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頭文武秀才厝

瓦窯頭村文武秀才厝南依鳳凰山,山下茂林修竹,北臨田野,視野開闊,兩座大厝始建清光緒年間座南向北,為前后座,前坐為武秀才雷景揚大厝,后座為文秀才雷景橋大厝,現將兩座大厝結構分述如下:武秀才雷景揚大厝,建築面積676.37平方米,屋檐為二式懸山頂磚木結構,六扇外加撇沙,通高8.9米,為雙 層樓閣式火牆包棟厝,前為門樓,門樓內前後二進,前後二個天井。廳左右為梯弄。其大厝內裝飾,廊沿磉磐石做工細膩,整座裝修石材均從寧德海運此地。廊上裝嵌卷棚,廳中左右沉池神龕,四角裝飾或浮雕或鏤刻龍鳳圖案,嵌入中堂鐫刻梅花形橫屏並配以園木刻,大門前一堵照牆,白底黑字大書“福”字,四角裝飾蝙蝠與大廳相對應,極富民俗特色。舊時中堂尚懸,“冰雪同清”壽匾,為黑底金字(現存縣博物館)以及六根木柱均掛黑底描金楹聯,可惜均毀於“文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瓦窯頭村文武秀才厝
  • 地理位置:南依鳳凰山
  • 占地面積:676.37平方米
  • 著名景點:文武秀才厝文物
文物遺存,在中堂掛三付楹聯,

文物遺存

現大厝尚保存有:清代舉人帽盒,內裝一頂上葫蘆銅珠分披紅線,帽直徑31、高16厘米;存放兵器大櫃,面寬145、側寬63、高118厘米;精工雕刻秀才花梨木大床,面寬200、側寬120、高190厘米;鴨蛋形武石長23、寬17、高14厘米,武舉人坎肩一對,採用金線繡大鵬鳥,上雲彩,下海浪,寬23長26厘米;“四書”、“五經”彙編6冊。以及農家用具如棕衣,織布機、石舂臼,編草鞋木架,編棕床用具等。
文秀才雷景橋大厝,位於景揚武秀才厝后座,建築面積727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俗稱“六扇厝”為二式懸山頂磚木結構,前為門樓廳、進廳內前後二進,二個天井後進為假三落(即中梁靠在空斗牆上)前座為三層樓閣式中座邊牆各為梯弄、廂房之間又僻路弄,自北向南大門前有一條長30米、寬1.7米路弄以塊石壘砌牆體,弄前有一樓閣式牌樓,門匾上書“紫氣東來”步入門樓,門樓前裝嵌石木雕“門當戶對”,整座36間共114根柱,其中堂尚存二通橫匾,為黑底金字一“盛世其英”,二“舉案齊眉”均為雷氏父母賀壽匾,以及中堂左右牆尚遺留喜報,依稀辨認“皇清福建相公國霖……四佰名……,”其餘內部結構基本與武秀才雷同,在此不作贅述。
現存大厝文物有兩盞六角型宮燈,每角上下雕梅花,高80,直徑42厘米,二盞四方鑲玻璃燈,高78,方40厘米;舉人帽合,高32,直徑34厘米;化妝盒,盒內上下抽屜,盒蓋鑲鏡,高21,面寬18,側寬26厘米;七星劍,全長58,厚3.8厘米,兩面有刃,中間有脊,劍下方有木柄首,劍匣已殘,劍兩面明顯排列對角七顆金質亮星;壽山石硯,長22寬13,厚3.6厘米,硯池為鴨蛋形,池上方鐫刻“龍門雲彩,飄帶”外加紫檀木匣;錫筆架,長10,高7厘米,為五處擱筆,化妝箱高30、面寬22、側寬30厘米,內可裝化妝用品;衣櫃高153,面寬107側寬48.5厘米,櫃門鐫刻松、梅、竹、鹿、卷書、花瓶等,上彩描金,精雕鏤刻彌足珍貴。

在中堂掛三付楹聯

其一:“功建前朝帝嚳高辛親敕封,名垂後裔王孫公子勉差瑤”。
其二:“喬梓聯芳杖國杖眾同介壽,桂闌並茂文孫文子共承歡”。
其三:“華屋鶯遷日起祥光基富有,新居來燕賀雲浮瑞采兆”。
這些楹聯有紅底黑字,也有黑底金字,為陰陽刻制,由於保管不善,部分字型已受損。
脫穎而出二位秀才雷景揚,字雲揚(生鹹豐庚申年6月,卒光緒己巳年享年46歲)從童生進庠生光緒丁亥科院取縣學第三名。武科雷景橋,考名國霖、諱名大祥(生鹹豐庚申年十月,卒光緒丁酉年三月,享年37歲,於光緒丁亥年考入陳學憲進縣第四名文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