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賦

瓦窯賦

瓦窯賦,作者呂蒙正(944或946--1011),字聖功,河南洛陽人。生於後晉出帝開運三年,卒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窯賦
  • 作者 :呂蒙正
  • 字 :聖功
  • 出生地址:河南洛陽
作者,原文,瓦窯賦傳說,司命奏本,偷吃魚事件,一指風寒,生平事件,

作者

呂蒙正(944或946--1011),字聖功,河南洛陽人。生於後晉出帝開運三年,卒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977年丁丑科狀元。呂蒙正中狀元後,授將作監丞,通判昇州。太宗征討太原,呂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館。980年,拜左補闕,知制誥。八年,任參知政事。988年,拜呂蒙正為宰相。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不久,因病辭官,回歸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禪泰山,過洛陽兩次看望呂蒙正,曾問其子中誰可為官。蒙正道:“諸子皆不足用,有侄呂夷簡,真乃宰相器也!”呂蒙正病逝於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歲,諡文穆,贈中書令
瓦窯賦

原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於陳蔡。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滿腹經綸,白髮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昔時也,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袂。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余言: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瓦窯賦傳說

相傳呂蒙正青年時代,就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大才子。因家裡很窮,三頓無米煮,事迫無奈,只好一邊讀書,一邊到處乞討,晚上住在一個破瓦窯過夜。有一天,呂洞賓游到瓦窯邊,看見一個乞食住在瓦窯里,就問你是哪裡人,叫什麼名?回答:我姓呂名蒙正,河南人。呂洞賓一聽說是同“宗”,總不能見難不救,就將羅隱的反王骨換給呂蒙正。
呂蒙正換上羅隱的骨頭後,一天在街上行乞,恰好遇著當朝宰相的千金小姐劉月娥,在拋繡球招親。劉月娥看見這個乞食頭上山現“魁星踢斗”,心裡猜想,這個乞食將來一定是狀元,就將繡球拋落呂蒙正身上。宰相知道後,大罵道:“一個當朝宰相千金,怎么能嫁給一個乞食。”就叫家人拿了兩百兩銀子向呂蒙正贖回繡球。呂蒙正不肯。宰相一氣之下,就把劉月娥趕出家門。呂蒙正就帶著劉月娥回到破瓦窯。夫妻倆相親相愛,白天呂蒙正出去討點吃的物件,帶回破瓦窯夫妻共享。不久朝廷考期將到,劉月娥把金釵銀鐲全部拿去典銀,給丈夫上京應考做路費。經過殿試,呂蒙正得中“狀元”,後來做了宰相和太予的先生,並封為“許國公”。老了想起年青時期的清苦,就帶夫人劉月娥回到當年所住的破瓦窯,想起一生前後對比,就作了《瓦窯賦》雲;“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兩翼飛不及鴉。馬有千里之遙,無人不能自往;人為萬物之靈,無運不能亨通。項羽有撥山之力,反而烏江自刎;劉邦雖遜武暗弱,卻得萬里江山。□□武略超群,全無用武之地,孔子滿腹經綸,到老難求及第,□□一般文字,反得少年登科。深閨良人,時退成為奴僕,風塵女子,運到成為佳人。我時困在洛陽,思衣無以遮體,思食無以充飢,日求僧寺飯,夜宿破窯中,上人懲,下人怨,正雲。人人說我賤也!無能也!非也!後來官居一品,位列三公,出則鳴鑼開道,入則家人臨側,在堂上一呼百諾,坐則虎皮鋪墊,穿則綾羅紡絲,食則山珍海味。昔無半瓜之福,今有百雞之樂。人人說我責也!能也!非也?正云:時也!運也!命也!”
關於呂蒙正,有極多的典故和故事。呂蒙正少時家道敗落,父母雙亡,貧寒交加,風餐露宿,求助親朋舊故無門,淪為乞丐,其淒涼悲慘及至人間極限。所以民間論到誰人窮極,則有“窮過呂蒙正”之喻。有一年過年,呂蒙正見家中空無一物,悲傷之餘,寫下一副春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為“南北”。暗喻“缺衣少食”,“沒有東西”。一時間傳為奇談。

儘管貧窮,呂蒙正還是少立大志,奮發苦讀,終於中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丁丑科狀元。之後,皇帝賜予狀元府。於是,親朋故交、士紳舊故、達官貴人、商賈巨富,成百上千,皆攜重禮厚金登門祝賀,一時門庭若市。呂蒙正管家傭人無不雀躍喜極,報知呂蒙正。呂蒙正卻說:“我只有親人一家,何來如許親朋?”管家忙將賀喜禮單送上,曰:“大人親朋故舊遍四海,怎說僅有一家?”呂蒙正笑而不答,只吩咐閉門謝客。三天后,呂蒙正喚來管家說:“我的親人已到了。我有一聯,將其張貼於大門,只有挺胸而進者,即為親朋,不得怠慢。”管家忙將對聯貼上。上聯為:“舊歲饑荒,柴米無依靠。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親外戚,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下聯為:“今科僥倖,吃穿有指望,奪取五經魁首,姓亦揚,名亦揚,不論王五馬六,踵門慶賀,盡來錦上添花。”送禮之人看了大為羞愧,紛紛離去。只有一個衣著補丁、手提一串豆腐乾的五旬老漢昂首而入。呂蒙正聞報喜極,親至前門迎進,並設酒席與老漢盡歡。據說,呂蒙正以後還多次屈尊老漢家,老漢也成了呂蒙正家中座上常客。原來,這老漢及老伴乃以做豆腐為生的貧民,當呂蒙正饑寒交加時,老漢為其處境困極而苦讀所感,識之為英才,常以粗茶淡飯、水酒豆腐濟之。

司命奏本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24日,是各家燃香送司命上天述職並為自己祈福的日子。有一年的臘月24日,由於呂蒙正沒有錢買香,故折了三根蘆柴代香。並邊嗑頭邊祈求道:“三根蘆柴一陣煙,我送司命上青天,司命上天奏一本,我呂蒙正在人間可憐真可憐。”

司命上天后,向玉皇大帝奏明情況。玉帝命人查出呂蒙正的福祿壽情況,說他應82歲中狀元,壽命85。但是司命奏道,以他窮困潦倒的現狀,應該活不到82歲。於是玉帝下令將其改為第二年考中狀元,減壽20年作為代價。於是第二年,呂蒙正高中狀元,但只活了65歲就去世了。

偷吃魚事件

呂蒙正中狀元後,被派到南方某地任縣令。上任後一月,發現來告狀的人越來越少。一日晚飯時,與妻子聊起此事,妻子說,你判的都是冤案,別人還來告狀乾什麼?呂蒙正不服氣,就想做個實驗。

第二天,他對廚子說,我想吃清蒸邊魚,你中午就做一個清蒸邊魚給我吃吧。中餐時,廚子就做了一個清蒸邊魚給呂蒙正端上來。呂蒙正將魚肚皮中間的肉吃了一小塊,然後將魚翻過來放好,看起來象沒有動過的一樣。並喊來廚子說,這魚我沒有吃,你給我保管好,我晚上要吃。

晚上,廚子將魚端上來後,呂蒙正當著廚子的面將魚翻過去,並厲聲責罵廚子偷吃魚。廚子大聲喊冤。於是呂蒙正將廚子帶到大堂並對衙役說“這狗奴才偷吃了我的魚還想賴帳,先給我打10大板,看他招是不招。”
10大板之後,廚子立刻承認了自己偷吃了魚。見此,呂蒙正長嘆一口氣說,我原來判的果然多有冤案啊!於是將原來判過的案子重新梳理了一遍,併到各案發地進行私訪,糾正了錯案。如是,呂蒙正官聲大震。

一指風寒

有一年冬天,呂蒙正乘船沿運河北上。某日聽到外面狂風大作,疑是下雪,於是用手指將窗紙捅破看了看窗外的情況。誰知晚上就開始頭痛發熱。於是命船停靠岸邊並命人找來郎中看病。

郎中切脈後說:“大人,您受了一指之風寒。”
呂蒙正聽後,不禁嘆道:“人哪,真是隨風貴來隨風賤!”並提筆在郎中開的處方的反面寫下一首詩:
昔年棲身茅草棚,
幾夜寒風不伴夢。
今日一指探窗外,
卻需船艙會郎中。
寫畢大笑,命人付給郎中診金但並不取藥,起矛開船,繼續前行。

生平事件

呂蒙正剛入朝為官時,朝廷中有官員指著他說:“這小子也配參與商議政事嗎?”呂蒙正表面裝著沒聽見,走過去了。和他一起做官的為他抱不平,問那個說話人的姓名。呂蒙正制止他說:“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還不如不知道的好。”當時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
之前盧多孫當宰相時,他的兒子雍起家就當上了水部員外郎,以後就成為了慣例。到呂蒙正時,他上奏說:“臣成為進士,剛出來只做了九品京官,何況天下有才能的人終老林泉,沒有得到俸祿的多了。現在我的兒子剛剛離開襁褓(剛剛長大),就受到如此恩寵,可能會遭到陰間的懲罰。請皇上只讓他當臣剛剛出仕時做的官。”從此後宰相的兒子只當九品官,就成了制度。
大臣中有收藏古鏡的,自己說能照見兩百里遠的地方,想把鏡子送給呂蒙正尋求升官。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只不過有碟子那么大,哪裡用得著能照見兩百里的鏡子?”聽見他這番話的人都驚嘆佩服。有人獻上一方古硯,那人當場打開,呵上一口氣,硯台便濕潤可以砑墨了。呂蒙正不屑一顧,他說:“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擔水,也只不過值幾文錢罷了。”獻硯者十分沮喪,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去碰釘子了。
呂蒙正與兒子對談,兒子說別人非議父親,職權多被同僚瓜分。呂蒙正笑著說:“我確實無能,哪有什麼才能呀,皇上提拔我,只是因為我善於用人罷了,我作宰相,人若不盡其才,才是我真正的失職啊!”
呂蒙正做了宰相還沒多久,有人揭發蔡州知州張紳貪贓枉法,呂蒙正就把他免了職。朝中有人對太宗說:“張紳家裡富足,有的是錢,哪裡能把錢看在眼裡呢?是當初呂蒙正在貧寒之時,曾向張紳要錢,張沒給他,今天做了宰相就報復人家罷了。”這樣的事怎能辯清,呂蒙正對此事什麼也沒說。太宗就恢復了張的官職。後來其它官員在審案時又得到張紳受賄的證據,又被免了職,太宗這才知道冤枉了呂蒙正,就對他說:“張紳果然是貪污受賄。”呂蒙正只說:“知道了。”不辯亦不謝,真是寵辱不驚啊!
呂蒙正的同窗好友溫仲舒,兩人同年中舉,在任上溫仲舒因犯案被貶多年,呂蒙正當宰相後,憐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舉薦了他。後來溫仲舒為了顯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貶低呂蒙正,甚至在呂蒙正觸逆了“龍鱗”之時,他還落井下石,當時人們都非常看不起他。有一次,呂蒙正在誇讚溫仲舒的才能時,太宗說:“你總是誇獎他,可他卻常常把你說的一錢不值啊!”呂蒙正笑了笑說:“陛下把安置在這個職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樣欣賞別人的才能,並能讓他才當其任。至於別人怎么說我,這哪裡是我職權之內所管的事呢?”太宗聽後大笑不止,從此更加敬重他的為人。
呂蒙正作為一朝宰相,對下屬是個寬厚的長者,並注重提拔獎掖後進之人,可對皇上,他從不拍馬逢迎。有一次,正月十五的晚上賞燈,皇上大宴群臣。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宗說:“正當五代之際,天下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周太祖自鄴城南歸,無論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無不慘遭虜掠,城野大火漫燃,天上彗星划過,看者無不心驚肉跳,以為天下再無太平之日。朕自當政之後,日理萬機,從不敢懈怠,常想天下百姓,以至才有今日之昌盛景象。由此來看,無論是大亂還是大治,無不是人之所為,並非是什麼天意啊!”大臣們聽後,紛紛讚美皇上英明,把太宗拍的得意忘形。這時呂蒙正走到太宗面前說:“皇上在此設宴,百姓莫不雲集在此,放眼望去滿城燈火輝煌,確實一片繁榮的景象。臣不久前曾到城外,離城不數里就看到有許多人面露飢色,甚至還看到一些因飢餓而死的人。由此可見天下並不都像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樣啊。願陛下不但看到眼前的繁榮,而且也能看到遠處的正挨餓受凍的百姓,這才是天下蒼生的幸事啊!”太宗聽到這話,一時黯然失色,群臣都不敢出聲。過了好久,太宗才轉怒為喜地說:“我得蒙正如唐太宗之得魏徵,倘若做臣子的都能這樣時時提醒朕不忘以天下蒼生為念,國家哪裡還會不富強,百姓不舒心啊。”
還有一次,太宗讓呂蒙正選一個人出使遼國,呂蒙正覺得一個姓陳的官員最稱職,就把名字呈上,太宗竟不同意。第二天,太宗問人選好了嗎?呂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太宗還是不同意。當第三次問及時,他仍以此人呈上,氣得太宗把呈上的文書擲到地上,憤憤地說:“你為什麼如此固執呢!”呂蒙正拾起文書平靜地說:“哪裡是臣固執呢?明明是陛下對這個人有偏見嗎。出使遼國,只有這個人最稱職,其餘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為了討好陛下而誤了國家大事。”看到呂蒙正頂撞太宗,滿朝大臣都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太宗氣沖沖走下朝堂後,又回過頭來說:“罷罷罷,呂蒙正的氣量,我不如也,就依你的吧!”陳出使遼國,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宋真宗封禪,特意兩次經過他家去看望退休的他,並詢問他家的人才,他沒有推薦兒子,推薦了侄子呂夷簡,他其實是避嫌,因為他的兒子事實證明很優秀。他的侄子呂夷簡後來做宰相也是名相,不過有的人誤解呂夷簡,說他是奸相,因為他罷免了范仲淹和蘇舜欽,還逢迎皇帝,任用私人,其實正如後來南宋人評價的,別人不見得能做到他那么全面。呂的一家有三代五宰相(包括呂蒙正、呂夷簡、呂公著、呂大防、早先那個大事不糊塗的呂端等),幾十位達官。呂蒙正還從‘家僕’中培養出了賢宰相富弼。
呂蒙正當太子的老師時,寫有一篇經典之作《破窯賦》(又稱勸世文),據說這文章感動了狂傲的太子(後來的真宗皇帝),使之謙虛謹慎。文章以自己從悽慘到富貴的經歷,引述歷史上大量的事實,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落:“滿腹經綸白髮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天地循環周而復始,所以人必須坦然面對坦途與坎坷。
呂蒙正在當時影響非常大,人們爭先傳誦他的故事,元朝人寫了不少關於他的劇本,例如《呂蒙正趕齋》、《彩樓記》和王實甫的《呂蒙正風雪破窯記》。我小時候,媽媽教育我,總是講述他的故事,尤其是他原來的妻子,寒窯相伴,自己下廚,滿面煙塵,一旦富貴,八抬大轎前後簇擁,一個小指頭伸出轎外,回來她嚷嚷說自己感冒了……
呂蒙正有7個兒子都做官,從簡、惟簡、承簡、行簡、務簡、居簡、知簡,其中有個兒子後來觸犯了權貴,被刺配江州了,流落在永修縣九合鄉蕭家教書,後世代居住永修。後世有南宋“五呂先生”等理學大賢……其家族人才輩出,代代不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