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爐

瓷爐

瓷爐造型奇特,且器腹較深,與頸部相連,下有器座,精緻美觀,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瓷爐
  • 瓷爐製造年代: :宋
  • 材料:瓷土
  • 造型:器腹較深,與頸部相連,下有器座
概述,收藏,產品特徵,

概述

瓷爐製造年代: 宋。材料: 瓷土。
瓷香爐收藏者,歷來矚目官窯,尤其是宋、元、明、清等朝的官窯作品更是成為人們集藏的重點。然而,來自市場最新的信息表明,長期來 不為看好的民窯瓷爐作品,近來行情逐步好轉,不僅收藏者漸多,而且市場價格也正在穩步攀升。
南宋官窯燒制的鬲式爐(鬲,音同“立”,指古代炊具,樣子像鼎,足部中空),專供皇帝祭祀或陳設之用,極其珍貴,而南宋龍泉窯燒制的鬲式爐,其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並不在官窯之下。200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南宋龍泉窯粉青鬲式爐成交價近340萬元人民幣。2003年7月27日,北京報國寺東方國際拍賣行舉行的第二次民拍會瓷雜專場上,一件清茄皮紫釉獸耳香爐,色澤呈深紫色,釉色光亮,質地圓潤,刻於內壁的花紋淺而精美,受到藏家追捧,起拍價達到了40萬元。
而一般的民窯香爐瓷件,以往市場上三五十元至百餘元就能買到,而現在的價格則普遍上升了50%至150%。2004年8月8日舉行的福州春季拍賣會上,一件產於德化的高11厘米、口徑14.5厘米的明代白釉三足爐2萬元成交,一件高9厘米的明末直筒三足香爐1萬元成交。那些常在古玩市場上看行情、“撿漏”的瓷器收藏者已經意識到:古代民窯瓷爐作品正在受到青睞,其後市走勢將看好。作為研究陶瓷多年的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陳凇賢教授呼籲:市場應更多地關注民窯瓷爐收藏,把收藏的眼光放向民窯,勢必會大有收穫。

收藏

據陳凇賢分析,投資收藏品市場的人們都知道東西到手後,要“捂一捂”會更熱的道理。一來是等市場行情;二來是等真正識貨的而且願意出價的買家。一般來說,古瓷器的價值最少要通過5年至10年以上,才能形成比較可觀的回報。瓷爐收藏也同此理,較適合中長期投資。而目前民窯瓷香爐作品正處於漲勢,而且此類作品歷朝歷代都生產,數量較多,眼下的價格也不貴。所以,投資者如果能及早涉足,選購一些精品做長期收藏,應該會有較好的行情可以期待。
民窯瓷爐渴望關注,反映了市場變化,更反映了收藏者的需求,說明收藏者越來越明智。“仔細想想,哪有那么多官窯作品讓人把玩?年份久的官窯作品又那么少,價格又高得嚇人,還不如買點民窯瓷器件玩玩。”陳凇賢的一番話,或許可以為一些瓷器收藏投資者指出一條新路。他建議,那些初入瓷器收藏之門的人士,不妨以民窯瓷件作為自己的一個介入點。

產品特徵

宋元明清瓷爐各有特點,要心中有數
陳凇賢說,要搜尋散於民間的瓷爐,有一個前提,即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古瓷爐收藏的目標年代主要是宋元明清四朝,但宋元明清瓷爐各有不同,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撿到漏。
據陳凇賢介紹,宋代之前,香爐這種我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主要是用青銅和陶製成的,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才逐漸豐富起來。特別是到了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輩出,各種仿銅式瓷香爐紛紛問世,有鼎式香爐、鬲式香爐、奩式香爐(奩,音同“連”,指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魚耳香爐、三足香爐等多種樣式。從此,以瓷為材質的瓷香爐逐漸取代了陶製和銅香爐,成為香爐的主流。這一時期,各地窯場紛紛燒制出美輪美奐的產品,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產品也大量進入到皇宮內廷。當時,爐文化成為文人雅士的一種時尚,置爐、賞爐成了文人的一種品位的體現。
宋代以後,元明清三代的瓷爐在器形和釉色上發生了一些變化。元代生產的瓷爐基本上保留了宋代瓷爐的風尚,數量與品種要比宋代更多,其中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器形上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為多見。但元代的耀州窯、龍泉窯、鈞窯也製造了體形較大的瓷爐,這些瓷爐在裝飾、造型和技法上都出現了很多的變化。明代,瓷香爐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爐、戟耳爐(戟是一種古代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製成的槍尖,旁邊附有月牙形鋒刀)、筒爐等。當時的瓷爐以景德鎮窯為大宗,除部分的造型及釉色秉承宋元遺風外,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著重於圖案裝飾。到了清代,則以缽式爐為主。相比較宋元和明清時期的瓷爐,宋元時期的瓷爐以青瓷香爐和窯變釉香爐為主,而明清時期則以青花香爐為主,還有紅釉香爐當時也較為常見。
從瓷爐的藝術魅力講,宋代瓷爐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其獨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爐成為當時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到了元、明、清,瓷爐逐漸由上流社會賞玩為主轉向用於祈神供祖為主,觀賞的功能也逐漸降為從屬地位,從而也使瓷爐開始大量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在民間,百姓開始大量使用民窯生產的瓷爐用於燒香祈福,當然,也有少部分較好的官窯瓷爐散失於民間,這個具體數字不易考證,但肯定為數眾多,它期待著收藏愛好者們用心去“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