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金村

瓮金村

瓮金村位於惠水縣北部,擺金鎮西部,距縣城19公里,村委辦公室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東與關山村、立新村接壤,南方與大華村、單耙村接壤,北方與濛江辦事處新壩村接壤,總面積1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寨,其中包括瓮孔、牛角沖、爛木橋、茶沖、大樹腳、羅大沖等幾個小寨,全村轄7個村民組,共有1545人,304戶,耕地面積753.5畝(其中田348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瓮金村
  • 外文名:Weng Jin Village
  • 主要成分:苗族
  • 行政區所屬:擺金鎮
  • 主要語言:苗語
  • 行政級別:村
主導產業,村族特點,慶年晚會,民族節日,歷史由來,村族概況,支系族源,文化特色,文化史源,概況,花場起源,變遷過程,精彩內容,

主導產業

種植業 畜牧業 烤菸生產以及竹木業等

村族特點

瓮金村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寨,當地苗族為遷徙民族,幾百年來一路遷徙轉轉四十八地,從江西的瑪阿達(苗語)到今天的阿叭坳考(苗語),寨里的長老們的頌詩記錄了他們波瀾壯闊的遷徙之路,以及關於他們祖先的各種神話傳說,

慶年晚會

自2014年李朝奎,李朝雲和趙世勇等年輕人舉辦了第一屆慶年晚會以後,每年除夕夜後的第三第四晚(初三初四),瓮金的年輕人都會聚集起來舉辦一年一度的慶年晚會,屆時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幼都會前來參加,現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如今,瓮金一年一度的慶年晚會都已經成了當地的文化盛宴,人們津津樂道的佳話,在周邊村寨,這也成了瓮金的一大特色亮點。

民族節日

四月八,交秋,十七跳花場

歷史由來

村族概況

其隸屬於擺金苗族支系,擺金苗族支系是惠水縣苗族九個支系中人口最多(約占全縣11萬苗族人口的50%左右),居住區覆蓋範圍最廣(含蓋惠水1992年行政區劃調整及“建並撤”前幾個鄉(鎮)的大部分地區,即老擺金鎮片區、寧旺大寨片區、關山打鐵片區、大華片區、甲浪片區、斗蓬高坪片區)的苗族支系。

支系族源


擺金苗族支系族源大多傳說來自江西,始於明洪武十五年間(公元1382年),“調北征南、調北填南”時期,因戰事、屯邊、天災、民族壓迫等原因,多方向,多線路,先後來到惠水擺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根據大華米新寨寨老楊塘二、楊三元仍在吟唱的古歌敘述,擺金支系的苗族先祖,最早是落腳擺金的冗章、冗鋤,在此安居生活了一段時期,有的族人後散居相鄰地區。很早以前,族人的先祖們在族源地靠口傳心記的一些文化印記,在長期的、分散的、跋山涉水的遷徙路途中,已經遺失。

文化特色

跳花場

文化史源

概況

擺金苗族“跳花場”,苗語稱為“躂捫嶂”,原是苗族先祖們約定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商議族內事務,敬祖祭祀,祈禱平安,風調雨順,求祐子嗣的儀式,隨著不同時期,歷史背景的變化,“跳花場”的場所和內涵的意義也在不斷的變化,時至今日,則演變成當地苗胞慶豐收、比技藝、展風采,新老親友往來交流,青年男女聚會,談情說愛最美好時節,更成為了當地苗族特色文化的一大亮點。

花場起源

相傳清嘉慶年間(約1798年左右),部族人中出了一個女性始祖,名叫馬祖,十分聰慧,悟性很高,勝似仙女下凡,苗族的歷史和文化,諸如:敲鼓、吹蘆笙、嗩吶以及遷徙到每處後形成的詩經(苗族後來的開路經),無所不能,樣樣精通。當時,由於苗族住地人少,分散,聯繫、協調族內事務、舉行相關活動十分不便,於是她產生了不斷點化族人,學會擊鼓和吹蘆笙的想法,並以這些民族樂器特有之聲,作為特定的信號,無論是議事、祈福、祭祀等活動,鳴號而動,並指定擺金冗鋤寨腳,地名叫“地弄”的壩子,為聚會的場所,這個場所,隨後演變成擺金苗族支系的“花場”,後人稱之為“嶂地弄”,這是擺金苗族支系“跳花場”最早的發源地,距今有200多年。
瓮金村

變遷過程

擺金苗族跳花場的時間,早期,按約定的時間是每年的正月,白天和晚上皆可進行,農曆七、八月分(莊稼成熟季節)的12日至20日夜間月光明亮的時段進行,後來為便於集中和統一,相互往來交流,時間相對集中在農曆正月初三至十八日,現今最負盛名的是大華甘塘正月十七節,苗語稱“嶂各桑”,鴨絨三月“莂婼醉”,並從國家民委對民族節日不斷認定和規範,跳花場所的擴展,隨後有了該支系不同片區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交秋等跳花場節日。
瓮金村
大華片區的花場,開始沒有開啟,都是趕往斗逢片的花場同歡共樂,大約在1930年左右,以瓮孔寨老李塘傑,米新寨老楊龍保,小寨寨老李龍潔等協商,正準備尋找大華片跳花場的場地,恰逢那年巴奤沖寨上的男青年楊樹高、楊三高、楊長毛、楊樹長、楊麼侗等,在當年正月某天的傍晚,從巴奤沖趕往斗逢片段預告場“嶂吧覽”,途經瓮孔和小寨之間的大甘塘,幾個年輕人想,早晚天快黑了,乾脆就在甘塘的場中休息一下,吹一曲蘆笙再走,但又想,此地不是花場 ,不好意思在場中吹蘆笙,不如到甘塘坡腳魚沖關的小窩函吹,小寨的李喬岩、李樹農、李高胖等聞訊後,也拿著蘆笙去一起吹奏,他們的長輩跟著前往觀看,感到在窩函里跳蘆笙舞,老幼去觀賞實在不安全,就規勸年輕人們轉到甘塘的中場來吹奏,大華甘塘的笙歌由此響起,甘塘的花場自此確立。
後明確甘塘花場的節日為每年正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尤其以正月十七,苗語稱“嶂各桑”,最為熱鬧,至今,大華甘塘花場正月十七節,氣氛仍然濃烈。

精彩內容

瓮金村
每年跳花場的節日來臨,花場當地的苗族民眾,男女老幼都要作好節日盛裝的準備和特色食品食材的儲備,迎接四方來客,參加跳花場的,除當地苗族民眾,方圓幾十里乃至百里外以苗族為主體的各民族民眾有不少人,盛裝前來參與助興,當跳花場的時間有衝突時,外來的苗族同胞,會選擇老親老戚多或朋友多的目的地遊玩。
跳花場的活動內容,主要以鬥牛、賽馬、摔跤、對歌、蘆笙舞為主,後期又豐富了一些現代遊戲和文體競賽項目,整個跳花場的活動,豐富多彩,民族特色濃厚,充分展現一個民族的風貌,文化底蘊,才藝智慧,傳承創新。隨著形勢發展,文化的時代性、多元性,苗族跳花場大都演變成多形式、多內容的喜慶集會,經濟交往,感情交流的民族盛會,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與現代氣息的聚焦。
歷史變換,歲月更迭。苗族跳花場,正如本民族窖藏的一壺老酒,色澤有度,濃淡飽滿,馨香四溢,醇和綿甜,歷久彌新,始終讓人回味無窮。
瓮金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