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國16年(1927)《吳氏秉良公六修房譜》第九卷文載曰:宜黃古黃填(北宋開定三年宜黃升場為縣,縣治設於黃填鎮,即今鳳崗鎮)惟仙桂鄉之陂坪(即棠陰)左山陵右水澤,注秀抱奇,宋天聖九年,原隨父居臨川彭澤沙井之吳竦為山奇水勝所吸引,攜夫人析家來此肇基定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甘棠十景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
- 著名景點:卓望高峰、螺阜春雲、津溪瀑布、觀埠長虹、楓林月夜
- 景點2:塔影回瀾,石環澗龜
歷史,卓望高峰(卓峰朝陽),螺阜春雲,津溪瀑布,觀埠長虹,東園牧唱,桃屏霽雪,楓林月夜,渣浦漁燈,塔影回瀾,石環澗龜,
歷史
明代翰林學士王英撰有《棠陰八景詩》,序中勾劃其八景為:卓望高峰、螺阜春雲、津溪瀑布、觀埠長虹、楓林月夜、桃源牧唱、桃屏霽雪、渣浦漁燈。
清代中葉,名士符雪樵,羅虛竹又添加二景:塔影回瀾,石環澗龜。合稱十景。
清乾隆年間,文人吳江峰為《棠陰世居圖》題詠:
童山仙跡卓峰昂 牧唱漁歌繞畫梁
西望長虹臥浦漵 東來飛瀑濺冠裳
岺雲連塔千層出 瀾石環龜一鑒光
卜築陂坪開萬派 後人千戴愛甘棠
卓望高峰(卓峰朝陽)
位棠陰腹地近東,系童華山脈之主峰,海拔362米,山體陡峭,林木蔥蘢,其峰頂有百餘見方平地,於此可鳥瞰棠陰全貌,視四周環山,確有“眾覽群山小”之感,倍覺志壯心雄。每逢旭日初升,晨曦映襯,仿佛仙神下界,傲遊童華,故有“童山仙跡”之幻覺,為十景之一。
螺阜春雲
位建設村文保倉下河面,此處水域寬廣,平靜如鏡。其西岸為浩翰田野,深遠碧翠;東岸櫛屋鱗比,炊煙蕭蕭;河心水霧升騰,迷漫飄渺。漁舟商船,如騰雲,似駕霧,穿梭往來,雲煙水霧,融為一體;動靜相映,依稀朦朧。水鄉如畫,螺阜揚名。1988年11月,中央電視台攝製組為拍攝電視劇《湯顯祖與“牡丹亭”》特來此取外景。
津溪瀑布
位新農貿市場之東。其水源於裡帶,曲直奔流五里許至梘坑拱橋處,懸崖峭壁,傾盆直下數十丈,水花四濺,滔聲悅耳,常年不息,真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故有“東來飛瀑濺冠王裳”之詩句。
觀埠長虹
指觀埠大橋,亦可稱“貫虹橋”遙看似長虹臥波,橫貫東西兩岸,氣勢宏偉肅目;立其上,此可盡收龜山迎恩塔於眼裡,南可縱觀“螺阜春雲”,身境如畫,心曠神怡。
東園牧唱
位棠陰東北部通陽坊路口段。此地原三面環山,田地廣布,為桑農聚居處,明末清初,遍植桃樹,故又稱“桃源”。每日清晨與傍晚,此地牧童甚多,夥眾嬉玩,山歌迎唱,引人入勝。清代中期,因兵匪搜擾,桑農先後搬遷,易為荒漠之地。
桃屏霽雪
本鎮白竹村東南2.5公里處之桃華山,主峰海拔722.6米,原因其上自然生桃樹極多,每逢陽春二月,漫山遍野桃花盛開,遙望疑為冰雪覆蓋,銀裝素裹,構成南部的天然桃花屏障,古人稱之為十大景觀之一,後人又於其上建廟,瀏覽客人絡繹不絕。
楓林月夜
楓林位今圳口鄉東南7.5公里處,清代前屬仙桂鄉第十都。據《吳氏尚志宗譜》戴: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吳氏由栗源析家于楓樹林中建村定居,故名楓林。每年盛夏,楓樹遮天蔽日,涼風習習;晚間皓月當空,如同白晝。棠陰富士貴族大多來此避暑消夏。又因此為吳氏肇基之地,故先人將其劃歸棠陰景區。
渣浦漁燈
渣浦位棠陰之南3.5公里,且三面環水的宜河西岸,陸上綠樹參天,林間住有20餘戶農家,每逢晚上,撐船撒網,引燈捕魚,吆喝鸕鶿,漁燈隨波蕩漾,光芒四射;人聲如歌,鸕鶿伴唱,河心夜景,令人入勝。
塔影回瀾
龜山之峰,寶塔屹立,魁梧參天;龜山之下,一潭秀水,碧波迎風。塔影戲水,回瀾不驚。山水交合,剛柔相宜。
石環澗龜
詳情尚無史料可查,但據《吳氏秉良公六修房譜》所戴乾隆年間繪製的《棠陰世居圖》中略知,其位於今元崗上承恩坊附近,現無任何殘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