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岩腳自然村

瓦窯岩腳自然村

瓦窯岩腳村隸屬於楊萬鄉董定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楊萬鄉北邊,距離董定村委會0.50 公里,距離楊萬鄉10公里。國土面積2.01平方公里,海拔1,100.00米,年平均氣溫18.90 ℃,年降水量1,372.1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瓦窯岩腳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8.90 ℃
  • 海拔:1,100.0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瓦窯岩腳村隸屬於楊萬鄉董定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楊萬鄉北邊,距離董定村委會0.50 公里,距離楊萬鄉10公里。國土面積2.01平方公里,海拔1,100.00米,年平均氣溫18.90 ℃,年降水量1,372.1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172.00畝,其中人均耕地0.74畝;有林地1,20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32人,其中農業人口231人,勞動力12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1549.00 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2.00畝(其中:田59.00畝,地113.00畝),人均耕地0.7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9畝,主要種植桑樹、八角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350.00畝,其他面積290.00畝。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可以發展種養殖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29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有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5%)。有5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6.2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占總數的 58.62%和25.86%)。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2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40.00畝,有效灌溉率為23.2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4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7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97萬元,占總收入的38.84%;畜牧業收入16.90萬元,占總收入的41.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1頭);林業收入3.59萬元,占總收入的9.38%;第二、三產業收入3.16萬元,占總收入的8.25%;工資性收入1.98萬元,占總收入的31.03%。農民人均純收入1549.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8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9人(占勞動力的14.84%),在省內務工13人,到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4.8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0.4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馬鈴薯、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8戶,共鄉村人口232人,其中男性132人,女性100人。其中農業人口231人,勞動力128人。該村以以漢族族為主。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6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楊萬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董定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楊萬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30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人,其中小學生22人,中學生7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4人,黨員中男黨員8 人,女黨員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為薄弱,農業生產處於靠天吃飯的狀態,農業種植業結構不盡合理,增收渠道單一,人均增收較為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鄉黨委、鄉人民政府“突出一條邊線、做大一個園區、建好兩帶經濟、實現一個目標”的經濟發展思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提高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的能力,繼續鞏固發展好全村養殖業的支柱地位。積極做強做大肉牛養殖和蠶桑種植兩大產業,保持全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首先,在種植業方面 :充分利用全村海拔高差大,氣候隔里不同天的自然條件,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穩步發展蠶桑、八角、板栗、馬鈴薯等山區特色經濟作物,做到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種植多元化,種植形成規模化,基本做到一年四季外有市場內有基地,實現特色產品市場供應經常化,農村農民經濟來源長期化。其次,養殖業方面:以發展肉牛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生豬、烏骨雞和蛋雞的養殖,培植一批重點戶、專業戶、養殖大戶,供應市場,不斷豐富建設者的菜籃子,鼓起村民的錢袋子。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到2011年底,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4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