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駐蹕

甘泉駐蹕

甘泉井,在陽信縣縣城東一里,地處文家紙坊村西南。“甘泉駐蹕”(“蹕”指帝王車駕,“駐蹕”指帝王出行,中途暫住。)為陽信名勝古蹟,與薄姑春曉、永寧返照、仙橋鶴駕、金堤秋波、鉤盤春漲、馬嶺臥雲、狼丘晚鐘同為明代陽信“八景”之一。

勝景來源,對甘泉駐蹕的讚賞,近年發展,

勝景來源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一日,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治所在今惠民縣城)謀反,宣宗朱瞻基遂率軍征討。大軍出京城一路直奔樂安州而來。八月二十日,大軍路過陽信境內。由於路途勞頓和天氣炎熱,宣宗口渴難耐,見路邊有一果樹,上面結滿黃澄澄的小果子,便摘了一顆放在嘴裡,不覺眉頭一皺,問是什麼果子?正在樹下澆園的老農,趕忙跪拜:“啟稟皇上,這樹是杜母,雖有些酸澀,但它是所有梨樹的祖宗,只有它的種子才能育苗、嫁接、繁衍。這果子不好吃,那就請您喝碗水解解渴吧。”說罷,隨手從打水的柳斗里舀上一碗水,敬獻給宣宗。宣宗接過一飲而盡,頓覺一股清涼甘洌縱貫全身。隨即,宣宗讓將士在此打水解渴。誰料井水越打越旺,宣宗驚奇萬分,不由脫口而出:“此乃梨祖杜母、甘甜龍泉也。”次日,宣宗將漢王鎮壓,把樂安州改為武定州,便班師回朝。雖然宣宗返回了京城,但受過皇封的梨祖杜母更加茂盛,駐蹕的龍泉井水更加清澈,也更加甘甜。
經過歲月的變遷,甘泉井遭到填埋,曾經享譽齊魯大地的勝景“甘泉駐蹕”也隨之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為了重現昔日“甘泉駐蹕”的美麗,陽信縣政府首先在幸福廣場北側修建了包括“甘泉駐蹕”在內的古“陽信八景”浮雕,該浮雕由四組極具現代氣息的玻璃透明門式廊架組成,將濃縮的陽信歷史展現在人們面前,體現了陽信的傳統文化底蘊。與此同時,該縣文史工作者不斷地為“甘泉駐蹕”的挖掘修復奔走倡議,出謀劃策。

對甘泉駐蹕的讚賞

清邑人王錫元有律詩讚曰——
薄姑春曉祈仙蠶,明丘駐蹕賜甘泉。
永寧返照文光顯,仙橋鶴駕不復還。
千乘金堤盪秋波,鉤盤春漲好澆園。
馬嶺臥雲城何在,狼邱晚鐘出霞軒。
清朝陽信縣人王象元《甘泉駐蹕》詩曰:
六師一出萬人歡,
清冽甘泉井尚寒。
聞道年年風雨夜,
雲深疑有老龍蟠。

近年發展

近年來,陽信縣金陽街道依託轄區內6萬畝梨園,結合本地實際,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於2014年重點打造了民俗博物館、梨祖杜母·甘泉駐蹕、老君池等景點。其中,“甘泉駐蹕”景點位於張玉芝村,萬畝梨園風景區的東北部。從觀花台以北,沿觀花長廊步行888米即可到達。該景點有千年古樹——杜樹,樹形優美,如虬龍臥地,蒼勁有力。樹下有古井一口,名龍泉井,井水清冽甘甜,且水面高於周邊湖面,神奇的自然現象引人浮想聯翩。在此基礎上,金陽街道目前正積極打造杜母廟,爭取為景區的文化底蘊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向國家AAA級萬畝梨園風景區目標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