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學重大理論問題論爭

環境法學重大理論問題論爭

《環境法學重大理論問題論爭》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樹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法學重大理論問題論爭
  • 作者:王樹義
  • 類別:法律圖書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203958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環境法學作為一個只有四十多年發展歷史的新興法學學科,從其產生之初,在許多理論問題上就存在爭論。隨著環境法治和環境法學的不斷發展,老的爭論尚未結束,新的爭鳴又已出現。本書旨在梳理環境法學界爭鳴較多的一些理論問題,力求比較全面地介紹學者們在這些問題上的不同認識、看法、觀點或主張,展示他們在這些問題上的見解和思考,介紹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立場和方法,為進一步推動、繁榮環境法學的學術研究和探討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作者簡介

王樹義,男,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財經大學特聘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7年被《今日中國》評為“影響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的百位法學家”。長期從事環境法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任*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基地主任。在《中國法學》《中國軟科學》《國外社會科學》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了《俄羅斯生態法》《環境法基本理論研究》等學術著作,主編《環境法學文庫》《環境司法文庫》等系列叢書,主持各類科研項目數十項,曾任《環境保護法》修改研究、《土壤污染防治法》和《長江保護法》起草研究專家組組長。

圖書目錄

專題一 環境法的名稱和概念之論爭
一 環境法名稱的不同主張及主要理由
(一)環境法名稱的不同主張
(二)環境法名稱問題上的基本觀點
二 環境法名稱論爭聚焦
三 環境法概念的不同認識及主要理由
(一)國內學者關於環境法概念的不同認識及理由
(二)國外學者關於環境法概念的不同認識及理由
四 環境法概念論爭聚焦
(一)國內學者在環境法概念上的主要不同認識
(二)外國學者在環境法概念上的不同認識
參考文獻
專題二 環境法調整對象之論爭
一 環境法調整對象之學術考察
(一)階段:觀點亮出,分歧初現
(二)第二階段:論證深入,爭論激烈
(三)第三階段:分歧依舊,分頭推進
(四)第四階段:表述模糊,尚待觀察
二 環境法調整對象之論爭聚焦
(一)概念分歧
(二)語境差異
(三)研究進路迥異
三 環境法調整對象關涉之重大理論問題
(一)環境法部門法地位
(二)環境法體系
(三)環境法律關係主體
結語
參考文獻
專題三 環境權問題之論爭
一 我國環境權研究的歷史分期
(一)萌芽期(1981—1999年)
(二)發展期(2000—2009年)
(三)回落(衰退)期(2010—2016年)
(四)沉澱期(2017年至今)
二 環境權研究之“學說彙纂”
(一)環境權肯定說
(二)環境權否定說
三 環境權研究中的主要爭點
(一)環境公共利益與環境權的關係
(二)環境權的主體
(三)環境權的內容關於環境權的權利內容,主要存在以下三個觀點
(四)環境權的性質
(五)環境權的可訴性
四 環境權研究之展望
(一)進一步明晰環境權的概念
(二)環境權的類型化研究
(三)環境權的司法救濟問題
(四)環境權的本土化研究
參考文獻
專題四 環境法是否獨立法律部門之論爭
一肯定說:環境法乃獨立之法律部門
(一) 20世紀80年代:百花齊放共一春,極力擺脫經濟法
(二) 20世紀90年代:百舸爭流漸一統,對象、方法加其他
(三) 21世紀初期:教材眾口一詞,強調自身特徵,理由大同小異
(四) 2011年以來,獨立聲調漸低,開始強調聯合,部分呼籲“回歸”
二否定說: 環境法非獨立之法律部門
經濟法說
(二)公法說/行政法說
(三)非獨立部門說
(四)法域說/領域法說
三第三種聲音:環境法廣狹之區別
四總結與思考
參考文獻
專題五環境法法 典化問題之論爭
一環境法法典化的理論和實踐發展
(一)國外環境法典編纂的理論和實踐
(二)國內環境法典編纂的理論推進
二環境法法 典化論爭聚焦
(一)論爭之一:環境法法典化有無必要
(二)論爭之二:環境法是否具備法典化的條件
(三)論爭之三:環境法法典化應當選擇何種模式
(四)論爭之四:環境法典的體例和規範對象
(五)論爭之五:環境法典的比較法研究及其借鑑
三環境法法典化之未來展望
(一)推動環境法的法典化有其必要性
(二)環境法法典化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三)“適度法典化”思路下環境法典的模式選擇
(四)分階段、分步驟的法典編纂路徑(五)未來環境法典與單行法的關係
參考文獻
專題六環境公 益訴訟原告資格之論爭
一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理論基礎及主體呈現
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理論基礎
(二)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主體呈現
二環境公 益訴訟原告資格的論爭焦點
(一)是否應當賦予行政機關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原告資格?
(二)是否應當賦予檢察機關原告資格?
(三)是否應當賦予公民個人原告資格?
(四)是否應當賦予自然物原告資格?
三環境公 益訴訟原告資格的實踐檢視
(一)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實踐歷程
(二)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實踐擴展
四環境公 益訴訟原告資格的研究展望
(一)擴展環境公益訴訟中社會組織的範圍
(二)賦予公民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
(三)明確海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
參考文獻
專題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之論爭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制度研究的焦點問題
(一)國益說難以自圓其說,反對者越來越多
(二)現有制度依據政策性過強、法的規範性不足
(三)現有制度(《改革方案》)設計的內在矛盾日益受到學界的關注
(四)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吸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觀點日益成為學界的主流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研究的主要學術分歧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性質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訴權基礎
三生態環境損 害賠償訴訟制度研究的延展與趨勢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制度的法律化研究
(二)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為重要訴訟類型的中國環境訴訟專門立法研究
(三)關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貴任實現問題的研究
參考文獻
專題八生態環境修復責任法律性質之論爭
一生態環境修復相關概念及法律內涵
(一)“生態恢復”與“生態修復”
(二)“生態修復”與“環境修復”
(三)生態環境修復一 中國語境下的創新
二生態環境修 復責任的法律性質論爭聚焦
生態環境修復責任與恢復原狀責任的關係之辨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與生態環境修復責任的關係之辨
(三)生態環境修復責任性質之爭
三生態環境修 復責任的邊界及定位
(一)生態環境修復責任邊界的確認
(二)環境修復責任在責任體系中的定位
專題九環境法學研究方法之論爭
一環境法學研究方法論之爭
(一)研究範式之爭
(二)邏輯起點之爭
(三)生態化論之爭
二環境法學研究方法之爭
(一)傳統研究方法之爭
(二)特有研究方法之爭
三總結與思考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