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桃源縣牛車河鄉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產出的瓦兒崗七星椒朝天生長、一束七顆、色澤紅艷、香辣質脆、口感細膩,含多種維生素,素有“辣口不辣心、味辣不上火”的美譽,食用和藥用價值較高。

2012年12月7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瓦兒崗七星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兒崗七星椒
  • 產地名稱: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
  • 品質特點:色澤紅艷、香辣質脆、口感細膩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70號
  • 批准時間:2012年12月7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氣候特徵,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 外在感官特徵
瓦兒崗七星椒朝天生長,一束七顆,個個小巧玲瓏,其質脆、色紅、皮薄、火辣、味甘,辣口不辣心,越辣越爽。
  • 內在品質指標
瓦兒崗七星椒含辣椒素≥450毫克/千克,維生素E≥90毫克/千克,粗蛋白≥3.5%,粗纖維≤13.5%,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瓦兒崗七星椒產區為典型的石灰岩黃紅壤低山地貌,耕層土壤pH值在5.3左右,土層較厚、通透性一般、保水保肥性能較好,有機質含量11.4~39.7克/千克,全氮1.09~2.09克/千克,有效磷3.9~41.2毫克/千克 ,速效鉀37~198毫克/千克,富含多種礦物元素,是瓦兒崗七星椒生長的獨特土壤條件。

氣候特徵

瓦兒崗七星椒產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1376小時,有效積溫≥10℃為4500℃,年平均氣溫16.5℃,極端高溫為40.1℃,極端最低溫為-7.3℃,無霜期為278天,年降雨1463.2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2%,年降雨四季分布均勻,是七星椒生產適宜區域。

歷史淵源

七星椒是桃源縣牛車河鄉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產品,已有三百多年的種植歷史。
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
長期以來,儘管瓦兒崗七星椒盛名在外,但椒農收穫後就直接出售,且產量低下,利潤一般,人們也僅僅把其當作是賺取零花錢的一種作物,並沒有形成產業。
2004年,牛車河鄉成立辣醬公司,七星椒開始由自給自食轉入規模種植、精深加工和商業行銷模式,逐漸形成了以辣醬為主的系列產品。
2011年3月,為解決椒農種植技術難題,提升整體發展合力,當地全體椒農組織成立了瓦兒崗七星椒協會,通過協會自身組織技術培訓,進行技術交流,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

生產情況

2011年,牛車河鄉三龍村七星椒種植面積1041畝,總產量65.06萬公斤,總產值390.4萬元。
2012年,瓦兒崗七星椒產量達16000噸。
2015年,瓦兒崗七星椒種植規模達5000多畝。
2016年,瓦兒崗七星椒常年種植面積在133.33公頃以上。
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

產品榮譽

2004年,“瓦兒崗七星椒”獲得中國·湖南第四屆(國際)農博會金獎。
2012年12月7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瓦兒崗七星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瓦兒崗七星椒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桃源縣牛車河鄉的柿子坪、毛公壩、凡寺坪、湯家溪、馬路坪、唐家坪、真龍橋、龜龍山、龍鳳山、飛旗河、馬家河、馬家育、黃傘坪、北斗溪、大莊坪、洞溪河、麻潭河、水田坪、丁家坪、殷家橋、毛坪共21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0′36″~111°36′32″,北緯28°24′30″~29°24′13″。

質量技術要求

瓦兒崗七星椒種植選擇海拔500~800米的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中性土壤同時在無污染、生態條件良好的地區。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5010-2002)的要求。
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主要栽培品種系提純復壯的桃源瓦兒崗七星椒,每年三月下種,十月收穫,畝產乾椒100公斤左右,每株一般7~9個分枝,每分枝結7個朝天小椒。
種子處理:播種前,一般要求將種子攤晾曬2~3天,將種子浸在水中,經過充分攪拌,撈出秕粒,用清潔器皿盛溫水30~40℃,浸種12~24小時,再用清水浸4~5小時後,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撈出徹底洗淨藥液,催芽4~5天,幼根長度與種子長度相等時,即可播種。
播種育苗:俗話說“辣子栽花,茄子栽莢”。適時早播是朝天椒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寧可苗等地,不可地等苗。苗床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土壤肥沃,沒有種過辣椒,且運輸、水源方便的地塊作為育苗地。苗床寬1米,長不超過10米,四周高20厘米,拱棚高0.5米。每栽1畝大面積需苗床8~10平方米。每10平方米苗床施優質腐熟肥400斤,尿素1斤,磷酸二氫鉀0.2斤,翻挖入土,再澆足底水,水滲乾後,用小刀縱橫劃成厘米見方的正方塊,每個方格內點種子2~3粒。播種前先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對苗床消毒。每畝移栽地播種子130~150克,選無風的晴天中午進行播種,方法是在整齊的廂面上澆足水,待下滲後即可播種,然後用過篩的細土覆蓋種子0.5厘米厚,不能過厚過薄,播種後立即用塑膠薄膜覆蓋,四周用泥土封嚴。
苗床管理:前期白天保持20~28℃,夜間保持15~18℃,苗床土溫不低於18℃。後期白天保持1.5~20℃,夜間保持5~10℃。如果溫度太低,可採用覆蓋草簾保溫防寒,太高則可採取“放風”形式降溫。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切不可突然揭膜、突然蓋膜。如澆足了底水,一般不澆水,如確需澆水,每次澆水不能太多,後期可噴0.2%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提苗。要求用新鮮薄膜。注意白天揭膜通光,陰天在床溫不低於16℃情況下也要適度揭開草簾或薄膜通風透氣。一般3~5天長一片真葉,當長到4~5葉時,按3厘米見方留一棵苗,並拔去苗床內雜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蚜蟲用2800倍液敵殺死防治。
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
適時移栽:選擇保肥、鬆散通氣的pH值為6.5~8壤土、沙壤土或黏壤土,按行株距45×30厘米,每畝4000~4500窩,每窩雙株,打窩6~7厘米深。選擇植株的要求是株高20厘米,苗齡60天左右,具有10~14片真葉,節間長1.2厘米,葉色正綠,根系發達,已發生2~3次側根,少數植株帶有花蕾,無病蟲害。底肥畝施優質糞水30擔,碳銨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30公斤。
田間管理:七星椒喜溫、喜肥、喜水,不抗高溫、不耐濃肥、最忌雨澇。管理上應做到以下幾點:中耕培土。及時中耕培土,可促進朝天椒根系生長發育,提高土壤溫度,有利保墒。土壤水分較多時,中耕還可散濕,有利根系生長。分期追肥。如未施底肥,可分2~3次進行追肥,畝施碳銨50~60公斤左右,過磷酸鈣40~50公斤。如施了底肥,有缺肥現象,可用0.3%磷酸二氫鉀加0.4%尿素進行根外追肥。病蟲防治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綜合運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瓦兒崗七星椒產品應符合《無公害食品 茄果類蔬菜》(NY5005-2001)標準的安全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瓦兒崗七星椒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桃源縣辣椒產業協會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瓦兒崗七星椒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歷史文化

相傳,明末李自成兵敗隱居石門,草莽英雄魯國道仍在瓦兒崗抗擊官府軍隊。他準備拜謁闖王共謀救世大計,將守寨戰事託付於七名妻妾,七姐妹率山寨守軍拚死抵抗,終於寡不敵眾寨破。眾姐妹恐遭擄掠不堪凌辱,面向石門方向舉劍自刎。第二年,當地人們在七姐妹徇情血浸的土地上種上辣椒,枝椏上結滿了朝天而立的小辣椒,色澤嫣紅似血,每朵七個,婷婷玉立,取名為七姊妹。
瓦兒崗七星椒
瓦兒崗七星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