甔,讀音dan,是一個漢字,指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甔
- 拼音: dan
- 類型:書用語言
- 來源:《列子·湯問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注音: dan
書用語言:瓶
《列子·湯問》:“當國之中有山,山名 壺領 ,狀若甔甀。” 殷敬順 釋文:“謂瓦瓶也。”清 錢謙益 《後飲酒》詩:“醞釀金玉漿,氳氤結甔甀。”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都含切,𠀤音耽。《集韻》罃也。《揚子·方言》齊東北海岱之閒謂之甔。《五音集韻》大甖可受一石。《史記·貨殖傳》醬千甔。《注》徐廣曰:大罌缶。○按《玉篇》《韻會》《正韻》以為小甖,與諸解異。
又《集韻》通作儋。《前漢·蒯通傳》守儋石之祿。《注》應劭曰:受二斛。
又《揚雄傳》家無儋石之儲。《注》孟康曰:儋石,甖石。甖受一石,故云儋石。
又《韻會》通作擔。《揚子·法言》吾見擔石矣。《後漢·明帝紀》生者無擔石之儲。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音擔。
又《集韻》覩敢切,音膽。
又叉濫切,音𤮭。義𠀤同。
又《集韻》通作儋。《前漢·蒯通傳》守儋石之祿。《注》應劭曰:受二斛。
又《揚雄傳》家無儋石之儲。《注》孟康曰:儋石,甖石。甖受一石,故云儋石。
又《韻會》通作擔。《揚子·法言》吾見擔石矣。《後漢·明帝紀》生者無擔石之儲。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音擔。
又《集韻》覩敢切,音膽。
又叉濫切,音𤮭。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