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瓜葉馬兜鈴屬草質藤本;莖和小枝近圓柱形,直徑約3毫米,密被短柔毛或無毛,平滑或具槽紋。葉革質,卵形或卵狀心形,長6-9厘米,寬5-11厘米,基部心形,邊緣5-7深裂幾達基部,中裂片匙狀倒卵形或菱狀倒披針形,長2-9厘米,寬1-3厘米,頂端短尖,鄰近的兩側裂片匙形或倒披針形,較中裂片短而狹,近基部的兩側裂片卵形,長2-3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鈍,大部分與鄰近的側裂片合生,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柔毛;掌狀脈5-7條,兩面均隆起;葉柄長約3厘米,被柔毛。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纖細,常向下彎垂,長約3厘米,密被長硬毛,中部具一小苞片;小苞片長圓狀卵形,長約l厘米,寬約5毫米,頂端鈍,基部稍狹而抱莖;花被管全長約4厘米,呈馬蹄形彎曲,由基部向上約2/3處,直徑6-7毫米,向上漸狹,窄狹部分長約1厘米,直徑約3毫米,外面被長硬毛,具許多縱脈和網脈,內面僅近基部被紅色長硬毛,其餘無毛;檐部極斜,盤狀,長圓形,長約1.5厘米,直徑約1厘米,近喉部具稍隆起紫色的圓環,邊緣稍凹的2裂,外面被長硬毛,內面無毛;花葯長約1.5毫米,成對貼生於合蕊柱上,並與其裂片對說蘭櫻灑生;子房圓柱狀,長約3毫米,寬約2.5毫米,6棱,密被長硬毛;合蕊柱頂端3裂,紫色。
蒴果卵狀紡錘形,長約6厘米,直徑約1.5厘米,6棱;種子卵狀三角形,長約4.5毫米,寬約4毫米,背面平凸狀,腹面凹入,中間具膜質種脊。花期4月。
生長環境
馬兜鈴花的形狀很特殊,花沒有分開的花瓣,整個花瓣生在一起,就像一個長頸的瓶子,或者像一個喇叭,花緣部是瓶子或喇叭的開口良笑翻;花中部為管狀或兜狀,管內長滿了斜向基部的茸毛;花基部膨大呈球狀,裡面為一空腔。花基的空腔內底部有一個突起物,突起物的上部為接受花粉的柱頭,突起物的四周長有6個雄蕊。雌雄蕊和花蜜都藏在這個“瓶子”的底部。長長的花筒和倒生的毛刺就是專門為傳粉的昆蟲紅娘設計的迷魂陣。
為馬兜鈴屬植物授粉昆蟲主要是雙翅目的毛蠓及少數的蛾蚋和其他小蠅類。馬兜鈴的雌蕊先成熟,雌蕊比雄蕊早熟兩、三天。當雌蕊成熟時,花被上的斑點和散發出的異味可以吸引昆蟲進入祖道提花筒里進行傳粉,貪吃的小蟲為了吃蜜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了迷魂陣,但是等它吃飽以後,由於瓶頸向下斜生的密毛阻止了它的出路,出口被封死,出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心慌狼乘己意亂的昆蟲東闖西闖就是破不了陣,在這個過程中,昆蟲就把身上帶來的花粉送到了柱頭上,朵影充拘達到了馬兜鈴布陣來進行異花授粉的目的。
被囚禁在迷魂陣里的昆蟲會在花里會生活兩到三天,依靠花底部的蜜源和多漿細胞存活,直坑企到等馬兜鈴受精後,瓶頸內的倒刺才枯萎脫落,而這時雄蕊也成熟了,撒出的花粉又附在小蟲子身上,於是,沾染花粉的昆蟲奪門而逃,又飛到另一朵花上去傳粉。如果已經接受異花授粉,花被外面的旗狀物便失去膨壓而蓋住花被筒,全花下垂,蠅類無法飛入。
分布範圍
產於台灣(新竹和嘉義)。生於海拔約500米的密林中。模式標本駝謎嫌采自新竹。
分布範圍
產於台灣(新竹和嘉義)。生於海拔約500米的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