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鄉域民國時期為
楊林鄉。建國初為3區橫鋪、甘田、五通、楊林等鄉;1958年建為鐵山
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公田公社,隨即析其北部建立甘田公社,1984年社改鄉。
特色產業
甘田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土壤經多年開墾、培育,土質肥沃,盛產糧、油、瓜果、蔬菜、藥材等農產品和竹木工藝品;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是生產地板磚的優質石材和生產陶瓷的優質
高嶺土;水電資源豐富,有兩座小Ⅰ型水庫,庫容達400萬方,有2座小型發電站,年發電量100萬度。
行政區劃
甘田鄉下轄村: |
港口村 | 戴家村 | 梘田村 | 東升村 | 高橋村 | 石姑村 | 一心村 | 飛雲村 | 李段村 | 羊樓村 | 傘把村 | 五星村 | 瀏泗村 | 甘田村 | 橫卜村 |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6164 |
男 | 8549 |
女 | 7615 |
家庭戶戶數 | 405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6027 |
家庭戶男 | 8448 |
家庭戶女 | 7579 |
0-14歲(總) | 3722 |
0-14歲男 | 2058 |
0-14歲女 | 1664 |
15-64歲(總) | 11144 |
15-64歲男 | 5839 |
15-64歲女 | 5305 |
65歲及以上(總) | 1298 |
65歲及以上男 | 652 |
65歲及以上女 | 64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5928 |
基礎建設
全鄉15個村有14個村投入100萬元對45公里村級公路進行了拓寬改造,其中18公里路面進行了硬化,解決了山區鄉村級公路行路難的問題。
新農村建設
率先在戴家村興建了一個
文化活動中心,共投入資金20餘萬元,集休閒、娛樂、學習活動於一體,各種設施配套齊全,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領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空間,開創了全縣村級建立高標準文化中心的先河。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橫鋪村,引資54萬元,投入在農田水利建設、道路拓寬與硬化、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引進項目資金30萬元,對400畝土地進行了規劃整理,引進投資200萬元的工業企業一個,全村
面貌發生了大的改變,
示範建設成效顯著。
社會事業
教育工作蒸蒸日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甘田鄉黨政一班人尊師重教,始終把教育當作一項重頭戲來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03、2004、2005、2006連續4年甘田中學被評為省標一級國中,連續六年被縣教育質量綜合評估獲綜合先進單位,近四年為縣一中輸送新生79人,由於校風好,質量高,甘田中學吸引了大批外鄉學子來本鄉求學。
集鎮建設
相繼投入76萬元在集鎮鋪設下水道,架設路燈;投入96萬元興修集鎮大橋;投入23萬元
硬化集鎮連線線 ,集鎮日漸美化亮化繁榮,成為甘田鄉
經濟文化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