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屋子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於萊城西北30公里,鎮政府駐地北2公里處,棗(園)徐(州)公路從村西經過。北至里二十,東隔大王莊河與程家莊、黃鷺灣為鄰,南與大王莊順天街接壤,西靠虎口崖。全村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耕地721畝,山林500畝。225戶、732口人。 據傳村西半山坡有兩塊瓜形石頭,先來此墾荒種田者,蓋的屋子十分簡陋,猶如看瓜守田者住的。後來人口增多發展成為村莊,就根據瓜形石頭和屋子取名為“瓜屋子”。村中居民現有吳、李、郝、崔四姓。其中吳姓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據吳姓族譜記載,吳姓於明朝中期由青州府首先遷來墾荒定居。後來,李姓從楊莊鎮郭莊村遷來,郝姓從羊里鎮郝中榮移入,崔姓由運糧石搬來居住。現四姓同居,世代不分眾寡、貧富、強弱,和睦相處,互相幫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瓜屋子村
- 所屬地區:萊城區大王莊鎮
- 地理位置:位於萊城西北30公里
- 面積:5平方公里
- 人口:732口人
地圖信息,
瓜屋子村是老革命根據地之一。早在1937年至1938年間,上級黨組織就派王醒同志到瓜屋子、程家莊、竹園子、里二十等村秘密發展共產黨員。瓜屋子村的吳京月、李貴芳、吳京范、吳京普等人首先入黨。成立了黨支部,吳京月任支部書記。他們為了抵抗日寇的侵略掃蕩,成立了“游擊小組”。因當時敵眾我寡,為了消耗敵人的兵力和火力,他們就跟敵人打“游擊”。向鬼子打上幾槍,就匆匆換個地方。敵人找不到目標,就朝著槍響的方向集中火力進行掃射。這樣,既消耗了敵人的彈藥,又使敵人恐慌異常。民眾稱這種方式為“打擾亂”。吳京普就曾經與其他同志到東山口、寨里、大下等日偽據點打過幾次擾亂。特別是1947年秋,國民黨軍劉伯戈帶兵經玄王石一直“掃蕩”到大王莊、瓜屋子、大槐樹等地。當時,瓜屋子村的游擊小組就在吳京普的帶領下,與劉伯戈的部隊展開了“游擊戰”,極大地消耗了敵人的兵力和物力,讓敵人倍感頭疼。
除“打擾亂”外,“游擊小組”還組織發動民眾做了大量的支前、防奸、防特等工作。
1949年2月,吳京月因工作需要跟隨解放軍大部隊南下。在解放河南開封的戰鬥中不幸犧牲(時任連長),是瓜屋子村的第一個烈上。在以後的解放戰爭中,又先後有吳增福、吳京貴兩位烈士為國捐軀。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號召農業生產要走集體化道路。在各級黨組織領導下,1954年,瓜屋子村的吳增友、吳京普、吳京太帶頭成立了“互助組”;1955年,在互助組的基礎上又聯合了19戶農民,成立了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吳京普任社長,實行“地三勞七”的分配製度;為了保障全村人民的生活,1956年,發動全村農戶成立了“瓜屋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吳京普任社長,實行“人七勞三”的分配製度;1958年10月,回響毛主席“還是人民公社好”的號召,原大王莊鄉改名為“大王莊人民公社”。瓜屋子高級社也隨之改稱“瓜屋子生產大隊”,吳京普任支部書記,吳乃峰任大隊長。全村分成四個生產小隊,實行“三.七”分配的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瓜屋子生產大隊改稱瓜屋子村。
從1972年起,瓜屋子人民回響黨中央“農業學大寨”的號召,開始治山治水,改土造田。截止到1986年,將全村500畝大小不一的土地整成大塊平展肥沃的良田,把村西荒山禿嶺修成了層層梯田。人們又在山頂栽上松樹,在梯田裡栽上山楂樹、蘋果樹,使原來的荒山變成了“松樹戴帽、果樹纏腰、山下沃饒”的花果山。
自1996年起,村委會成員帶領村民出資出力,在大河裡修築了一處攔河截流工程,提高了井水的水位,保證了農作物的及時灌溉。2000年,村民們又投資5萬元治理村東大河,在河兩岸砌築了長1200米、高1.7米、寬0.8米的石堤。既起到了防洪的作用,也避免了沿岸土地被河水沖刷。
個體經濟也紅紅火火,吳吉修開辦了饃饃坊。還有開車行的、開經銷的、開飯店的,人人各顯其能,收入也有廠明顯提高。
富裕了的瓜屋子村民先後把土房草屋翻修成了磚瓦結構的新宅院,昔日的瓜屋子變成瓦屋子。如今全村百分之八十的農戶購了農用三輪車、拖拉機,機車等交通運輸工具,改變了原來肩挑人抬小車推的落後方式。1987年,村民吳京學等一次購買廠十三部黑白電視機。,從村民吳全修l992年安裝電話到2001年,全村已經有70%的戶安裝了電話,變成了電話村。
除“打擾亂”外,“游擊小組”還組織發動民眾做了大量的支前、防奸、防特等工作。
1949年2月,吳京月因工作需要跟隨解放軍大部隊南下。在解放河南開封的戰鬥中不幸犧牲(時任連長),是瓜屋子村的第一個烈上。在以後的解放戰爭中,又先後有吳增福、吳京貴兩位烈士為國捐軀。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號召農業生產要走集體化道路。在各級黨組織領導下,1954年,瓜屋子村的吳增友、吳京普、吳京太帶頭成立了“互助組”;1955年,在互助組的基礎上又聯合了19戶農民,成立了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吳京普任社長,實行“地三勞七”的分配製度;為了保障全村人民的生活,1956年,發動全村農戶成立了“瓜屋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吳京普任社長,實行“人七勞三”的分配製度;1958年10月,回響毛主席“還是人民公社好”的號召,原大王莊鄉改名為“大王莊人民公社”。瓜屋子高級社也隨之改稱“瓜屋子生產大隊”,吳京普任支部書記,吳乃峰任大隊長。全村分成四個生產小隊,實行“三.七”分配的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瓜屋子生產大隊改稱瓜屋子村。
從1972年起,瓜屋子人民回響黨中央“農業學大寨”的號召,開始治山治水,改土造田。截止到1986年,將全村500畝大小不一的土地整成大塊平展肥沃的良田,把村西荒山禿嶺修成了層層梯田。人們又在山頂栽上松樹,在梯田裡栽上山楂樹、蘋果樹,使原來的荒山變成了“松樹戴帽、果樹纏腰、山下沃饒”的花果山。
自1996年起,村委會成員帶領村民出資出力,在大河裡修築了一處攔河截流工程,提高了井水的水位,保證了農作物的及時灌溉。2000年,村民們又投資5萬元治理村東大河,在河兩岸砌築了長1200米、高1.7米、寬0.8米的石堤。既起到了防洪的作用,也避免了沿岸土地被河水沖刷。
個體經濟也紅紅火火,吳吉修開辦了饃饃坊。還有開車行的、開經銷的、開飯店的,人人各顯其能,收入也有廠明顯提高。
富裕了的瓜屋子村民先後把土房草屋翻修成了磚瓦結構的新宅院,昔日的瓜屋子變成瓦屋子。如今全村百分之八十的農戶購了農用三輪車、拖拉機,機車等交通運輸工具,改變了原來肩挑人抬小車推的落後方式。1987年,村民吳京學等一次購買廠十三部黑白電視機。,從村民吳全修l992年安裝電話到2001年,全村已經有70%的戶安裝了電話,變成了電話村。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二四四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