入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採取暫停調入動物、動物產品等預防措施,推進由被動防疫向主動防控轉變。
《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完善和增加的內容
根據現行地方立法的有關規則,《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對國家上位法已有明確規定的部分條款未再重複,對部分內容進行了細化和具體化,重點對強制免疫、風險評估、補償機制、防疫條件審查、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制度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並新增了疫病分類管理、推行健康養殖、設立指定通道等方面的內容。
相關報導
11月29日,甘肅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於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是我省首部動物防疫地方性法規,它的頒布實施,對推進我省動物防疫工作依法管理,保障我省畜牧業健康發展,保護人民民眾身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該《條例》共八章五十二條,分別為總則、動物疫病預防、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動物診療、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
該《條例》根據上位法規定,結合我省動物防疫工作實際以及具體實踐,完善、創新了動物防疫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動物防疫組織領導、人畜共患病防控、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活動和相關工作環節的監督管理職責。
在動物防疫組織領導方面,《條例》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在動物疫病預防方面,《條例》確立了建立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制度和預警預報制度,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控合作機制,明確規定了興辦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隔離場所和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的條件,犬貓類等動物的免疫,並細化了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診療機構以及鄉村獸醫服務人員等有關管理相對人的義務。
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方面,《條例》根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管理的實際需要,進一步規定了動物疫情的報告、認定製度,明確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協調機構和具體措施。
《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是我省首部動物防疫地方性法規,它的頒布實施,對推進我省動物防疫工作依法管理,保障我省畜牧業健康發展,保護人民民眾身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該《條例》共八章五十二條,分別為總則、動物疫病預防、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動物診療、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
該《條例》根據上位法規定,結合我省動物防疫工作實際以及具體實踐,完善、創新了動物防疫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動物防疫組織領導、人畜共患病防控、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活動和相關工作環節的監督管理職責。
在動物防疫組織領導方面,《條例》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在動物疫病預防方面,《條例》確立了建立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制度和預警預報制度,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控合作機制,明確規定了興辦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隔離場所和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的條件,犬貓類等動物的免疫,並細化了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診療機構以及鄉村獸醫服務人員等有關管理相對人的義務。
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方面,《條例》根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管理的實際需要,進一步規定了動物疫情的報告、認定製度,明確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協調機構和具體措施。
在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方面,《條例》明確了聘用獸醫專業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檢疫申報受理、查驗資料和禽畜標識、臨床檢查等工作;明確了管理相對人動物檢疫申報的義務,動物屠宰加工場所經營者的義務。
在病死動物和病死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方面,《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丟棄動物屍體,不得污染環境。同時,草案對無害化處理工作中的部門職責也進行了明確規定,即對飼養環節發現的病死動物,要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監督指導下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公共場所發現的無主動物屍體,由場所管理單位負責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病死動物和病死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方面,《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丟棄動物屍體,不得污染環境。同時,草案對無害化處理工作中的部門職責也進行了明確規定,即對飼養環節發現的病死動物,要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監督指導下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公共場所發現的無主動物屍體,由場所管理單位負責進行無害化處理。
相關新聞
近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將於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甘肅省現代化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和農戶分散養殖並存,正處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和流通環節複雜,畜禽等動物養殖品種多樣,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導致畜禽感染疫病機會增多,動物疫病的傳播和流行風險增大,全省每年需對1.4億頭(只)畜禽開展免疫、檢疫以及監測、無害化處理。該《條例》的出台,是保障甘肅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對於鞏固和提升甘肅省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畫和甘肅省畜牧業發展的實際,全省動物防疫條例起草工作於2012年4月正式啟動。經過起草小組組織專家深入基層調研、反覆討論、多方聽取意見,形成初稿。在向各市(州)、縣(市、區)及有關法律專家徵求意見建議後,2013年7月,省人民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形成條例草案。11月29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審查批准該《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