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烯醚萜類化合物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高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烯醚萜類化合物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研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高坤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選擇生命力強的忍冬科植物,從中分離並發現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物質,是本項目的立項依據和研究目標。忍冬科植物富含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申請者已從忍冬科的一種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中分離鑑定了一些結構特異的環烯醚萜類成分,並開展了這些化合物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本項目擬進一步挖掘穿心莛子藨和莛子藨屬其他兩個種中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環烯醚萜類成分,並進行相關的生物學特性研究,以1,3-β-D-葡聚糖合成酶為靶標進行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篩選,同時採用計算機輔助手段,進行活性化合物的最佳化設計及結構修飾,從而發現有潛力的天然的或經結構修飾的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先導化合物,為自主創新的植物源殺菌劑的開發奠定理論基礎和物質基礎。環烯醚萜類作為抗植物病原真菌的候選化合物尚屬首次。
結題摘要
本項目選擇生命力極強的忍冬科植物,從中分離並發現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環烯醚萜類等活性物質。首先對采自甘肅宕昌的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中大極性部位的環烯醚萜及其苷進行了分離,並鑑定了其中35個化合物的結構,其中有14個環烯醚類化合物,而4個為新結構的環烯醚類,利用Gaussian 98軟體計算旋光度確定了具有新穎骨架的環烯醚類化合物1和3的絕對構型。對它們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進行了評估。 對采自甘南的莛子藨(Triosteum pinnatifidum)及采自南方的一些抗植物病原菌植物全草進行了活性跟蹤的分離分析,並對分離得到的部分化合物進行了結構修飾和抗植物病原真菌、細菌以及體外細胞毒活性測試,發現了一些較有開發潛力的抗植物病原菌的其他類型的化合物,並進行了結構修飾和構效關係探討。 以植物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細菌為供試靶標生物,篩選了68科125種植物材料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供試的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有12種,包括:荔枝霜疫霉病菌、黃瓜疫霉病菌、水稻紋枯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番茄小核菌、荔枝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稻瘟病菌、香蕉枯萎病菌4號小種、西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供試的重要的植物病原細菌有3種,包括:水稻白葉枯菌、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菌和菸草青枯菌。篩選到一些對不同病原菌有很強的針對性的抗菌植物。 研究成果發表論文16篇,其中15篇SCI收錄論文,申請發明專利3項,1項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