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生物需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一方面,其生存時時刻刻都在受到環境的制約和影響,面對已然改變了的環境,絕大部分生物均能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從而在適應中達到物種發展與進化的目的;另一方面,環境也會因為生物的存在而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在環境變化與生物適應進化的互動發展中,生命得以延續。本書全面、系統地從巨觀到微觀,多角度、深層次地探討了全球環境變化及環境改變與生物進化的關係等問題。共分六章,包括環境與全球環境問題、環境因子與生物、物種形成與進化、人類活動與生物進化、生物在分子和微觀水平上的進化,最後論述了自然保護區與生物的生存發展。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生態學、保護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參考書,也適合從事環境保護和生物保護工作的人員閱讀。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生態學、保護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參考書,也適合從事環境保護和生物保護工作的人員閱讀。
目錄
1 環境與全球環境問題
1.1 概述
1.1.1 環境
1.1.2 全球環境問題
1.2 大氣環境問題
1.2.1 全球氣候變暖
1.2.2 臭氧層破壞
1.2.3 大氣污染與酸雨
1.3 水環境問題
1.3.1 淡水危機
1.3.2 水體污染
1.4 土地環境問題
1.4.1 土地荒漠化
1.4.2 土壤污染
1.5 生態環境問題
1.5.1 森林面積減少
1.5.2 生物多樣性喪失加劇
2 環境因子與生物
2.1 環境因子與生物概述
2.1.1 環境因子
2.1.2 環境因子作用的特點
2.1.3 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2.2 光與生物
2.2.1 光照強度與生物的適應
2.2.2 光質與生物的適應
2.2.3 光照周期與生物的適應
2.3 溫度與生物
2.3.1 溫度的生態作用
2.3.2 溫度節律對生物的影響
2.3.3 極端溫度對生物的影響與生物的適應
2.4 水與生物
2.4.1 水的生態作用
2.4.2 植物對水的適應
2.4.3 動物對水的適應
2.5 土壤與生物
2.5.1 土壤的概念
2.5.2 土壤的生態意義
2.5.3 土壤物理性質對生物的影響
2.5.4 土壤化學性質對生物的影響
2.5.5 土壤生物對生物的影響
2.6 大氣與生物
2.6.1 空氣主要組成成分的生態作用
2.6.2 風對生物的影響
2.7 地形與生物
2.7.1 坡向對生物的影響
2.7.2 坡度對生物的影響
2.7.3 坡位對生物的影響
2.7.4 海拔高度對生物的影響
2.8 生物與生物間的關係
2.8.1 種內關係
2.8.2 種間關係
3 物種形成與進化
3.1 生物進化理論
3.1.1 拉馬克的生物進化理論
3.1.2 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
3.1.3 現代達爾文主義
3.1.4 分子進化中性學說
3.1.5 非線性進化生物學
3.1.6 進化理論的未來發展
3.2 物種形成
3.2.1 物種概念
3.2.2 物種形成
3.3 協同進化
3.3.1 協同進化的概念
3.3.2 捕食者與被食者的協同進化
3.3.3 植物與植食性動物的協同進化
3.3.4 傳粉的協同進化
3.3.5 寄生物與寄主的協同進化
3.4 動物行為生態與進化
3.4.1 動物進化規律
3.4.2 動物的儲食行為與進化
3.4.3 動物的利他行為與進化
3.4.4 動物的生殖合作行為與進化
3.4.5 動物的通訊行為與進化
3.5 植物繁殖生態與進化
3.5.1 植物繁殖類型
3.5.2 植物繁殖節律與適應進化
3.5.3 種子擴散和休眠的進化意義
4 人類活動與生物進化
4.1 生物對棲息生境變化的進化適應對策
4.1.1 生境減少和破碎化對生物的影響與生物的適應
4.1.2 生境退化和污染對生物的影響與生物的適應
4.2 外來入侵種與生物進化
4.2.1 外來種入侵的途徑和機理
4.2.2 生物入侵與適應性進化
4.3 遺傳保護與生物進化
4.3.1 遺傳保護的含義
4.3.2 遺傳保護的途徑及存在問題
4.3.3 瀕危物種的遺傳保護
5 生物在分子和微觀水平上的進化
5.1 進化的分子基礎
5.1.1 生命的分子系統進化樹
5.1.2 生命的進化機制
5.1.3 基因的結構與功能
5.1.4 DNA序列的突變
5.1.5 密碼子使用頻率
5.2 生物大分子進化和分子系統學
5.2.1 生物大分子進化的概念
5.2.2 生物大分子進化的特點
5.2.3 生物大分子進化的中性理論
5.2.4 分子系統學和分子系統樹
5.2.5 分子鐘假說
5.3 生物在微觀水平上的進化
5.3.1 微觀進化的概念
5.3.2 生物微觀進化的單位——無性繁殖系和種群
5.3.3 種群的遺傳結構
5.3.4 影響基因頻率的因素
5.3.5 現代綜合進化論與自然選擇
5.3.6 微觀進化在生物進化中的意義
6 自然保護區與生物的生存發展
6.1 自然保護區概述
6.1.1 自然保護區的定義及分類
6.1.2 世界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現狀
6.1.3 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的發展
6.1.4 我國自然保護區現狀
6.2 自然保護區是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地
6.3 自然保護區是保存生物基因的基因庫
6.4 自然保護區是瀕危物種再繁殖的基地
參考文獻
1.1 概述
1.1.1 環境
1.1.2 全球環境問題
1.2 大氣環境問題
1.2.1 全球氣候變暖
1.2.2 臭氧層破壞
1.2.3 大氣污染與酸雨
1.3 水環境問題
1.3.1 淡水危機
1.3.2 水體污染
1.4 土地環境問題
1.4.1 土地荒漠化
1.4.2 土壤污染
1.5 生態環境問題
1.5.1 森林面積減少
1.5.2 生物多樣性喪失加劇
2 環境因子與生物
2.1 環境因子與生物概述
2.1.1 環境因子
2.1.2 環境因子作用的特點
2.1.3 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2.2 光與生物
2.2.1 光照強度與生物的適應
2.2.2 光質與生物的適應
2.2.3 光照周期與生物的適應
2.3 溫度與生物
2.3.1 溫度的生態作用
2.3.2 溫度節律對生物的影響
2.3.3 極端溫度對生物的影響與生物的適應
2.4 水與生物
2.4.1 水的生態作用
2.4.2 植物對水的適應
2.4.3 動物對水的適應
2.5 土壤與生物
2.5.1 土壤的概念
2.5.2 土壤的生態意義
2.5.3 土壤物理性質對生物的影響
2.5.4 土壤化學性質對生物的影響
2.5.5 土壤生物對生物的影響
2.6 大氣與生物
2.6.1 空氣主要組成成分的生態作用
2.6.2 風對生物的影響
2.7 地形與生物
2.7.1 坡向對生物的影響
2.7.2 坡度對生物的影響
2.7.3 坡位對生物的影響
2.7.4 海拔高度對生物的影響
2.8 生物與生物間的關係
2.8.1 種內關係
2.8.2 種間關係
3 物種形成與進化
3.1 生物進化理論
3.1.1 拉馬克的生物進化理論
3.1.2 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
3.1.3 現代達爾文主義
3.1.4 分子進化中性學說
3.1.5 非線性進化生物學
3.1.6 進化理論的未來發展
3.2 物種形成
3.2.1 物種概念
3.2.2 物種形成
3.3 協同進化
3.3.1 協同進化的概念
3.3.2 捕食者與被食者的協同進化
3.3.3 植物與植食性動物的協同進化
3.3.4 傳粉的協同進化
3.3.5 寄生物與寄主的協同進化
3.4 動物行為生態與進化
3.4.1 動物進化規律
3.4.2 動物的儲食行為與進化
3.4.3 動物的利他行為與進化
3.4.4 動物的生殖合作行為與進化
3.4.5 動物的通訊行為與進化
3.5 植物繁殖生態與進化
3.5.1 植物繁殖類型
3.5.2 植物繁殖節律與適應進化
3.5.3 種子擴散和休眠的進化意義
4 人類活動與生物進化
4.1 生物對棲息生境變化的進化適應對策
4.1.1 生境減少和破碎化對生物的影響與生物的適應
4.1.2 生境退化和污染對生物的影響與生物的適應
4.2 外來入侵種與生物進化
4.2.1 外來種入侵的途徑和機理
4.2.2 生物入侵與適應性進化
4.3 遺傳保護與生物進化
4.3.1 遺傳保護的含義
4.3.2 遺傳保護的途徑及存在問題
4.3.3 瀕危物種的遺傳保護
5 生物在分子和微觀水平上的進化
5.1 進化的分子基礎
5.1.1 生命的分子系統進化樹
5.1.2 生命的進化機制
5.1.3 基因的結構與功能
5.1.4 DNA序列的突變
5.1.5 密碼子使用頻率
5.2 生物大分子進化和分子系統學
5.2.1 生物大分子進化的概念
5.2.2 生物大分子進化的特點
5.2.3 生物大分子進化的中性理論
5.2.4 分子系統學和分子系統樹
5.2.5 分子鐘假說
5.3 生物在微觀水平上的進化
5.3.1 微觀進化的概念
5.3.2 生物微觀進化的單位——無性繁殖系和種群
5.3.3 種群的遺傳結構
5.3.4 影響基因頻率的因素
5.3.5 現代綜合進化論與自然選擇
5.3.6 微觀進化在生物進化中的意義
6 自然保護區與生物的生存發展
6.1 自然保護區概述
6.1.1 自然保護區的定義及分類
6.1.2 世界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現狀
6.1.3 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的發展
6.1.4 我國自然保護區現狀
6.2 自然保護區是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地
6.3 自然保護區是保存生物基因的基因庫
6.4 自然保護區是瀕危物種再繁殖的基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