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尼針層孔菌

瓦尼針層孔菌是Phellinus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尼針層孔菌
  • :Phellinus
  • 原產地:中國
  •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形態特徵,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擔子果多年生,平伏、平伏反卷或有菌蓋,與基物不易分離,無臭無味,乾後重量不減輕,平伏時長達30cm,寬達8cm;菌蓋縱切面呈三角形,長3.5-7cm,寬3-12cm,後3-5cm;表面淺紅褐色至淺灰黑色,具不明顯的環帶,不光滑至光滑,有時上面覆蓋有苔蘚;邊緣鈍至銳、鮮黃色、有折光反應、被絨毛、在KOH試劑中變血紅色,孔口表面栗褐色,具折光反應,不育邊緣明顯,鮮黃色,寬約1mm;孔口多角形至圓形,每毫米6-8(-9)個,管口邊緣薄,全緣或撕裂;菌肉鮮黃色至污褐色,硬木質,具同心環帶,厚達3cm,有時具一層薄的黑色環紋,通常具白色菌絲束,成熟後近菌蓋覆蓋一層黑色的薄皮殼;菌管與孔口表面同色,硬木栓質,長達2cm,菌管分層明顯。菌肉菌絲系統二系型;所有隔膜無鎖狀聯合;在KOH試劑中組織顏色變黑。菌肉中骨架菌絲占多數;生殖菌絲無色、薄壁、偶爾分枝、常分隔、在棉藍試劑中弱嗜藍反應,直徑2-3.2um;骨架菌絲淺黃褐色至金黃褐色,壁厚並具寬的內腔,少分枝、不常分隔、近平直,相互鬆散的交織排列,直徑3-5um;白色菌絲束中的菌絲無色,薄壁至稍厚壁,易分枝,常分隔,多彎曲,直徑2-4.2um。菌髓中生殖菌絲不常見、無色、薄壁、偶爾分枝、多分隔,直徑2-3.2um;骨架菌絲占多數,淺黃褐色,壁厚並具一狹窄至寬的內腔,不分枝,少分隔、直,沿菌管近平行排列,直徑2.5-4um;剛毛常見,多數腹鼓狀,暗褐色,厚壁,(20-)25-36(-42)x(5-)6-9(-10)um;擔子寬棍棒狀,具4個梗並在基部有一橫分隔,8-11x4.5-5um;小擔子的形狀與擔子相似但略小;菱形結晶體存在;次生菌絲無色,薄壁,多分枝分隔,直徑2-3.5um。擔孢子卵形至寬橢圓形,淺黃色,略厚壁,平滑,在Melzer試劑中無變色反應,在棉藍試劑中有嗜藍反應,(3.5-)3.8-4.6x(2.5-)2.8-3.7(-4)um。

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研究;教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