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63.00畝(其中:田1239.00畝,地1224.00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99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梨、柿子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712.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93戶通自來水。有49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9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80.5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7戶(分別占總數的77.28%和66.33%)。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 13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39.00畝,有效灌溉率為50.3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3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8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4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983.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5.00萬元,畜牧業收入393.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09頭,肉牛34頭,肉羊119頭); 林業收入44.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8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32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17.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65人 ,在省內務工296人,到省外務工6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24戶,共鄉村人口2155人,其中男性1098人,女性1057人。其中農業人口2138人,勞動力1416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4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鎮衛生院45.00公里。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瓦渣,中學生就讀到大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99公里,距離中學1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46人,中學生7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35.42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0596個(勞均8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7.00萬元,有固定資產152.6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黨員總數32人,黨員中男黨員29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民總體文化水平低,基礎設施薄弱。交通條件差,土地貧瘠。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養殖業力度,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合理開採礦產資源。
人文地理
該村地處大坪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45.00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23公里。東鄰戈令 ,南鄰盤龍河,西鄰高筧梁 ,北鄰老君山 。瓦渣村委會主要以漢族、壯族、彝族混居。壯族、除了過與漢族相同的節日外,還有以下兩種主要的壯族節日:
1, 祭龍:每年的二月初二祭龍。寨內買一頭豬、一隻雞,煮熟後祭獻龍山上的龍樹,恭請龍神賜給寨民風調雨順,保佑平安,五穀豐登,祭龍畢各戶派一名代表參加就餐。
2,嘗鮮節:具體時間不定,以第一次打新谷為節日的時間。到時蒸姜葉、香草葉糯米飯敬獻祖先。
彝族風俗:木克
鎮境內彝族有孟武支系,一般都不帖家先,也不帖對門對,他們的神位都用茅草編一個高1尺,寬9寸的草框,草框中削三對薄竹蔑夾著代替死區人的小木人,上一輩用一種稱為神樹的秤桿樹削成小木人插在草框裡,掛在正堂上表示。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論壇
主要做法:深入各農戶家中調查了解民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並向村民宣傳小康村建設的各項政策,做好民眾的思想工作,為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同時,結合村情民意,認真研究,制定出了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共涉及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生態建設、基層組織和精神文明建設等5個方面19項近期建設項目和2項中長期建設項目。
新農村建設示範
通過項目的實施,使該村村容村貌得到改觀,民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成,徹底改變了村內道路泥濘、房屋破舊、環境衛生差的現象,解決了村民燃料難、入廁難、廄舍老化等難題;文明風氣初步形成,民眾學文化、學科技的意識進一步增強。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零零四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