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魚是出產於四川省洪雅縣瓦屋山境內的一種魚,故名瓦魚。瓦魚體型較小,鱗甲很細,有人誤以為無鱗。生活在瓦屋山山間小溪,水質清澈寒冷處,對水質要求極高,山下的水中是看不到瓦魚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屋山瓦魚
- 產地:四川省洪雅縣瓦屋山境
- 形態:體型較小,鱗甲很細
- 生長環境:瓦屋山山間小溪
簡介,詳情,
簡介
瓦魚體型較小,鱗甲很細,有人誤以為無鱗。生活在瓦屋山山間小溪,水質清澈寒冷處,對水質要求極高,山下的水中是看不到瓦魚的。
詳情
在田良玉先生《瓦屋山水情》書中有《瓦魚和熊掌》一文,其中對瓦魚這樣說道:
“瓦魚就出在瓦屋山腳下水質極好的清溪里,再往下一點,它是不去的。它們不下去,可下面的魚們偏要上來和它們擠到一塊兒湊熱鬧。這些湊熱鬧的魚兒當中,數缸鰍子、紅魚子和瓦魚的體貌相似。不懂的人,就可能買到用以充作瓦魚的這種“濫魚”。仔細瞧,瓦魚的頭有點方,身子是個渾圓的筒子,有順脊而生的花紋,花紋和底色都比較淺,成魚四五寸長短;缸鰍子頭要尖一點,成魚長四寸左右,有點側扁,花紋不太規則,顏色要深些,有人乾脆就叫它麻魚子;紅魚子的尾巴比瓦魚子、缸鰍子都紅,全身也有隱隱約約的紅色,花紋有點象缸鰍子,體格比瓦魚和缸鰍子要略大些,停在溪底石上時,頭部微微仰起。這就是紅魚子生就的死相:找一根細絲,棕絲或尼龍絲都行,做個活扣系在小竿的一端,輕輕探入水中,讓活扣從它仰起的縫隙處套進去,一拉,就把它扯出水來了。
捉瓦魚可不是這樣,得“趁渾水打笊笆”(一種用竹編制的撈魚工具),才好捕捉。捉到了瓦魚,只要在肚子上橫著給它一刀,挖掉內臟,加上鹽,再一個一個地把頭朝上(指穹窿形底的老式鐵鍋)擺放在鍋里烤焙,不必另加別的油,它自身的油就綽綽有餘了。不要頭朝鍋底,還沒等烤好,魚油就從口內淌出來淹了鍋底了。這種做法簡單,吃起來又香又酥,肥而不膩,完全吃出了瓦魚的真味,純味,別樣魚可沒有這般佳妙。想到這些,我就口裡生津,別樣吃法也就懶得再說了,想喝口酒壓壓癮,連酒都變得寡淡了。
俗話說得好,“吃魚沒得捉魚歡”。想來試試捉瓦魚嗎?好主意,瓦屋山人捉瓦魚有自己特別的工具,特有的招數,就連我這個老瓦屋山人,在捉魚上還算不得內行。有機會,我也還得再歷練歷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