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悲觀主義

環境悲觀主義,強調嚴重的環境污染、急劇增長的世界人口,資源能源的短缺及其對世界經濟成長的決定性制約而給世界經濟發展和社會前景帶來危機的環境理論。有“計算機化的馬爾薩斯”、“現代馬爾薩斯主義”之稱。早在20世紀60年代,因嚴重的環境污染引起世界性警覺,極端的環境悲觀主義者就主張放棄現代文明,回復到原始狀態,但這一理論影響甚微。1968年4月,義大利、瑞士、日本、美國、聯邦德國等10餘個國家的30多位專家集會於義大利,由A.佩切伊博士主持,討論人類當前和未來面臨的困境,並於會後成立了著名的羅馬俱樂部。該團體相繼發表了10多份報告,《增長的極限》是其中第一份報告,並被認為是環境悲觀主義的代表作之一。之後,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1980年的預測分析報告:《公元2000年的地球》也具明顯悲觀主義傾向,1981年美國出版的《熵:一種新世界觀》則是從哲學上總結環境悲觀主義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