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琴

甘南琴

甘南琴,博士生導師/研究員,1996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1999年獲得武漢大學化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武漢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2009年4月,獲得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博士後。

從事藍藻生物毒素學研究,發現微囊藻毒素在微囊藻群體形成及維持中的重要作用。在J Biol. Chem., Environ. Microbiol., Appl. & Environ. Microbiol., Water Research, Carcinogenesis, Chem. Res. Toxicol., Toxicol. and Appl. Pharmacol.等國際期刊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獲得國家授權專利4項。執筆起草國家標準1項(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測定,GB/T 20466-200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南琴
  • 國籍:中國
  • 職業: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 畢業院校:河南師範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領域,研究成果,

人物經歷

1996年7月,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
1996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化學學院。
1999年9月,獲武漢大學化學碩士學位。
2002年7月,獲武漢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2002年7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開展藍藻毒素分析方法的建立與完善工作。
2003年12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藍藻毒素毒理學和毒素生物學功能研究。
2007年,獲日本振興協會(JSPS)項目支持在日本東北大學及國立環境研究所進行訪問交流。
2007年9月,到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從事天然產物活性小分子的防癌機制研究。
2009年4月,獲得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博士後。
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 獲“中科院王寬誠優秀青年女科學家基金”資助赴美國加州大學濱河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進行分子毒理學合作研究。
2011年,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領域

1)藍藻毒素製毒機理研究
2)藍藻毒素生物學功能研究

研究成果

建立了有毒藍藻及藍藻毒素分析技術體系,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微囊藻毒素 ELISA檢測試劑盒,制定了我國“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檢測(GB/T 20466-2006)”國家標準。此項研究解決了我國長期被困擾的微量毒素分析檢測的難題,並已套用於國內環境檢測部門及科研單位的水樣和水產品分析。
揭示了微囊藻毒素促腫瘤形成的機制,發現微囊藻毒素可激活Nrf2 (NF-E2-related factor2) 信號通路而促進癌症細胞生長 。同時發現:萊菔硫烷等小分子可有效保護HepG2, BRL-3A和NIH 3T3等細胞及BALB/c小鼠因微囊藻毒素MC-LR引起的細胞毒性 。
發現了微囊藻毒素在維持微囊藻群體中的作用:發現產毒微囊藻細胞在生長過程中釋放到胞外的微囊藻毒素(MCs)具有信號物質的功能,它可通過激活產毒及非產毒微囊藻細胞中部分與多糖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誘導一系列胞外多糖產物的釋放,進而促進微囊藻群體的聚集。更有意義的是,當及時、持續地清除釋放到胞外的微囊藻毒素分子,微囊藻群體的尺寸則會顯著減小。該項研究說明微囊藻毒素在微囊藻群體形態的維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從一個新的角度揭示微囊藻水華能夠持續維持種群優勢的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