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器

匏器指范制的葫蘆器。現在見到最多的是養蟲葫蘆。日本收藏有中國唐代“八臣瓢”,似蓋罐。清代康熙朝為其興盛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匏器
  • 定義:范制的葫蘆
  • 代表:養蟲葫蘆
  • 興盛期:清代康熙朝為其興盛期
瓠器
范者,泥木模子也。范內陰刻有設計的圖紋,將范分塊扣在剛結成的嫩葫蘆外面,待其成長,成熟後即呈各種形狀,葫蘆表皮則顯陽文圖像。匏器多瓶、壺、罐狀,但以多面、多稜角奇石為上品。要求圖案文字凸起且清晰;達到應有效果極難,世人有“百不得一”的說法。老藝人說,等待葫蘆在范內成長,像侍候“月子人”一樣地小心,不是一“入模”就了事的。開模子,易老皮;合模時間長了,或遇陰雨天,易爛;曬不到,生陰皮,都不行。造型不能依樣畫葫蘆,要變形,有:荸薺扁、炮筒、棒子、旗桿頂、魚簍、六塊瓦等。成型後還要拾掇,用砑子找補。有為求“老”,用油炸、茶葉煮、搽核桃油的,這算“動了手的”,不佳。講究的嵌口,有琥珀口、象牙口,普通的也得是硬木口。葫蘆的頂子叫“蒙心兒”,有“動、靜、高、平”之分。
康熙皇帝喜制匏器,自己帶太監製作(有“梁九公”款),成品配以囊套,現藏故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