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背景
2003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以下簡稱“《環評法》”)正式實施。《環評法》第六條規定“國家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資料庫和評價指標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對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技術規範進行科學研究,建立必要的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科學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建立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資料庫和評價指標體系。”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任務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被明確下來,環評基礎資料庫的建設工作也從此正式開始。
我國每年審批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約30多萬個,每一個環境影響評價的分析、預測、評估等環節都離不開基礎數據的支撐。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共享機制不健全,全國1000多家環評單位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獲取有關數據。數據質量參差不齊,數據標準難以統一,數據收集耗時長,成本高。同時,環評過程中積累的大量數據資源,也因缺乏共享機制,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在社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相關要求,以推進環評基礎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為目標,研究制定環評數據共享制度和可持續更新機制,環評核心數據採集、共享管理辦法等。建立健全環評資料庫標準規範體系,完成覆蓋戰略環評、規劃環評、區域環評和主要行業建設項目的環評指標體系、基礎資料庫及會商平台的建設。
持續開展國家級環評核心基礎數據資源的整合集成與建庫,開展基礎資料庫建設相關標準研究和共享機制研究。面向“十二五”環保重大套用,開展環評數據資源的深度利用研究,以環評基礎數據的四化(系統化、標準化、可視化、智慧型化)推進環評基礎數據支撐能力,提升智慧型環評的套用水平。會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
為進一步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水平,應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基礎資料庫建設,夯實環評數據基礎,提高環評數據共享和利用水平。
總體設計
環境影響評價基礎資料庫是指支撐環境影響評價全生命周期,以及環境影響評價過程產生的數據的集合。主要包括支撐數據、業務數據、管理數據三大庫群。
環評基礎資料庫的建設過程實際上是是構建“橫向”支撐資料庫群和“縱向”業務資料庫群,以及搭建管理資料庫群的過程。
“橫向”支撐資料庫群主要包括支撐環境影響評價全生命周期(環評、技術評估、審批管理、監督後評價、公眾參與等)的數據資源。包括支撐上述過程所需要環評依據(法律法規、產業政策、技術導則等)、自然與社會環境數據(基礎地理、環境敏感區、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與災害、社會經濟發展數據等)、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水、大氣、噪聲、電磁、土壤等)及評價標準、專家及環評案例信息等。
“縱向”業務資料庫群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全生命周期產生的所有數據資源,涉及戰略環評、規劃環評、區域環評、項目環評等,包括:環評報告書及其基於環評報告書規範化提取的各類指標(項目概況與規模、工程/工藝特徵、環境影響、環保措施等)、技術評估意見、審批檔案,竣工環保驗收相關數據,工程運營監督與後評價數據等等。
管理資料庫群:主要包括為環評管理服務的基礎支撐數據,如環評資質管理數據、環評從業人員數據、技術評估專家庫等。
除了以上三大庫群外,為更好的管理和利用這些數據,軟體系統(平台)也是環評基礎資料庫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廣義的環境影響評價基礎資料庫還包括為管理、共享、利用這些數據資源的軟體系統(平台)(見圖1)。
建設任務
環評基礎資料庫的建設任務
環評基礎資料庫的建設任務主要分四個方面。
第一,推進環評資料庫軟環境建設。形成環評數據共享制度與可持續更新機制;建立健全環評資料庫標準規範體系;完成覆蓋戰略環評、規劃環評、區域環評和主要行業建設項目的環評指標體系。
第二,夯實“科學環評”的數據基礎。持續開展國家級環評核心數據資源的整合集成與建庫,開展省級環評核心資料庫建設與匯交試點;推動環評領域內環評相關數據的共享。面向環保重大套用,開展環評數據資源的深度挖掘與二次開發。
第三,加強環評技術方法研究。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易用、高效的環評技術套用與服務平台,將環評“數據—標準—模型”有機集成到軟體平台中。
第四,創新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探索環評管理流程和模式的創新機制,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發展道路,形成良性循環的服務體系。
目前建設成果
第一,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環保部信息化基礎設施總體設計框架(四級三層網路體系、安全系統等),統籌實施軟硬體設備購置、網路環境、機房改造工程,初步構建形成滿足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所需要的網路環境,以及數據存儲備份環境。
第二,數據共享制度機制建設: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和各部門的行業規定,制定了環評相關數據的共享制度和管理辦法,以及“國家—地方”兩級的環評核心數據採集、匯交、共享管理辦法。
第三.標準規範與指標體系建設:在環保部環境信息標準規範體系下,完善了環評標準規範體系框架;通過繼承、修訂、增加等方式,初步建立了環評數據分類編碼、採集、整合集成、資料庫建設、質量控制、共享服務及其套用等環節的各項標準規範。設計了分行業環評指標資料庫,構建了多個行業的指標資料庫。
第四,資料庫建設與產品再加工:以環境敏感區空間數據為重點,開展了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基礎地理、資源環境等環評基礎支撐數據的整合集成與資料庫建設。重點完成了主要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報告書、環評指標庫、環評技術評估與批覆等數據資源的規範化整合、關聯與建庫。
第五,技術套用與服務平台建設。主要進行了環評技術套用與服務平台總體設計、環評基礎資料庫管理與支撐平台軟體研發、環評技術支持與輔助決策平台軟體研發、環評技術支持與輔助決策平台軟體研發、環評上崗考試與資質管理平台軟體研發。
第六,環評技術套用與服務平台總體設計項目。開展環評技術套用與服務平台的總體設計。以科學管理環評基礎資料庫為目標構建環評基礎資料庫管理平台,以提高環評工作效率為目標建設技術支持與輔助決策平台,以規範環評隊伍行為為目標搭建環評上崗考試與資質管理平台。
第七,環評技術支持與輔助決策平台。以為環評、技術評估、審批管理等提供技術支持工具,提高環評工作效率和輔助決策水平為目標構建環評技術支持與輔助決策平台。具體包括:環評技術支持與分析系統、環評技術評估與審批管理辦公系統、環評技術覆核與支持系統、會商與輔助決策系統等。
第八,環評上崗考試與資質管理平台。具體包括:環評持證上崗考試報名與管理系統和環評資質管理系統等。
第九,試點示範與重大套用支撐。在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部署環評技術套用與服務平台軟體,開展環評技術評估辦公自動流轉、環評指標採集與持續更新、環評技術覆核(大氣、水環境技術覆核)等套用。推進了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成果的技術培訓、交流與合作。
第十,地方評估機構的試點示範。選擇了5家省級評估機構,開展了環評基礎資料庫指標庫建設試點工作
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展望
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涉及環境保護部門及相關部委數據的共享,數據類型多,數據量大。同時,已入庫的數據需要進行不斷的更新,相關平台軟體系統建設也需不斷完善。因此,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是個長期任務。今後環評基礎建設重點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逐步推進數據共享機制建設,打通環評業務數據的獲取通道
第二,推進省級及省以下環評基礎資料庫的建設。在加強國家級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的同時,在統一框架和標準規範體系下,以《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指南》為指導,逐步推進省及省級以下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
第三,加強環評技術支持系統建設。在環評基礎資料庫各專題資料庫構建基本完成時,如何進行數據的挖掘和高級套用成為環評基礎資料庫建設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