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至3日,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與科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在貴州省甕安縣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貴州省甕安縣人民政府、貴州大學等協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與科學研究國際研討會
- 召開地點:貴州省甕安縣
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境內北斗山磷礦自1998年發現動物化石以來,已經成為全世界地球生命演化研究領域科學家嚮往的聖地。這個形成於距今6億年前的磷礦是全球發現可靠動物化石記錄的最早產地,為破解我們人類始祖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甕安化石為磷酸鹽化三維立體保存的化石,保存了常規化石所沒有的細胞和亞細胞級的生物解剖學結構,是整個地球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近20年來,古生物學家幾乎每年都在國際最頂尖的科學雜誌上(Nature、Science、PNAS等)報導甕安化石的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更是於2005、2006、2007連續三年獲評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甕安北斗山磷礦已成為目前全球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領域中的亮點,受到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和美國《發現》、英國廣播公司、德國《鏡報》等國內外科學和大眾媒體的廣泛追蹤報導。
甕安化石的重要科學價值和保存方式的唯一性使得甕安北斗山磷礦成為全球最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地之一。然而,近年來隨著甕安磷礦採區的挖掘工程日漸擴大,採礦區內大量經典的地質剖面都已經消失,對甕安生物群相關科學研究帶來了嚴重威脅。為了保護這一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地質遺產,亟需聯合地方和相關礦區採取措施,永久性地保護部分重要地層露頭和經典剖面,以滿足對甕安生物群的科學研究和開展科普旅遊的客觀需要。
通過兩天的會議研討和野外實地考察,本次會議達成三點共識。一是甕安北斗山磷礦是一個世界級的珍貴化石產地,甕安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必須作為自然遺產得到永久性保護。二是鑒於目前磷礦開採和伴生的地質災害,甕安生物群化石產地和地質剖面受到全面性破壞或覆蓋,亟需搶救性保護。三是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和開發,需要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貴州省旅遊大戰略相結合,需要與甕安縣“五位一體”發展相結合。
會議還倡議由甕安縣委縣政府牽頭,儘快組建專門工作領導小組,立即組織專業機構,制定化石產地搶救性保護工作方案。在做好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甕安生物群地學科普旅遊研學基地開發建設方案,與打造礦山公園建設規劃相結合,積極申請建設甕安生物群國家級古生物化石產地、國家地質公園。會議希望與會各部門各單位攜手努力,共同保護和利用好甕安生物群這一世界級的珍貴自然文化遺產。
來自國土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前沿教育局、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科學技術廳、科學技術協會、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震局,中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員會、中共甕安縣委員會,甕安縣人民政府、劍河縣人民政府,貴州大學等單位的相關領導和嘉賓,以及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美國古生物學會前任主席David Bottjer,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首席科學家、美國古生物協會前任主席Douglas Erwin,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士Phillip Donoghue等國際專家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