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統計套用(200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環境統計套用》是200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劍虹、楊保華、鄧子云。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環境統計套用
所屬類別
教材 >> 高職 >> 高職環保
作者:陳劍虹、楊保華、鄧子云 編
出版日期:2005年7月 書號:7-5025-7147-7
開本: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320頁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環境數據、環境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環境評價統計、環境預測統計、環境污染物毒性評定統計、環境研究設計、環境統計的計算機化等7章內容,以介紹通用性強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和研究設計為主,可基本滿足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分析環境問題和開展環境研究的需要。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及高職高專院校環境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環境保護管理與技術工作者的參考工具書。

目錄

1環境數據1
11數據類型1
111計量數據1
112計數數據1
113等級數據2
114數據的轉化2
12數據分布2
121連續型2
122離散型2
13數據收集2
131大氣污染的數據收集3
132水體污染的數據收集4
133全球環境監測系統4
14數據整理5
141統計表5
142統計圖7
143統計表、統計圖的計算機製作9
思考題16
2環境數據的統計與分析19
21數據統計與分析的基本範疇19
211總體與樣本19
212參數與統計量19
213變異與誤差20
22常用的統計指標20
221平均數20
222變異數25
223相對數27
23環境樣本特徵推斷29
231樣本特徵推斷的理論基礎——常態分配29
232樣本特徵推斷30
24參數估計32
241總體均數區間估計的理論基礎——t分布33
242總體均數的區間估計34
243總體率的區間估計35
25顯著性檢驗36
251顯著性檢驗的含義與一般步驟36
252兩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37
253多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F檢驗44
254兩率差異的顯著性檢驗49
255多率的差異顯著性檢驗——行×列的χ2檢驗56
256配對計數資料的差異顯著性檢驗——χ2檢驗57
26直線相關與直線回歸59
261直線相關59
262相關係數的顯著性檢驗62
263直線回歸62
27環境數據統計與分析的計算機處理66
271均數66
272中位數69
273變異數71
274樣本特徵推斷71
275顯著性檢驗75
276直線相關與直線回歸86
28可疑值的取捨89
思考題90
3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統計94
31污染源綜合評價94
311等標指數法94
312排毒指數法96
313環境影響潛在指數法97
314三類污染源評價方法的比較98
315污染源綜合評價指數的套用98
32大氣環境質量評價100
321大氣質量常規評價方法100
322大氣質量評價拓展研究——城市空氣SO2及煙塵污染統計研究102
33水環境評價106
331綜合污染指數106
332布朗水質指數(WQI)106
333羅斯(SLRoss)水質指數106
334內梅羅(NLNemerow)污染指數108
335有機物綜合評價指數109
34土壤評價109
341污染指數法109
342綜合指數法110
343指數分級110
思考題110
4環境質量預測評價統計112
41大氣環境影響的統計預測113
411高架連續點源擴散模式——高斯模式113
412地面連續點源擴散模式114
413熏煙型擴散模式115
414顆粒物擴散模式115
415預測參數的估算116
42水環境影響的統計預測117
421水環境影響預測的污染物、模型、參數的確定117
422持久性污染物擴散預測122
423非持久性污染物擴散預測125
43聲環境影響統計預測127
431預測點和預測量127
432噪聲的衰減127
433預測模式131
434工業設備和典型環境的噪聲概況132
44土壤環境統計預測133
441土壤污染物累積和污染預測133
442土壤退化預測135
思考題138
5環境污染物毒性評定統計139
51急性毒性評定的統計分析139
511機率單位法 141
512面積法147
513點斜法148
514移動平均法151
515序貫法153
516急性毒性的差異顯著性檢驗 154
517半數效量與半數致死量的套用156
52聯合作用評定的統計分析161
521比值法161
522效應圖解法162
523等機率和曲線法163
53污染物動力學的統計分析164
531污染物動力學概述164
532污染物動力學研究實例169
思考題174
6環境研究的設計177
61調查設計177
611調查的類型177
612調查的樣本含量估計178
613調查的樣本抽取185
62實驗設計191
621完全隨機設計193
622配對設計194
623配伍組設計195
624平衡不完全配伍組設計198
625交叉設計207
626析因設計210
627拉丁方設計219
628不完全拉丁方設計222
629分割設計224
6210系統分組設計227
6211正交設計229
63環境研究中的系統誤差234
思考題235
7環境數據處理軟體套用237
71環境數據分析237
711標準曲線計算237
712回歸直線238
72環境評價241
721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系統241
722其他環境評價軟體246
73環境保護管理247
731全國城市環境綜合考核247
732其他環境保護管理軟體267
附錄268
附表 1標準正態曲線下的面積表268
附表 2t值表269
附表 31百分率的可信區間270
附表 32百分率的可信限(50≤n≤100)274
附表 33百分率的可信限(100≤n≤1000)275
附表 4F界值表(方差齊性檢驗用)276
附表 51(1)F值表(方差分析用)277
附表 52(2)F值表(方差分析用)278
附表 53(3)F值表(方差分析用)280
附表 54(4)F值表(方差分析用)281
附表 6q界值表282
附表 7χ2界值表283
附表 8相關係數r界值表284
附表9百分率p與機率單位對照表287
附表10加權係數表289
附表111(1)用移動平均法計算LD50及可信區間(一)290
附表111(2)用移動平均法計算LD50及可信區間(一)291
附表111(3)用移動平均法計算LD50及可信區間(一)292
附表111(4)用移動平均法計算LD50及可信區間(一)293
附表112(1)用移動平均法計算LD50及可信區間(二)294
附表112(2)用移動平均法計算LD50及可信區間(二)295
附表112(3)用移動平均法計算LD50及可信區間(二)296
附表112(4)用移動平均法計算LD50及可信區間(二)297
附表12(1)均數抽樣時所需樣本量298
附表12(2)均數抽樣時所需樣本量298
附表13(1)率抽樣時所需樣本量299
附表13(2)率抽樣時所需樣本量299
附表14配對比較(t檢驗)時所需樣本含量300
附表15兩樣本均數比較(t檢驗)時所需樣本含量301
附表16(1)兩樣本率比較時所需樣本含量(單側)302
附表16(2)兩樣本率比較時所需樣本含量(雙側)302
附表17(1)單因素多組均數的樣本量303
附表17(2)單因素多組均數的樣本量304
附表17(3)單因素多組均數的樣本量305
附表18r與z值換算表306
附表191隨機數字表307
附表192隨機排列表(n=20)308
附表201T界值表(配對比較的符號秩和檢驗用)308
附表202(1)T界值表(兩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用)310
附錄202(2)T界值表(兩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用)311
參考文獻31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