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加羊

甘加羊

甘加羊是一種牛科、羊屬動物,主要分布在夏河甘加地區。現有約20餘萬隻。甘加羊偏毛用,體格較小而結構緊湊,軀體白色者約占93.19%,毛被呈開發型,毛辮長26.10厘米,呈波浪彎曲,光澤好,油汗正常,淨毛率高。母羊1.5齡開始性成熟,因繁殖成活率低,很少用於配種,一般到2.5齡開始配種,利用年限為5-6年。因其羊毛工藝價值高,是優良的地毯用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加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牛科
  • :羊屬
  • :甘加羊
  • 分布區域:夏河甘加地區
形態特性,外貌特徵,生物學特性,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產毛性能,產肉性能,開發利用,繁殖方式,

形態特性

外貌特徵

甘加羊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體型較小而緊湊,被毛多為白色。成年公母羊平均毛長分別為27.97厘米和26.73厘米,毛辮呈大波浪彎曲,膚色均為淺粉色。頭適中、略短,呈三角形,額稍寬平;頭部乾燥,著生以黃褐色為主的刺毛。面部清秀,鼻樑隆起,兩眼略向外稍突。耳大而向左右兩側平伸性下垂。公羊98.6%有角,角長而粗壯,為螺旋型,角體長而扁平並向兩側呈扭曲狀彎曲性伸展;母羊97%有角,角相對細而短,為螺旋型,並呈螺錐狀向外上方斜伸。頸寬深,較細而長,著生黃褐色刺毛者居多;頸部無褶皺,有肉垂者不多。胸部較寬深,體軀呈長方形,肋拱起,背直而平,十字部高,尻斜而短,臀部稍豐滿。四肢端正,較粗而長,著生刺毛,多為黃褐色。蹄質堅硬,多為黑色。短瘦尾呈扁錐形,著生以白色為主的刺毛,緊貼臀部。公羊平均尾寬和尾長分別為4.63厘米和14.9厘米,母羊平均尾寬和尾長分別為4.59厘米和12.56厘米。骨骼勻稱結實,肌肉發育適中。
甘加羊

生物學特性

甘加羊在嚴酷的高寒生態環境條件下,心肺器官功能較強,呼吸、脈搏頻率較快,能吸入大量的氧氣,對高寒缺氧特殊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抗逆性強,耐粗飼,採食廣,終年放牧,逐水草而居。公、母羊均膽小,容易受驚,合群性好,在正常情況下很難將牧群分開,便於管理。
2007年7月中旬隨機對中心產區的20隻成年公羊和80隻成年母羊的體高、體長、胸圍、胸深、胸寬和體重進行測定,分別為68.09厘米、70.39厘米、89.14厘米、33.41厘米、18.12厘米、48.77公斤和65.27厘米、65.97厘米、84.56厘米、31.88厘米、17.35厘米、40.27公斤。公母羔羊出生重分別為2.99公斤和2.89公斤,180日齡斷奶體重分別為19.14公斤和20.48公斤,哺乳期日增重分別為89.72克和97.72克。

分布範圍

夏河甘加地區

主要價值

產毛性能

甘加羊偏毛用,毛被呈開放形,毛辮長27.1厘米,呈波浪彎曲,光澤好,油汗正常,淨毛率高。因其羊毛工藝價值高,是優良的地毯用毛。甘加羊每年7月份剪毛,一年剪毛1次。牧民的羊毛有一部分用於擀氈、網褥絮和被絮等。

產肉性能

隨機對中心產區中上等膘情的成年公、母羊各15隻進行屠宰測定,公羊屠宰率47.41%,眼肌面積19.24平方厘米;母羊屠宰率45.46%,眼肌面積17.35平方厘米。

開發利用

甘加羊是高寒牧區草原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特定自然條件下生產優質地毯毛的一個寶貴資源。成年公、母羊平均毛辮長為26.73-27.97厘米,淨毛率69.25-69.81%,其毛油汗正常,光澤好,是地毯工業的重要原料。其肉質肥美細嫩,營養豐富,被列為2008年奧運會指定綠色產品。
為更好地開發利用這一優良品種,必須從加強草原建設、努力解決草畜不平衡矛盾、輸入綜合配套技術、迅速改善飼養管理條件等方面著手,提高甘加羊的種質生產水平。在保持其良好適應性的前提下,應以夏河縣甘加鄉中心產區現有的22.54萬隻羊為基礎,進行本品種選育,著重提高產毛量和被毛中兩型毛的比例,降低或消滅死毛,在增加生產優質地毯毛的同時注意提高產肉性能,不斷提高各項經濟指標。

繁殖方式

母羊1.5齡開始性成熟,因繁殖成活率低,很少用於配種,一般到2.5齡開始配種,利用年限為5-6年。公羊性成熟較母羊稍晚,一般2-2.5齡開始配種,利用年限為3-5年。公、母羊混群自然交配,母羊每年產羔1次,每胎1羔,一般7月份陸續開始發情配種,9月份為發情配種盛期。12月到次年2月份產羔。據對125隻母羊觀察統計,發情周期平均為18.01天,1個發情期持續時間約30小時。妊娠期平均152天。成年母羊羔羊斷奶成活率90.14%,母性好,育羔力強。1.5齡母羊產羔率76.5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