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莊村(山東膠南市下轄村)

瓦屋莊村(山東膠南市下轄村)

瓦屋莊村,據傳,明朝洪武二年高密程某某遷移到此居住,並建有瓦屋一座。數年後,房氏諸先祖挑筐逃荒要飯至此,發現該處半丘陵半平原,北高南低,水土甚好,因而在此也用小青瓦建房一座,安家創業,繁衍後代,並以房代“屋”,故定名為“瓦屋莊”。據民國版《增修膠志·疆域》記載,自清道光至民國時稱瓦屋莊。瓦屋莊歷史上以農業為主,解放前生產工具落後,生產方式原始,1948年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事業突飛猛進。特別是對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各項富民政策的出台,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發家致富、搞活經濟的積極性。在改革開放不到20年的發展中,該村建起了家禽養殖基地、蔬菜大棚種植基地、花木載培基地。自1998年開始,在村前靠省道泰薛路北建立了工業區,到2004年為止,已有12家企業入駐該區,其中外資企業2家,合資、獨資企業10家,年總產值5568萬元,2004年村民人均收入479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瓦屋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膠南市下轄村
  • 面積:3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魯B
人口耕地,經濟概況,文明建設,獲得榮譽,

人口耕地

瓦屋莊村村域東西1.5公里,南北2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6畝。2004年共有241戶,692人,除程姓、房姓村民外,張姓、王姓、孫姓、韓姓、毛姓等五十多個姓氏的村民也居住此地。

經濟概況

瓦屋莊歷史上以農業為主,解放前生產工具落後,生產方式原始,1948年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事業突飛猛進。特別是對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各項富民政策的出台,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發家致富、搞活經濟的積極性。在改革開放不到20年的發展中,該村建起了家禽養殖基地、蔬菜大棚種植基地、花木載培基地。自1998年開始,在村前靠省道泰薛路北建立了工業區,到2004年為止,已有12家企業入駐該區,其中外資企業2家,合資、獨資企業10家,年總產值5568萬元,2004年村民人均收入4790元。

文明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善,村民福利待遇得到了不斷的提高。該村於1978年村集體投資架設了照明線,使村民點燈不用油;1997年打了大口井,鋪設了自來水管道,使村民吃水不用挑;有線電視、通訊線路也相繼進村入戶,村內街道達到了路燈亮,街道淨。農民教育也有了較大發展,截至2004年,有2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醫療衛生方面,該村為所有村民辦理了合作醫療,對烈殘人員、特困戶、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逢節日都發放現金和物品。對獨生子女戶,由村集體統一交納備用保險金,對六十歲以上的雙女戶和獨生子女戶按月發給生活補助費。同時,該村還廣泛開展了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學法、懂法,人人爭做遵紀守法的好村民”等活動,使廣大村民的素質得到了不斷的提高。

獲得榮譽

該村連續多年被膠南市珠山街道辦事處授予“先進黨支部”、“文明單位”、“農業生產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經濟建設先進單位”、“引進內資先進村”、“培植骨幹企業先進村”、“十佳治安安全單位”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