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寧縣二中

甘肅寧縣二中

甘肅省寧縣第二中學創建於1956年,系獨立高級中學、慶陽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之一。現有教學班52個,其中春暉助學班3個,成都七中遠端直播班3個,在校學生3600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寧縣第二中學
  • 簡稱:甘肅寧縣二中
  • 創辦時間:1956年
  • 所屬地區:慶陽市
  • 學校屬性:普通高中
甘肅寧縣二中,現象解讀,

甘肅寧縣二中

圖片圖片
甘肅省寧縣第二中學創建於1956年,學校現擁有42個教學班,2800多名師生員工。寧縣二中是慶陽市首批示範性高中之一。占地面積47823.8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41個,在校學生2748名,教職工145名。專任教師中,有省級骨幹教師3名,省級教學能手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3名;榮獲國家級獎勵的3名,省級6名,市級13名,有52人具備中高級職稱。2003年9月,經國家外專局批准為聘請外教資格學校。2004年高考進線率名列全市第二,全縣第一。學校先後被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區勤工儉學校辦企業先進單位、地級文明單位、全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衛生先進單位.50年來共培養出了2萬多名高國中畢業生;高考成績嬋連寧縣16冠,先後為高等院校送5000多名優秀學生,位居全市前列。  寧縣二中是慶陽市首批示範性高中之一,現有教學班42個。近幾年來,寧縣二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創新管理機制入手,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主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蘊。高考成績蟬聯寧縣16冠,位居全市前列,高考先後有近20名學生高中省、市、縣狀元,高考本科進線率逐年攀升。學校先後兩次榮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現象解讀

恢復高考以來,寧縣二中俊彥輩出,英華薈萃,青藍相繼,桃李芬芳,學校僅1996年以來,就為高等院校輸送了5000多名學生,並有12名學生高中省、市、縣狀元。學校自建校以來培養出的2萬多名高、國中畢業生中,有著名專家、大使級外交官、軍隊高級將領、以及一大批支撐地方經濟的企業家和引領社會前進的公務員;在海外的二中學生當中,有我國駐外使節、有國際知名大學教授、有在國際科技領域卓有建樹的專家。為此,學校先後獲得“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105項省、市縣榮譽稱號。教職工獲國家、省、市、縣獎勵225人次,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12篇。學生獲國家、省、市學科競賽獎426人次。近幾年來,在寧縣教育事業提速發展,高考蟬聯慶陽市前位,教育市場競爭近於“殘酷”的大背景下,寧縣二中2002年至2004年高考連續3年綜合考核位居慶陽市第二名;2005年高考本科進線329人,占全縣本科進線人數的二分之一;今年高考本科進線學生316名,學生楊海亮、賈雷鳴分獲全縣理科、文科第一名,其中,賈雷鳴居全省文科第28名。寧縣二中緣何能一枝獨秀,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筆者近日專程慕名採訪了校長惠志濤,探究其成功辦學的奧秘。
與時俱進 提升辦學理念
尋覓寧縣二中發展的足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繼承傳統和面向未來的交匯中,學校、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思想、品格、追求能否達到最佳的融合,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辦好學校、辦成名校、辦出特色,在於追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這個過程中,校長作為學校的領頭人,其辦學理念直接關係到學校的發展。
1996年10月,從學校英語教師,教導處副主任、主任、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崗位上一路走來的“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惠志濤,擔任了校長。他對於學校的管理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取得了不斐的成績。面對新形勢,他深刻認識到領導班子的知識和才幹是產生凝聚力的巨觀基礎,領導對教師們的理解和寬容是產生凝聚力的心理基礎,領導的民主和公道是產生凝聚力的作風保證,領導的關心和尊重是產生凝聚力的感情紐帶,領導的信任和愛護是產生凝聚力的因子。正是基於這種理性的認識,他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巧妙地把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融入到自己的辦學思想和理念之中,帶動著學校的加快發展。
在此基礎上,學校經過集體通過反覆討論,理清了發展思路,形成了“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和諧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內涵發展、以德治校、科研強校、特色興校、質量立校、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總體辦學思路;“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勤於治學,樂於奉獻,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教風;“尊師,守紀,勤學,多思”的學風;“自尊,自律,自強,自立”的校訓;“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協作,民主辦學”的領導作風;“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育人,提高質量”的辦學指導思想;“建規模特色學校,育合格特長人才,創隴原一流名校,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辦學目標,全力鋪墊寧縣二中教育之樹的根基。
科學探索 夯實名校風采
教育教學是學校永恆發展的生命線,在實施現代素質教育中,寧縣二中從教研活動、教學改革、常規管理、名師工程諸方面做出了有效探索。
為此,學校大力加強教研活動,為教而研,以研促教,向教研活動要質量,明確提出教研工作的任務是“三抓一提高”。“三抓”即抓本學科的教學常規管理,抓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教學改革,抓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一提高”是提高本學科的質量。同時,成立教研活動室,堅持行政領導聯繫教研室制度。教研室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專題學習;圍繞高考、會考、教材教法;選擇材料,專題討論;“名師工程”培訓;青年教師業務培訓。組織以匯報課為基礎的“一二三九”工程實施,即對青年教師,通過結對幫學,典型引路、適度加壓、及時肯定,讓他們“一年上路,掌握教學常規;兩年規範,勝任本學科教學工作;三年成才,成為學科教學骨”,且達到了“九個一”的目標,即:“一個與時俱進的頭腦,一腔投身教育的熱血,一雙善於觀察的慧眼,一份學生髮展檔案,一手規範的好字,一口流利的國語,一本優質教案,一堂校內示範課,一篇有見底的論文”。積極開展“四課一評”活動:“四課”即觀摩課、公開課、研究課、教改實驗課,“一評”是每次聽課結束後組織進行民主評議;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教研例會做好記錄,做好教學工作總結,力爭寫出質量較高的教學論文。
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教學改革。學校堅持以“精講、善教、激趣、引思”八字要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力爭在課堂上教師講得生動,學生學得主動,課上負擔輕,教學效果好。在常規管理上突出了“全、細、嚴、實”的原則。“全”是常規管理必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對全體學生,覆蓋教學全過程;“細”是工作必須深入細緻,從點滴抓起,從小事做起;“嚴”是必須切實可行,便於檢查,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學校加大推進旨在提高教育質量的“3456”工程實施;“三”是“三個一切”,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四”是“四個面向”,即面向每一門學科,面向每一節課,面向每一項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五”是“五個一起抓”,即德、智、體、美、勞一起抓,高考會考一起抓,好中差學生一起抓,畢業班和非畢業班一起抓,關係遠近一起抓;“六”是“六個不準”,不準辦重點班,自習課不準集體講課,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準搞題海戰術,不準搞疲勞戰,不準亂訂濫訂資料、濫印盜印各種講義。以實際行動踐行“八榮八恥”,弘楊校園正氣,倡導時代風尚。
春華秋實 汗水鑄就豐碑
“理想決定方向,思路決定出路。在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代,打造教育‘品牌’是發展學校的第一要務。為了發展學校,順應教育產業化發展的潮流,在學校硬體建設上,我們採取取了借馬揚鞭、借船渡河方略。”採訪中,惠志濤校長如是說。
寧縣二中始建於1956年6月,校舍是土木結構瓦房,辦學起點低、規模小,條件落後。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校舍建築時刻隱潛伏著牆倒屋塌危機。面對這一現實,惠志濤帶領學校領導班子不等不靠,改革圖強,做出了“搶抓機遇,二次創業,超前發展”決策,以“藉助外力,啟動內力,多方籌資”的舉措,按“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要求,照“配備一流教學設施,創新高品位育人環境”目標,走出了一條“適度超前,借債發展,發展還債”的改革與發展之路。2001年以來,學校累計完成總投資1400多萬元的萬硬體建設工程。建成了圖書實驗樓、男生公寓樓、女生公寓樓、科技教學樓、藝術體育綜合樓、學生餐廳、鍋爐房及廁所等。實現了設施完備,設備先進目標。建成理化生實驗室10個,多媒體教室6個,電子備課室1個,語音室1個,微機室2個;有各類教學光碟、軟體800餘件;圖書館藏書近3萬冊,配有教師和學生閱覽室;音體美器材按國家I類標準配置;為全校42個教室配備了高標準的英語聽力系統,構建了以教學為主休的現代化教育信息平台,使2539名學生,153位教職工享受上了教育信息發展的實惠。全面完成了教學區的道路硬化、彩磚鋪面、綠化美化、冬季供暖等工程,從根本上改善了辦學條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