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考古學-理論與實踐
- 又名:理論與實踐
- ISBN:9787301212530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13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 夏正楷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12530
上架時間:2012-12-13
出版日期:2012 年9月
開本:16開
頁碼:339
版次:1-1
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總論
快速導航
內容簡介目錄評論交流
內容簡介
《環境考古學-理論與實踐》根據近年來國內外環境考古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作者多年來在科研中積累的資料編寫而成。全書近40萬字,分為九章,主要論述環境考古學的理論基礎;地球表層各層圈對古代人類的影響及人類的回響;自然環境對人類文化的綜合效應以及人類在不同發展階段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等方面內容。環境考古學研究,不僅有助於解釋古代人類的行為和文化特徵,了解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環境背景,而且通過對過去人地關係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揭示現今人地關係的形成機制,以史為鑑,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環境考古學-理論與實踐》可供大學考古系、地理學、地質學和環境科學系的有關專業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教師作為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使用,也可供考古文博領域的相關研究人員參考。
目錄
《環境考古學-理論與實踐》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環境考古學的性質、任務和研究內容
一、環境考古學的性質和任務
二、環境考古學的研究內容
三、環境考古學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環境考古學的發展歷史
一、環境考古學的誕生
二、環境考古學的發展階段
第三節中國環境考古學的發展歷史
一、萌芽時期(20世紀20-60年代)
二、發展時期(20世紀70-90年代)
三、新的發展階段(21世紀以來)
第四節環境考古學研究的方法論
一、區域分析
二、時間尺度
三、二元論
第二章環境考古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第二節人類生態系統概念的提出
.第三節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一、人類生存環境
二、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三、人類對環境的適應
四、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節古代人類生態系統
第三章第四紀人類生態系統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第四紀氣候演變
一、第四紀前全球氣候的基本面貌
二、第四紀全球氣候
第二節人類的誕生與進化
一、人類的誕生
二、人類及其文化的演進序列
第三節第四紀人類生態系統的形成與發展
一、萌芽階段
二、發展階段
三、形成階段
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第一節古代人類活動的地貌背景
一、地貌在人類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二、遺址的古地貌環境分析
三、人類對棲息地的選擇
四、地貌演變與人類活動
五、古代人類遷徙通道的地貌背景
第二節古代人類與氣候環境
一、氣候在人類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二、古氣候的重建
三、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
四、人類對氣候變化的適應
五、不同氣候變化模式下的人類回響
第三節人類與水環境
一、水在人類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二、古代水環境狀況的重建
三、古代人類與水環境
四、水環境變化對古代人類的影響和人類的文化適應
第四節人類與生物界
一、生物界
二、生物界在人類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三、古代人類棲息地周邊生物面貌的重建
四、生物界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
五、生物界的變化
六、生物界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和人類回響
第五節人類與土地
一、土地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二、古地面和古耕地的識別
三、土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四、土地性質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六節人類與岩石圈
一、岩石圈在人類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二、古代人類對岩石圈的利用
三、黃土堆積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中的特殊地位
四、岩石圈組成的區域差異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五章生態系統與考古學文化
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綜合效應
一、生態環境的整體性
二、內部自我調節機制
三、放大效應
四、人地互動機制
第二節考古學文化
一、考古學文化和文化類型
二、劃分依據
三、文化區系
第三節考古文化與地理環境
一、環境對器物形制的影響
二、考古學文化分布的環境背景
三、文化演替的環境背景
第四節聚落形態與環境
一、聚落與聚落形態
二、聚落考古
三、聚落形態與環境
第六章人類與自然災害
第一節自然災害
第二節洪水災害
一、洪水的概念
二、洪水沉積物
三、古洪水分析
四、洪水對人類的影響
五、洪水成災的區域差異
第三節史前地震
一、概念
二、地震災害
三、古地震的識別和烈度計算
四、史前古地震對人類的影響
第七章舊石器時代的人地關係研究
第一節人類起源
一、人類的起源地
二、人類起源與第四紀初的環境變化
第二節從猿到人的生物生態適應
一、人類的形態學特徵
二、人類的生物生態適應
第三節從猿到人的文化生態適應
一、工具的使用與製造
二、火的獲取和使用
三、生產方式的改進
四、人類的遷徙
第四節“舊石器時代晚期革命”的環境背景
一、舊石器時代晚期革命
二、“舊石器時代晚期革命”的環境背景
三、中國舊石器中一晚期文化過渡
第五節新-舊石器文化過渡的環境背景
一、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過渡
二、新-舊石器文化過渡的環境背景
三、中國新-舊石器文化過渡的環境背景
第八章新石器文化演進與全新世環境
第一節新石器時代的特徵
一、新石器文化的標誌
二、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中國新石器文化形成與發展的環境背景
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二、中國新石器時代不同階段的環境特徵
第三節農業起源
一、末次冰消期“收穫經濟”的出現
二、農業的起源
三、有關農業起源的假說
第四節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同一性和區域差異
一、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同一性
二、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區域差異
三、區域間文化交流
第九章華夏文明孕育和起源的環境背景
第一節文明的定義
一、文明
二、六大文明
第二節華夏文明的孕育
一、文明要素的出現
二、中國華夏文明孕育時期的社會經濟面貌
三、華夏文明孕育時期的環境
第三節不同區域文明化進程的差異
一、燕遼地區的文明化進程
二、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化進程
三、長江中游地區的文明化進程
四、黃河下游海岱地區的文明化進程
五、黃河上游甘青地區的文明化進程
六、中原地區的文明化進程和華夏文明的誕生
第四節中國文明化進程出現區域性差異的原因
一、4200年氣候突變事件的記錄
二、中國4000年異常洪水事件
三、中原地區文明進程延續不斷的原因分析
四、中原以外地區文明化進程中斷的原因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