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禹疏

甘禹疏

甘禹疏,男,漢族,1905年出生於四川豐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禹疏
  • 別名:甘雨蘇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28年09月26日
  • 畢業院校:重慶高級甲種農業學校
  • 職業:中共豐都縣委書記
  • 主要成就:按照八七會議精神領導崇德鄉農民武裝暴動
  • 出生地:四川豐都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歷史評價,

人物簡介

姓 名:甘禹疏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四川豐都
出生年月:1905年
犧牲日期:1928年09月26日
1923年考入忠縣中學,由於受到“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啟發,以及與進步人士的接觸而受到革命的影響,他與人以換蘭譜方式組織讀書活動。1924年秋,考入重慶高級甲種農業學校,在校組織了“改造豐都同志會”,利用假期,在街頭和農村聲討帝國主義製造“五卅”慘案的罪行,進行反列強、反軍閥的宣傳。192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黨。不久,即擔任重慶高級甲種農業學校的中共黨支部書記。1926年夏,受黨的派遣,回豐都開展農運工作,秘密組織農民協會,其後又去重慶堅持革命活動。1927年“三三一”慘案發生後,在重慶進行公開活動已不可能,他就以甲農校學員身份應聘為豐都縣新城農場農業技術員。1928年8月,中共豐都縣臨時縣委成立,擔任臨時縣委書記,隨即去崇德鄉布置中秋農民起義的工作。同年9月26日,觀音農民起義爆發,參加者千餘人,他是起義軍的黨代表,起義軍有力地打擊了惡霸豪紳的氣焰,震懾了敵人。國民黨調集部隊進行圍剿,他率隊突圍,途中遭到地主團丁襲擊而英勇犧牲。

人物事跡

甘禹疏(1905~1928),又名雨蘇、大淮,男,豐都縣三合街道人,豐都較早期共產黨員,豐都農民協會的創建者,改造豐都同志會的創建者之一,曾任中共豐都縣委書記。他在人生的旅途上,雖然僅走過了23個春秋,卻用生命為豐都取得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最後勝利鋪平了道路。
——尋求革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
1905年,甘雨蘇出生在豐都縣三合街道新建兩匯口的一戶殷實的農民家庭。幼年時,其父母雙亡,隨大哥甘大海長大、讀書。
192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忠縣中學,在校與王永茂、朱芳淮等人結為異姓兄弟,相互勉勵,共研學習,並一同參加中共黨員教師黃君堯發起的“學行勵進會”,深受革命思想影響。
寒假,他從兄嫂之命,取本村劉承禹之女為妻,為其取名劉復甦,以表達其同情婦女,主張男女平等、爭取婦女解放的強烈願望。
1924年秋,甘雨蘇考入重慶高級甲種農業學校就讀。校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氛圍,使他耳目一新,視野逐漸開闊。在共產黨人和進步師生的影響下,他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逐漸接受了黨的革命主張,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為在家鄉播撒革命種子,他與同鄉同學冉廷棟(冉猷)、秦上恆、蔡中立等發起組建了“改造豐都同志會”,並利用假期回鄉之機,上街、下鄉開展反帝、反封建宣傳,向民眾講授革命理論,聲討帝國主義製造的五卅慘案等罪行,喚起民眾覺醒,積極投身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1925年,經冉廷棟介紹,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甘雨蘇加入黨後,積極投身農村黨團組織建設,致力學生運動,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為追求真理,爭取人類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意志和精神,深得學校師生敬重,不久即當選中共重慶高級甲種農業學校黨支部書記,並在宣傳革命理論,團結進步力量,壯大黨團組織等諸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播撒革命種子,堅持革命鬥爭。
1925年夏,甘雨蘇受重慶黨組織派遣,自重慶帶回《農民協會章程》,利用假期與朱澤淮一道,不畏艱辛,克服困難,深入農村,走村串戶,幫助農民尋找受剝削和壓迫的根源,向農民講授革命道理,為貧苦農民翻身求解放指明道路。利用家鄉較好的人際關係和民眾基礎,於新建鄉秘密創建了200多農民參加的豐都第一個農民協會。
1926年夏,他與李彤輔、朱澤淮等人於豐都縣城創建豐都第一個中共組織:中共豐都黨支部,李彤輔任書記,甘雨蘇為委員。之後,即返重慶開展革命活動。
1927年,“三三一”慘案發生後,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追蹤,他被迫離渝返豐,於新城蠶桑所以農業技術員為掩護,繼續開展革命活動。
1928年初,在北京求學並做黨的秘密工作的冉廷棟返豐任豐都縣立初級中學校長,甘雨蘇與之共同分析革命形勢,按照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作出“在豐都農村組織發動農民開展武裝革命運動”的決定,並親赴農村組織革命力量。期間,接收安置朱芳淮(挹清)等多名共產黨員到縣立初級中學任教。 甘雨蘇熟悉農村情況,善於發動和組織農民民眾。當時,豐都神兵發展迅猛,三撫鄉貧苦農民汪長青建成“神兵”,打出“打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旗號,與官府武裝對抗,深受貧苦農民擁戴。但“神兵”篤信神學,不僅沒有明確的遠大目標和奮鬥綱領,而且區域割據觀念較強,容易被封建反動勢力所利用,成為欺壓人民的反動工具。甘雨蘇與冉廷棟經過分析研究認為,汪長青樂善好施,扶弱濟貧,所建“神兵”組織系因其飽受土豪劣紳盤剝壓榨,不得已而為,如果善加引導改造,可以成為一支黨的革命武裝。於是,他倆在做通三撫堂曾參加過“改造豐都同志會” 的張建奎、秦華軒等人的工作後,利用張、秦二人在汪長青“神兵”組織中的威望,共同做通了“神兵”首領汪長青的工作,使之部分地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並同意與中共豐都組織共同行動。
為將汪長青“神兵”組織改造為黨的革命武裝,甘雨蘇與冉廷棟又經過艱苦的工作,贏得汪長青的信任,並指導其將“打富濟貧”的口號,發展成為“打富濟貧”、“打款滅稅”、“打倒爛團爛甲和土豪劣紳”等政治主張,從此,汪長青“神兵”組織的鬥爭鋒芒直指封建地主和土豪劣紳。因汪長青的“神兵”公開表明為窮人謀利益的政治主張,贏得農民的一致擁護,附近鄉村青年農民紛紛加入其“神兵”組織,一致擁立汪長青為神主,秦華軒為“神兵”總指揮,長期活躍在豐都南岸各鄉,打富濟貧,打款滅稅。
1928年9月,經甘雨蘇改造後的汪長青“神兵”不僅參加了崇德鄉農民武裝暴動,而且於1930年率部與四川二路紅軍游擊隊合營,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30年,由於二路紅軍撤離豐都後失敗,汪長青“神兵”組織失去了懶以依靠的武裝力量庇護,國民黨反動派將其主力引誘至墊江菁口後擊潰,汪長青、秦華軒等主要人員被捕,同年8月將其全部被捕於豐都城大西門河壩殺害。
——創建崇德農軍,親率起義獻身。
甘禹疏
甘禹疏
1928年夏,在新城蠶桑所召開的黨的代表會議上,甘雨蘇當選中共豐都縣委書記,朱芳淮為副書記。縣委成立後,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制定了組織崇德鄉農民武裝暴動計畫。為了掌握和控制崇德鄉的民團武裝,甘雨蘇通過共產黨員陳光鑫與保正熊潤齋的姑父關係,舉薦共產黨員陳光鑫去悟惑寺縣團練訓所受訓後,回鄉擔任鄉隊副,以組建團練武裝為名,建成了黨領導下的農民武裝200多人槍,公開進行軍事訓練。同時,派中共黨員李文彬去五龍場策反民團,掌握控制民團武裝200多人槍。
同年8月,縣委接崇德區委暴動準備情況報告,甘雨蘇認為時間已經成熟,與朱芳淮、李文彬等共同研究決定“以陳光鑫、李文彬掌握的民團武裝為骨幹,崇德農民協會會員為輔助,聯合汪長青“神兵”和其它進步“神兵”組織,於9月28日(農曆八月十五日)在武平鎮磨刀洞發動武裝起義”。會後,甘雨蘇親率傅克強、朱芳蜀(朱紹元)等人趕赴崇德地區,逐地檢查、改進農暴的準備工作。同時,向省委作了匯報,省委即派袁、賴兩名黃埔生前來協助指導暴動。
正當他在崇德地區加緊武裝暴動準備時,卻傳來了“石柱‘教匪’蜂起,數次攻城,均獲勝利”的訊息,鼓舞了農暴隊員的信心和決心。不料,磨刀洞一農協骨幹不慎丟失會員名冊,並被豐都南岸五鄉團防局長郎瑞豐獲取。面對失密,甘雨蘇當機立斷,將起義時間提前兩天,搶在敵人動手之前。
9月26日,甘雨蘇與陳光鑫聚攏各地武裝隊員,於崇德鄉磨刀洞召開起義誓師大會,正式成立崇德農民軍(簡稱農軍),並宣布起義,甘雨蘇為黨代表,陳光鑫任農軍總司令。會後,甘雨蘇與陳光鑫親率農軍向當地團防武裝發起進攻,開倉濟貧,焚燒契約。9月27日拂曉,起義隊伍轉戰於龍河鎮高橋溝、大月壩、江池鎮五龍場等地,捉殺了豪紳冉子貞等9人。
10月3日,返回觀音寺刀利坪休整。為了占據險要地形,防止敵人襲擊,甘雨蘇與陳光鑫率隊於10月4日占據栗子寨,會同汪長青、向珍五、杜光發等所率“神兵”,在栗子鄉八聖廟設立司令部,與國民黨軍隊周旋。
崇德農軍暴動,象一聲春雷,震撼豐都大地。當地土豪劣紳聞風喪膽,狼狽逃竄,廣大農民無不歡欣鼓舞,紛紛揭竿而起,石柱李寬文,彭水曾憲國各帶數百“神兵”隊伍和附近各鄉的農民趕來參加暴動隊伍,短短几天,農軍人數驟增至近萬人。甘雨蘇日夜操勞,一面組織宣傳隊,向民眾揭露國民黨的醜惡嘴臉,宣傳黨的主張,一面將打土豪所得財物分給民眾。
10月7日,豐都縣知事楊昭協一團地方軍進攻栗子寨,於筏子塘架設浮橋強渡龍河,攻破栗子寨廖葉壩寨門,一路燒殺擄掠,於8日凌晨,向農軍司令部駐地八聖廟發起進攻。陳光鑫率隊採取埋伏合圍戰術,與敵激戰三天三夜,終將其擊潰,並殲敵300多人。
10月11日,面對敵眾我寡,農軍彈藥不濟,甘雨蘇與陳光鑫當機立斷,作出了“兵分兩路,撤出栗子,會師河面”的決定。
是日夜,陳光鑫率隊從東路抄暨龍河走小路向河面鋪撤離,甘雨蘇率隊從南路走毛坪上金龍寨下雙碾盤向河面方向轉移。在黑夜行軍中,突遇反動團隊,兩軍接火交戰。在混戰中,甘雨蘇與隊伍失去聯繫,孤身對敵,壯烈犧牲。不久,崇德農軍暴動因敵眾我寡,彈藥不濟和陳光鑫被捕而失敗。
轟轟烈烈的崇德鄉農民武裝暴動雖敗尤榮,它為贏得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積攢了可供借鑑的經驗。年僅廿三歲的甘雨蘇在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鬥爭中,雖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但其徇麗青春常在,革命壯志長存。

歷史評價

  • 播撒革命種子、堅持革命鬥爭
1925年夏,甘雨蘇受重慶黨組織派遣,自重慶帶回《農民協會章程》,利用假期與朱澤淮一道,深入農村,走村串戶,幫助農民尋找受剝削和壓迫的根源,向農民講授革命道理,為貧苦農民翻身求解放指明道路。利用家鄉較好的人際關係和民眾基礎,在新建鄉秘密創建了200多農民參加的豐都第一個農民協會。
1926年夏,他與李彤輔、朱澤淮等人在豐都縣城創建豐都第一個中共組織:中共豐都黨支部,李彤輔任書記,甘雨蘇為委員。之後,即返重慶開展革命活動。
1927年,“三三一”慘案發生後,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追蹤,他被迫離渝返豐,在新城蠶桑所以農業技術員身份為掩護,繼續開展革命活動。
  • 按照八七會議精神、開展武裝革命。
1928年初,在北京求學並做黨的秘密工作的冉廷棟返豐任豐都縣立初級中學校長,甘雨蘇與之按照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作出“在豐都農村組織發動農民,開展武裝革命運動”的決定,並親赴農村組織革命力量。期間,接收安置朱芳淮(挹清)等多名共產黨員到縣立初級中學任教。
甘雨蘇熟悉農村情況,善於發動和組織農民民眾。1928年9月,經甘雨蘇改造後的汪長青“神兵”,不僅參加了崇德鄉農民武裝暴動,而且於1930年率部與四川二路紅軍游擊隊合營,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