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合作構想,日本已故首相太平正芳1978年首次正式提出。在這之前,1963年日本財界發表 《關於太平洋經濟合作的方向》 報告,提出太平洋地區經濟已開發國家應該加強經濟交流。1965年,在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召開的 “開發中國家貿易和開發”會議上,一橋大學的小島教授提出了 《環太平洋共同市場和東南亞》 報告書,提出太平洋地區經濟發達的國家應仿效歐洲共同體,建立太平洋自由貿易區。1966—1977年,日本民間和官方一直對“環太平洋合作構想”這一課題,加緊調查和研究。1978年,太平正芳提出 “環太平洋合作構想” 後,成立了日本環太平洋合作研究小組。1980年5月,這個小組提出最終報告,列舉了 “環太平洋合作構想” 的5項課題: (1) 增進相互理解; (2) 海洋開發和資源方面的合作; (3) 推進產業調整; (4) 充實經濟合作和促進對外投資;(5) 討論貨幣問題和改善金融市場。1982年,日本首相鈴本善幸在檀香山發表“太平洋時代的來臨”講話,強調環太平洋的合作,是要把太平洋地區變成 “和平的海”、“自由的海”、“多樣的海”、“互惠的海”和“開放的海”。中曾根任日本首相後,進一步加緊關於“環太平洋合作構想”的研究。1985年1月,中曾根訪問大洋洲4國時,在同澳大利亞總理霍克的談話中,第一次明確地闡述了“環太平洋合作構想”的4項原則:在經濟、文化、技術等領域進行合作; 以東協國家為主導進行合作; 以民間為主推行合作; 以及太平洋合作在體制上是開放的,不是排他的。“環太平洋合作構想 “先後得到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各國不同程度的支持,加拿大等國還建立了環太平洋合作研究小組,但是,大多數國家持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