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吸音

環境吸音的內容主要是研究聲音的產生、傳播和接收,及其對人體產生的生理、心理效應;研究改善和控制聲環境質量的技術和管理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吸音
  • 內容:聲音的產生、傳播和接收
  • 措施:吸聲降噪、隔聲等措施
  • 套用:音樂廳、會議廳等建築物
原理,歷史背景,套用,發展,

原理

聲音是一種波動現象,它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產生反射和衍射現象,在不均勻的媒質中或由一種媒質進入另一種媒質時,也會發生折射和透射現象。聲波在媒質中傳播,由於媒質的吸收作用等,會隨傳播距離增加而衰減。對於聲音的這些認識,是改善和控制聲音環境的理論基礎。
人類生活的環境裡有各種聲波,其中有的是用來傳遞信息和進行社會活動的,是人們需要的;有的會危害人體的健康,影響人的工作和休息的,是人們不需要的,稱為噪聲。
在噪聲控制中,首先是降低噪聲源的輻射。工業、交通運輸業可選用低噪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或是改變噪聲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用減少渦流、降低流速等措施降低液體和氣體聲源輻射)。
其次是控制噪聲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聲的傳播途徑,如採用吸聲降噪、隔聲等措施。再次是採取防護措施,如處在噪聲環境中的工人可戴耳塞、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噪聲控制在技術上雖然已經相當成熟,但是由於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採取噪聲控制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處理噪聲問題時,須要綜合權衡技術、經濟、效果等問題。

歷史背景

為了改善人類的聲音環境,保證音樂優美動聽、語言清晰可懂。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人們對建築物內的音質問題進行研究,促進了建築聲學的形成和發展。5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的迅猛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長,噪聲源也越來越多,所產生的噪聲也越來越強,造成人類生活環境的噪聲污染日益嚴重。因此,不僅要在建築物內改善音質,而且要在建築物內和在建築物外的一定的空間範圍內控制噪聲,防止噪聲的危害。
這些問題的研究涉及建築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生理學、、管理科學、通信、音樂等許多學科,經過長期的研究,成果逐漸匯聚,形成了一門綜合性的科學--環境聲學。在1974年召開的第八屆國際聲學會議上,環境吸音這一術語被正式使用。

套用

劇場、電影院、音樂廳、會議廳等建築物,是人群聚集進行文化娛樂和社會活動的場所。這些建築物中的音質問題,既同混響時間有關,也同所謂"聲場擴散"有關。
音質控制一方面要加強聲音傳播途徑中有效的聲反射,使聲能量在建築物內均勻分布和擴散,以保證接收者所收聽的直達聲有適當的響度;另一方面要採用各種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消除建築物內的不利的聲反射、聲能集中等現象,並控制混響時間。此外還要降低內部和外部的噪聲干擾。
噪聲對人的影響同噪聲的聲級、頻率、連續性、發出的時間有關,而且同收聽者的聽覺特性、心理、生理狀態等因素有關。所以,研究噪聲對人的影響,既要研究一般影響,也要研究各種特殊的情況,為制定噪聲標準提供依據。
近年來,噪聲控制研究受到普遍重視,對聲源的發聲機理、發聲部位和特性,以及振動體和聲場的分析和計算,無論在理論方法或實驗技術方面都有重大發展,因而有力地促進了噪聲控制技術的發展。
在降低現有噪聲的手段方面,空心加氣混凝土砌塊在國外已廣泛使用,在中國發展的微穿孔吸音板在消聲管道中也已逐漸推廣,在廳堂建築中也開始使用。最近受到注意的是有源降噪聲的技術。這種技術雖然是50年代的產物,但過去一直未能充分發展。

發展

現在由於電子計算技術的日趨成熟,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已無困難,所以受到比較廣泛的注意。在英國,一個大型加壓站的噪聲,由於加了一個反聲(大小相近,相位相反的聲音)系統,而降低11dB,改善了周圍環境。不過現在注意較多的還是小系統,在頭盔內使用有源降聲可把噪聲降低15~20dB,而且所需費用不高,這方面的研究還正在不斷發展。
控制噪聲污染已受到國際和一些國家的注意。國際標準化組織已接受A分貝為評價噪聲的標準,並規定90dB為保護人體健康和聽力的最高限,這個標準已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
為了控制城市噪聲,城市噪聲分區辦法已逐漸推行。中國把城市分為六種區,以保證城市居民的安寧。在各種產品的噪聲控制方面,各國除了對一般最高噪聲採取限制措施外並要求生產者在銘牌上標明噪聲指標,以鼓勵生產者在降低產品噪聲工作中的主動性。此外,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的督促檢查,以及環境聲學知識的普及等,也都是對普遍改善聲環境工作的重大措施。
改善聲環境要求加強基礎研究、技術措施和組織管理。在採取措施時,重點應放在聲源上,但在很多情況下聲源改變較為困難甚至不可能,要更多注意到傳輸通道和接受者,此外,還要注意經濟、技術和要求(或標準)問題,有時還要注意建築藝術和設計藝術問題。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