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系列:煙雨濛濛》不僅僅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更是一個女性的自覺與抗爭。與貧窮的抗爭,對父權的抗爭,女主角依萍爭取的是平等與尊嚴。依萍如暗夜火炬般炯炯的目光,燃亮了反叛的靈魂,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寬恕與等待。 一頓鞭打,惹起她的一世恩怨; 一次邂逅,種下他的一生情愁。 情有多濃,竟撫不平恨的傷痕? 恨有多深,竟教人以死來償! 她替天行道,卻淪為天意的棋子。 他秉持良心,卻陷入命運的漩渦。 煙雨濛濛,是一次次心靈的洗禮, 最難的修行,是寬恕與寧靜。
基本介紹
- 書名:瓊瑤系列:煙雨濛濛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32
- 品牌:新經典文化
- 作者:瓊瑤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304580, 75133045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瓊瑤系列:煙雨濛濛》是“華語愛情小說第一人”瓊瑤“感情最深刻、衝突最強烈”之作,數度影視改編,風靡兩岸三地,成就空前。瓊瑤寫的,是愛情神話,這種神話般的愛情克服了現實生活中不可能被克服的種種障礙,而現實的生活中,愛情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力量的。瓊瑤最常寫、最擅長寫的現實,是家世差異與貧富懸殊,這也就是為什麼她的小說常常會以豪宅、別墅為背景的基本原因。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或許會對這樣的背景感到羨慕,不過在小說里,財富通常非但不是幸福的代表,而且還是愛情最大的敵人。
作者簡介
瓊瑤,本名陳喆,一九三八年生於四川,一九四九年隨父母遷居台灣。自幼受古典詩詞薰陶,文筆流暢優美,文心細膩別致。
一九四七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發表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一九五四年,十六歲,在台灣《晨光》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雲影》;一九六三年,二十五歲,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暢銷百萬冊,引起轟動,一舉躍登文壇。
此後五十年來,瓊瑤已創作六十五部小說,以高潮迭起的情節、浪漫詩意的情愫、青春唯美的情致吸引了眾多讀者,幾乎所有作品都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瓊瑤筆下的愛情故事,盪氣迴腸、催人淚下、感人至深,賺盡三代讀者愛與淚,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瓊瑤” ,半世紀來風潮不減。
二〇一二年,遴選出十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推出“瓊瑤自選集”,紀念永不退色的少年情懷,珍重從未淡去的青春鄉愁。
一九四七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發表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一九五四年,十六歲,在台灣《晨光》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雲影》;一九六三年,二十五歲,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暢銷百萬冊,引起轟動,一舉躍登文壇。
此後五十年來,瓊瑤已創作六十五部小說,以高潮迭起的情節、浪漫詩意的情愫、青春唯美的情致吸引了眾多讀者,幾乎所有作品都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瓊瑤筆下的愛情故事,盪氣迴腸、催人淚下、感人至深,賺盡三代讀者愛與淚,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瓊瑤” ,半世紀來風潮不減。
二〇一二年,遴選出十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推出“瓊瑤自選集”,紀念永不退色的少年情懷,珍重從未淡去的青春鄉愁。
媒體推薦
與其說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女性的自覺與抗爭。與貧窮的抗爭,對父權的抗爭,女主角依萍爭取的是平等與尊嚴。而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記得,依萍如暗夜火炬般炯炯的目光,燃亮了反叛的靈魂,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寬恕與等待。
——張曼娟
——張曼娟
圖書目錄
代序:寫瓊瑤,讀瓊瑤,體會瓊瑤(平鑫濤)
推薦序:非常瓊瑤,非常文學(張曼娟)
正文
推薦序:非常瓊瑤,非常文學(張曼娟)
正文
序言
非常瓊瑤,非常文學
著名作家·張曼娟
那一年,我五歲,初初識字,每個月都和母親一起等待著台南的伯父、伯母寄剪報來。我家沒訂報紙,那個年代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訂報的能力,因此,每當一個月份的剪報寄來,母親總是很高興。她一張張攤開那些報頁,坐在窗邊迫不及待地閱讀著,有時候臉頰泛紅,有時候淺淺微笑,有時候眉頭深鎖,有時候悄悄垂淚,年輕的母親看來特別美麗,表情那樣豐富,我好奇地倚在她身邊,問她在看什麼?母親像是從夢中醒來,恍惚地望著我說:“我在看瓊瑤的小說,《紫貝殼》。”從那時開始,瓊瑤走進了我的生命。
十五歲時的我,是個極纖瘦的憂傷少女,更兼多愁善感,已經讀完了《窗外》,接著是《煙雨濛濛》、《菟絲花》、《幾度夕陽紅》,以及《海鷗飛處》、《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等等,沒錯過任何一部瓊瑤小說。同學半戲謔半認真的對我說:“你真的很像瓊瑤小說的女主角耶!”這被我當成了稱讚,因為那時候,這便是美好、詩意、柔弱與愛情的象徵。因為迷戀瓊瑤,也愛上了她在書中引用的那些古典詩詞,更激發了我提筆寫作的欲望。是的,我確實是因為她才開啟了創作之路的。在初期的生澀摸索中,只能模仿瓊瑤,希望可以像她,確實也有些像她。直到一個好友質問:“你只能像瓊瑤,永遠無法變成瓊瑤。你又何必寫小說?我們已經有瓊瑤啦。”這幾句話給我很深的刺激,使我毅然終止模仿,開始尋找自己的題材和語言。這幾句話也說明了瓊瑤的非比尋常,以及難以企及的成就。瓊瑤就是瓊瑤,你可以模仿她,卻永遠無法變成她。
許多年過去了,瓊瑤不僅在華人地區建立了小說的愛情王國,更成為兩岸三地的影視巨子,就算是不愛閱讀的新世代,也和《還珠格格》電視劇一起長大了。將近五十年來,瓊瑤始終在華人大眾文學的版圖上,占有那么遼闊而重要的位置。雖然曾經飽受所謂正統評論者的抨擊,卻一點也沒有減褪她的光環,因為千千萬萬的讀者,熱烈的表達了擁戴與支持。
近年來我和大學學生在課堂上重讀瓊瑤,我們發現了早期的瓊瑤與大家想像或認識的並不相同。就以《煙雨濛濛》這部作品來說,與其說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女性的自覺與抗爭。與貧窮的抗爭,對父權的抗爭,女主角依萍爭取的是平等與尊嚴,她和男主角書桓討論經典文學的閱讀,展現出瓊瑤看待自己與創作的審美觀,其實並不通俗,更不會是羅曼史,她是非常文學,相當嚴肅的。至於日後是什麼因素,使得她傾向於通俗,這該又是另一個漫長的故事了。
而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記得,依萍如暗夜火炬般炯炯的目光,燃亮了反叛的靈魂,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寬恕與等待。
著名作家·張曼娟
那一年,我五歲,初初識字,每個月都和母親一起等待著台南的伯父、伯母寄剪報來。我家沒訂報紙,那個年代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訂報的能力,因此,每當一個月份的剪報寄來,母親總是很高興。她一張張攤開那些報頁,坐在窗邊迫不及待地閱讀著,有時候臉頰泛紅,有時候淺淺微笑,有時候眉頭深鎖,有時候悄悄垂淚,年輕的母親看來特別美麗,表情那樣豐富,我好奇地倚在她身邊,問她在看什麼?母親像是從夢中醒來,恍惚地望著我說:“我在看瓊瑤的小說,《紫貝殼》。”從那時開始,瓊瑤走進了我的生命。
十五歲時的我,是個極纖瘦的憂傷少女,更兼多愁善感,已經讀完了《窗外》,接著是《煙雨濛濛》、《菟絲花》、《幾度夕陽紅》,以及《海鷗飛處》、《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等等,沒錯過任何一部瓊瑤小說。同學半戲謔半認真的對我說:“你真的很像瓊瑤小說的女主角耶!”這被我當成了稱讚,因為那時候,這便是美好、詩意、柔弱與愛情的象徵。因為迷戀瓊瑤,也愛上了她在書中引用的那些古典詩詞,更激發了我提筆寫作的欲望。是的,我確實是因為她才開啟了創作之路的。在初期的生澀摸索中,只能模仿瓊瑤,希望可以像她,確實也有些像她。直到一個好友質問:“你只能像瓊瑤,永遠無法變成瓊瑤。你又何必寫小說?我們已經有瓊瑤啦。”這幾句話給我很深的刺激,使我毅然終止模仿,開始尋找自己的題材和語言。這幾句話也說明了瓊瑤的非比尋常,以及難以企及的成就。瓊瑤就是瓊瑤,你可以模仿她,卻永遠無法變成她。
許多年過去了,瓊瑤不僅在華人地區建立了小說的愛情王國,更成為兩岸三地的影視巨子,就算是不愛閱讀的新世代,也和《還珠格格》電視劇一起長大了。將近五十年來,瓊瑤始終在華人大眾文學的版圖上,占有那么遼闊而重要的位置。雖然曾經飽受所謂正統評論者的抨擊,卻一點也沒有減褪她的光環,因為千千萬萬的讀者,熱烈的表達了擁戴與支持。
近年來我和大學學生在課堂上重讀瓊瑤,我們發現了早期的瓊瑤與大家想像或認識的並不相同。就以《煙雨濛濛》這部作品來說,與其說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女性的自覺與抗爭。與貧窮的抗爭,對父權的抗爭,女主角依萍爭取的是平等與尊嚴,她和男主角書桓討論經典文學的閱讀,展現出瓊瑤看待自己與創作的審美觀,其實並不通俗,更不會是羅曼史,她是非常文學,相當嚴肅的。至於日後是什麼因素,使得她傾向於通俗,這該又是另一個漫長的故事了。
而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記得,依萍如暗夜火炬般炯炯的目光,燃亮了反叛的靈魂,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寬恕與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