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紀雲

甄紀雲

甄紀雲 ,筆名天南,1971年1月生 ,河南開封人。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展中入展中獲獎。2011年書法作品榮獲由中宣部、文化部等聯合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展”的優秀獎。國畫作品在由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主辦的“復興之路 ·中國當代藝術成就展”中榮獲特別金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甄紀雲
  • 別名:筆名天南
  • 出生日期:1971年1月生 
人物簡介,藝苑感得,名家點評,作品欣賞,

人物簡介

甄紀雲,筆名天南,1971年1月生,河南開封尉氏縣人。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書畫作品曾多次在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展中入展或獲獎,《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書畫》、《藝術瞭望》、《中國藝術博覽》等報刊曾多次刊載。作品及個人傳略被收入《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作品選集》、《中國書畫家大辭典》、《藝術人生·中國藝術名家博覽》等多部專業辭書。應邀多次參加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和詩文書畫研討活動,被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授予“當代中國藝術名家”稱號。出版有《心之路·甄紀雲書畫作品集》、《中國書畫藝術·甄紀雲作品選》等。

藝苑感得

————天南/文
書為心畫,畫為心境,詩乃心聲。正所謂,藝術是作者思想的表達、情感的抒發。
書畫作品的創作是一種厚積薄發,它既需要筆墨基礎的歷練,更需要學識涵養的積累和人文情懷的融入。創作是一種有意而為,但又不是刻意去做。一幅好的作品往往是在有意與無意之間那種不經意之中創作出來的。如此作品方顯質樸、率真,感動自己,也感染他人。
作品風格無優劣,藝術境界有高下。一幅成功的書畫佳作,其生命力和感染力不僅源於它美的形式,更源於它豐富的思想內容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是藝術性與思想性的融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強化字外畫外功夫,這是提高書家畫家綜合素養和提升作品格調境界的必由之路。作為書家畫家既要講究作品在技法層面的筆墨基礎、神採氣韻,又要重視自身在文化精神層面的學習與修養,注重深入實踐,注重生活歷練,盡力在文化藝術活動中承擔起一份文化傳承和人文精神弘揚的責任。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書畫藝術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化表達,應是對世間真善美的凝練和升華。筆墨當隨時代,一個藝術家不能不對其所處的時代有所感悟、感動和感懷。只有將自己真正融入社會、融入生活、融入實踐,方能創作出更多的富有文化內涵的美妙作品,創作出更多的可供欣賞、愉悅身心、傳承文化、啟迪人生的藝術佳作。這也應該是一個書家畫家一生所要追求的目標和擔當。
業之餘,心之路。作為業餘之愛好,詩文書畫已經融入了我的工作、生活、甚至生命。在詩文書畫的世界裡,寂靜而遼遠,但也正是它讓我靜心、自省、總結;也正是它讓我調適、瞻望、前行。藝海無涯,學無止境。我將一如既往,堅持不懈,繼續前行......

名家點評

望“書”息心
-----賞讀天南書畫有感
秋慈/文
近日多俗務纏身,身心俱憊。一日,忽然收到天南兄遙寄的書畫作品,頓生一種“望書息心”之感,猶覺一陣清雅之風從遠古吹來,輕輕拂去了數日來積壓在心頭的層層陰霾。
難得一見的好書法!我不由得讚嘆。
縱觀天南之書法,無論用筆結體,皆古拙樸厚,靈動率真,而又清峻悠靜。既有內斂含蓄之靜美,又有野逸天成之妙趣,及博雅浩蕩之風骨。比如他的楷書王維詩《鹿柴》,用筆簡健,結體拙樸,布局簡約而隨性。既得天真爛漫之情趣,又有含蓄雋永之韻味!在看似簡單的線條變化中,蘊含著極強的生命力和來自曠野的閒淡飄逸,這種簡健而率真的線條,在出其不意間使作品充滿了靈動和古雅之美。再比如他的行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其用筆疏秀靈動,灑脫自如。靜觀細品,端莊儒雅,散淡而古樸。還有他的《神會高山流水,調追陽春白雪》,融篆書之用筆,筆筆中鋒,偶滲篆書之結體,體勢不拘一格。亦靜亦動,靜動融合,恍惚間,仿佛讓人融入到了春雪靜飄之淨境,又隱隱聽到了高山流水之應和。
天南不僅書法寫的好,他的山水畫作也是功力深厚,令人嘆服!他以書入畫,講究骨法用筆,注重筆墨質感;他以詩入畫,講究氣韻生動,注重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將中國書畫之水墨元素與人文情懷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並緊緊把握自身的審美取向,突出個性,逐漸形成自己簡靜散淡的藝術風格和筆墨語言。其創作的《天高任鳥飛》、《山靜人忘憂》等畫作,筆墨簡淡,寄意悠遠,作品之清拔脫俗,別具一格。
天南認為書畫作品的創作是一種厚積薄發,它既需要筆墨基礎的歷練,更需要學識素養的積累。創作是有意而為,但又不是刻意而做。一幅好的作品往往是在有意和無意之間不經意創作出來的,如此,作品方顯質樸,率真,感動自己,也感染他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強化字外畫外功夫,這是書畫家提高綜合素養和提升作品格調的必由之路。作為書畫家,天南不僅講究作品在技法層面的筆墨基礎,神採氣韻,更重視自身在文化精神層面的學習修養,注重深入實踐,注重生活歷練,用自己詩文書畫這種特有的文化表達,主動擔當著傳承文化和弘揚人文精神的責任和使命。
十年打磨,仗劍而歸。無論於書法,還是繪畫,他都是極勤奮的,耐得住寂寞的。憑著對藝術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我相信,天南書畫必能進入一種大美境界!
甄紀云:簡逸之美
朱中原/文
中國的藝術與哲學,總是在簡與繁中表達著一種極致,具體言之,即形式上的簡與內涵上的繁融而為一。形式上愈是簡,內涵上可能愈是繁。簡之極,即繁之極也。譬如寫意山水,多以簡為美,筆墨簡,構圖簡,就連設色也簡,多以黑白為色,然此種簡,不是簡單,而是簡淡、簡逸、簡約、簡括。簡單是一種單調,形式和內涵上的雙重單調,是一種浮淺、空洞和荒蕪;簡淡、簡逸,則是一種精神內涵上的超逸。故此,要想解讀甄紀雲的書法與繪畫,便可從“簡”入手,以簡入,最後再以逸出。簡而不逸,則是一種內涵的空洞與精神的荒蕪,是一種形式的怪誕;簡而逸,則是一種高境、深境、渾境。我想,甄紀雲是深明此理的,你看他的畫,嵩山古寺,汴河古道,山間古樹,河邊垂柳,深藏於崇山峻岭之中。畫面筆墨淡雅,水氣氤氳,墨筆暈染出汴河流域的夢幻之境,煙雨迷濛之中,隱約有一種深境在。這筆墨之間所蘊含的,便是一種修養,一種精神境界,此種精神境界,非讀書做學問不能達到。沒有學問的滋養,沒有對人生、對生命的體悟,便是一種簡單,一種小趣味小感覺。弘一法師之簡,便是一種大境,此種大境,非俗世中人所能及也。當然,弘一之簡,又是其對人生對世道人心深刻體悟之結果,他的內心,充溢著的是一種大悲歡大情懷。正如甄紀雲自己所說,不但要讀萬卷書,而且要行萬里路,還要有萬般情懷。
故此,在他看來,要達到此種大境,必須要增強書外功畫外功,除了要在筆墨修養的基礎上下功夫,還要重視學養。我以為他是明白了中國藝術的根祗的。中國的藝術,是筆墨的藝術,而筆墨本身,便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了解筆墨本身的過程,便是求學問的過程,故筆墨本身的好壞,某種程度上即可見出學養的豐厚與否。
以此觀甄紀雲的書法,便透出一種豐厚的學養之氣。他的字,看似章法形式和用筆都很簡單而率意,沒有大起大落的章法,沒有離奇古怪的結字,沒有縱橫恣肆的筆墨線條,沒有左衝右突的分行布白,也沒有刻意為之的筆墨收放,起筆行筆落筆之間,總是那么悠然、率意、閒適,如飲一壺好茶,色雖不必濃艷,然淡而不寡,香而不膩,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令人回味悠長,又似呷一杯好酒,味雖不必濃烈,卻有淡淡的余香,愈品而愈冽,雖不能讓人有醉態,卻讓人醉意連綿,似醉非醉之間,奇境出矣!他的字在形制上鮮有高堂大軸,多以小品出之,簡札體書風,流變自然,如讀明人小品文,清新雋永,韻味悠長。甄紀雲喜歡於行草之中略雜碑版的用筆,但又沒有碑的生硬與倔強,沒有帖的甜俗與流美,意在碑、帖之間。他於經典法帖之中,又融入民間書法的質樸與奔放、味道與韻致,在生與熟之間,既熟又生,既生又熟,似生非生,似熟非熟,生生熟熟,熟熟生生,別有一番韻味。我很喜歡他用寫便札的形式與意趣寫作品,一如行雲流水,情感隨筆墨的流走而自然流瀉,一派天真爛漫之趣,一切皆在經意與非經意之間,這讓我想到了民國書家謝無量,謝無量的字便是典型的簡札體書風,蕭散、恬淡、快意自足,看不出明顯的師法跡象,看似平淡最奇崛!
我覺得甄紀雲總是能把哲學上的看似對立的元素很好地融合起來,簡與繁,生與熟,感性與理性,有意與無意,經典與民間,他把所有的繁複都隱藏了起來,點畫線條追求無始無終的狀態,沒有明顯的絞轉提按,沒有刻意的收放頓挫,沒有今天很多學二王的那種複製而成的精緻與甜俗,也沒有一些醜書模仿者的那種點畫的蕭疏與結體的乖張。在書法的藝術審美上,我沒有明顯的流派傾向,既喜歡南帖與簡札的溫婉與淵雅,也喜歡北碑的雄肆與古拙,既喜歡文人書法的淡雅與純正,也喜歡民間書法的大朴不雕,但我又不喜歡過於粗率、醜拙和怒目乖張的東西,也不喜歡過於精緻、甜媚的東西。我覺得甄紀雲的書與畫,在這幾方面都做得很好,他熟諳中國哲學的精髓,沒有走極端,能深得我心,故略以記焉。
(作者系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中國書法》編輯部主任)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