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澤

瓦爾澤

羅伯特·瓦爾澤( Robert Walser,1878―1956),瑞士作家,20世紀德語文學的大師,在歐洲同卡夫卡、喬伊斯、穆齊爾等齊名。在世時讀者稀少,被《洛杉磯時報》認為是20世紀最被低估的作家。受到卡夫卡、本雅明、黑塞等諸多作家推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瓦爾澤
  • 外文名:Robert Walser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瑞士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56年12月25日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月亮是夜晚的傷口》 
簡介,具體介紹,相關作品,人際關係,

簡介

瑞士德語作家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的命運與阿爾卑斯山皚皚白雪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白雪意味著遼闊和淡泊,寧靜與質樸,它意味著與任何其他色彩的格格不入。瓦爾澤就像一片輕輕的雪花那樣,飄落到沉重的大地上,又悄悄地融入大地。直到瓦爾澤去世後,這位卓有才華的作家才引起國際文壇的普遍關注。如果說瓦爾澤是一塊久藏在阿爾卑斯山麓白雪之中的瑰寶,這也許對熟知瓦爾澤一生和其創作的人來說並不過分,因為瓦爾澤和他雋永的文學風格既把人帶進一種類似東方王摩詰的高遠和陶淵明的超凡脫俗般的美學意境,同時又置人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審美情趣之中。他的文本語言像是竊竊私語,卻更像輕輕飄落的雪花,在平靜中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瓦爾澤遠遠算不上歐洲傳統意義上的文人(homme de Lettre),但仍不失為文人的楷模,現代著名奧地利作家穆齊爾(Robert Musil)曾經說過,卡夫卡不過是瓦爾澤人格的一個特殊側面而已。穆齊爾稱瓦爾澤是現代主義德語文學的開山鼻袓,瓦爾澤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的象徵……

具體介紹

瓦爾澤,R.,RobertWalser(1878~1956)
瑞士作家。父親是書籍裝訂工。1892年起先後從事過銀行和保險公司職員、科學家助手、縫紉機廠職員和家庭傭人等多種職業,同時進行文學創作。1898年開始發表詩歌。1905年去柏林專事寫作。1913年後返回故鄉隱居,1920至1929年先後在伯爾尼檔案館和地產公司任職,後患精神病,幾度試圖自殺。1929年被送入瓦爾道精神病療養病,1933年轉入黑里紹的精神病院,1956年去世、
那是一九五六年的聖誕節,瓦爾澤在瑞士赫利薩(Herisau)精神病院美美地吃了一頓午餐,酸菜豬排香腸加甜點心,比往常豐盛得多。飯後,這位患了二十七年精神分裂症的作家與往常一樣獨自出門散步,這已是他幾十年養成的習慣。與德語文學史上另一位患精神病的名作家荷爾德林一樣,瓦爾澤在精神病院的床下也是一堆破鞋,散步在瓦爾澤的生命中的重要程度遠遠超過文學創作,他的一生可以用“散步”兩個字來概括。阿爾卑斯山的冬天是雪的世界,瓦爾澤在寂靜的雪地里走著走著。他走過火車站,穿過一片樹林,走向那堆廢墟,那是他想去的地方。他一步一步向廢墟走去,步伐是穩健的,他甚至沒有去扶一下路邊的欄桿,或許是怕碰掉欄桿上潔白的積雪。忽然他身子一斜,仰面倒下,滑行了約兩三米,不再起來。若干時間以後瓦爾澤先被一隻獵狗發覺,接著是附近的農民,然後是整個世界。

相關作品

瓦爾澤從30年代初期起,在文壇上便被人遺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作品中寓意、朦朧的特點又引起批評家注意,被稱為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先驅。他的作品多選擇受壓抑的小人物的經歷作為題材,以表現人的個性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遭受蹂躪的問題。他的作品沒有貫穿始終的完整故事,只有孤立的、互不聯繫的情節和大量的氣氛渲染。他的3部重要小說都帶有自傳性。《丹諾兄妹》(1907)的主人公西蒙·丹諾,從事過多種職業,到處都無法站穩腳跟。《助手》(1907)表現約塞夫·馬蒂在給一個工程師當助手的半年時間裡所看到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虛偽、墮落,以及他自己作為局外人的種種感受。《雅科布·封·貢滕》(1908)以日記的形式,描寫一個孤兒院的孩子在各種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下個性發展受到的壓抑。這個孤兒院就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象徵。這些作品具有同情下層人民、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傾向。
他的其他作品還有《詩集》(1909)、長篇小說《玫瑰》(1924),以及《散步》(1917)、《詩人的生活》(1918)等。

人際關係

只有一個人從1936年起開始尋找瓦爾澤的真實價值,並一直陪伴著瓦爾澤走完生命的旅途。他便是瑞士出版家、作家和文學批評家卡爾·塞里希。塞里希定期去看望瓦爾澤,與他一起散步交談,日後發表了著名的日記《與羅伯特·瓦爾澤一起漫步》,記載了他與瓦爾澤持續二十年的談話。在那漫長的散步途中,塞里希走入了久已沉默的詩人瓦爾澤的內心,瓦爾澤重新開始傾吐對人生和文學的真知灼見。儘管瓦爾澤看上去是個患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西服的紐扣常常扣錯,但他的思維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的。塞里希為了使瓦爾澤能改善一些生活而積極奔走,幫助他出版了散文集《巨大的小世界》,並在德語文學界到處徵集捐款。黑塞領導的瑞士作家協會也撥款資助,這樣才使瓦爾澤避免因交不起飯錢而被驅到貧民救濟院去的命運。瓦爾澤姐姐麗莎1944年去世後,塞里希便正式成為瓦爾澤的監護人並獲得了一部分原在麗莎手中的瓦爾澤手稿。瓦爾澤去世後,精神病院將瓦爾澤遺物交給塞里希,那是一隻舊皮鞋盒,裡面裝著五百二十六張寫滿密密麻麻鉛筆小字的手稿,這些手稿上的字跡只有一至二毫米,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手稿竟全部是寫在一些廢紙上,如車票、日曆、捲菸殼等等。1944年至1953年,塞里希整理,收集了瓦爾澤大量手稿和散見於報紙、刊物的作品,並與其他學者一起開始用放大鏡破譯瓦爾澤的鉛筆手稿。1960年塞里希死於車禍,瑞士政府為他設立了塞里希基金會,繼續他未竟的事業。1961年,瓦爾澤的五本散文集問世。目前瓦爾澤的鉛筆手稿亦已匯卷出版。我們今天能看到的瓦爾澤的二十卷全集,裡面有塞里希的一大份功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