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心理學

環境保護心理學

環境保護心理學屬於環境心理學在當代的一種新的發展,環境心理學的另外一種發展形式為生態心理學或心理生態學。肇起於1960年代的環境心理學,從關注環境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到關注環境因素對人的工作與生活質量的影響,以及關注環境與人的行為的互動作用.發展為關注人的行為對周圍環境與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關注自然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而形成了環境保護心理學的基本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保護心理學
  • 外文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sychology
  • 類型:環境心理學在當代的一種新的發展
環境保護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環境保護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著環境價值觀、環境態度、環境行為這幾大核心概念進行研究的。
1.環境價值觀
環境價值觀的定義,比較有影響力的是Stern和Dietz提出了環境價值觀的三個層次:(1)自我中心主義環境價值觀(2)利他主義環境價值觀(3)生態主義環境價值觀。
近20年最著名的環境價值觀一新環境範式成為一種區別於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價值觀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它的主要觀點是:(1)人類與其他生物相互依存,保護他們對我們有益;(2)我們所做的很多事對環境具有無意識的消極後果;(3)很多資源是有限的;(4)生態局限如環境承載量,制約著我們。
2.環境態度
在環境領域中所研究的態度包括兩類:對環境的態度(一般環境態度)與對某種環境行為的態度(特定環境態度)。大部分學者都認為一般環境態度預測一般環境行為,特定環境態度預測特定環境行為。
3.環境行為的相關研究
廣義的環境行為,是指能夠影響生態環境品質或者環境保護的行為,它可以是正面的,有利於生態環境的行為,如資源回收等;也可以是負面的,不利於生態環境的行為,如浪費資源等。大多數的研究者都將環境行為定義為正面的,對生態環境有利的行為。
4.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關係的相關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