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嶺村

瓜皮嶺村隸屬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北12.5公里處,北與苗山鎮上、下郭家溝村接壤,東與東龍崮村為鄰,西與張家窪鎮大陡溝村相鄰,南與柳龍崮村相連,坐落在三鎮交界之處。因村四周環嶺,地在瓜皮嶺,故取名瓜皮嶺。人口327人,481畝土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瓜皮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481畝土地
  • 人口:327人
簡介,人文自然,人物事件,特產展台,

簡介

瓜皮嶺村隸屬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北12.5公里處,北與苗山鎮上、下郭家溝村接壤,東與東龍崮村為鄰,西與張家窪鎮大陡溝村相鄰,南與柳龍崮村相連,坐落在三鎮交界之處。因村四周環嶺,地在瓜皮嶺,故取名瓜皮嶺。人口327人,481畝土地。
瓜皮嶺村共有七姓氏。據《呂氏家譜》記載,呂、白、康姓在元朝末年建村,後有王、朱、李、柳在明朝洪武年間相繼遷入,後康、白姓搬走。朱姓人口最多,占人口總數的80%。族姓之間團結和睦,耕讀繼世。
瓜皮嶺村在明、清兩代與柳龍崮一個行政村,民國初年分離出來,自成一個行政村。1941年屬苗山區(九區);1958年屬孝義鄉;同年10月屬礦山人民公社龍崮管理區;1984年屬北孝義鄉;2000年12月屬鳳城街道辦事處。
瓜皮嶺村人敦厚樸實,崇尚知識,積極投資興辦教育過去與柳龍崮村一個私塾學校,建國後擴大規模,與柳龍崮村聯辦成國小。20世紀60年代出了一名曲阜師範學院畢業的學生(朱司亭,現在十七中)。1958年為讓孩子就近上學,成立了村國小,是一個班三個年級的複式教育。1968年擴為兩個班五個年級的複式教育。1988年又與柳龍崮合為一個學校。該村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已考取23名大中專學生,現有博士生兩名,研究生一名,柳君明是該村第一位研究生,朱向軍是周圍幾個村的第一位博士生。因村中大專生多,又有博士生和研究生,得到周圍村莊的讚美。
瓜皮嶺村非常重視水利建設,認識到山區有沒有水是關係到經濟能否發展的大事。1958年,與柳龍崮村聯合在村東修建了第一座塘壩,解決了部分土地的用水問題。後來為擴大水澆地面積,在東北又修建了庫容12萬方水的一座水庫,基本上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在農業學大寨年代,又在村北修建了當時萊蕪第一座澆灌渡槽,長80米,高12米。從此,村民過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後來為了解決人畜吃水問題,擺脫歷代肩挑人抬的困難,1996年在呂友學的帶領下,勘探水源,察看地形,安裝該村第一批自來水管道,有25家合股,吃上了乾淨衛的泉水。
很多老人看到一擰水龍頭就嘩嘩地冒水,激動得流下了熱淚。在瓜皮嶺的帶動下,北部村莊居民也相繼吃上了自來水。村西自來水主管道長891米,鋪設塑膠水管3000多米,動用土石2000多方,總投資20000餘元。
1998年春天,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後,新當選的支部書記朱司傑為學生上學和村民的交通方便,帶領村民在村南修起了便民橋。橋長20米,寬5米,解決了自建村以來村民趟水過河的歷史。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一些有遠見、有經濟頭腦的人,進城做買賣,成為富裕戶。特別是近幾年,農民紛紛養豬養雞,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很多農民都富了起來。大部分農戶買上了拖拉機、三輪車、抽水機,基本上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開始向農業現代化邁進。

人文自然

瓜皮嶺在鳳城東北部山區,山青水秀,人傑地靈。一條發源於黑山腳下的溪流從村中蜿蜒穿過,水量充沛。村莊靠辛泰鐵路,東臨博萊高速公路,但是交通並不方便。
村中小河上有一座斷橋,只剩兩孔,這兩孔橋橋面為石板,每塊約1噸多重,寬60多公分,長3米,橋高兩米。據說呂、康在此建村時就有此橋。在橋南原有一關帝廟,據說此廟雄偉壯觀,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只有一截村碑尚存。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朱茂芬  曾任萊東區武工隊長、區武裝幹事、副區長,犧牲時任苗山區(九區)區委書記。
呂憲章  又名呂子文,曾任九區委員,後調到淄川任民運部長,後任淄川縣農救會長,1947年解放淄川縣城時犧牲。
朱司貞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任坦克團團長,為王攻部隊,被穿甲彈擊中,犧牲在坦克上。
二、歷任村支書
1949年-1964年  呂林瑞
1964年-1991年  呂友訓
1991年-1992年  朱司堂
1992年-1997年  呂友華
1997年-1998年  朱司傑
2001年-  朱司峰
三、歷任村主任
1949年-1964年
1964年-1991年 朱爾學
1991年-1992年 呂友華
1992年-1997年 朱英文
1997年-1998年 呂慶德
2001年-  朱司鋒
三、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朱茂賓  上海江南造船廠黨委書記
朱爾敏  新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四、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朱司亭  萊蕪十七中高級教師
柳君明  安徽科技大學碩士學位 副教授
朱向軍  浙江大學博士
朱英利  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 副教授

特產展台

近幾年,農民紛紛養豬養雞,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很多農民都富了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