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人口容量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環境人口容量下了一個較為精確的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到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人口容量
- 影響因素:資源因素、科學技術因素
- 背景:地球人口增長
- 後果:人類生存空間萎縮
背景,原因,估計方法,人口容量,研究意義,
背景
- 地球人口增長
- 資源短缺
- 環境惡化
- 人類生存空間萎縮
原因
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資源因素、科學技術因素、綜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一個地方的環境人口容量,與自然資源擁有量成正向關係,與科學技術水平成正向關係,與地區居民的綜合生活水平成反向關係。定義中已經基本明確表示,一個地區的合理人口容量,不僅僅取決於本地的自然資源,還與本地獲得外來資源的能力有關。僅僅根據本地的自然資源來判斷本地的環境人口容量是不合理的。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不知道考慮我國之外的自然資源了嗎?如果沒有考慮,是不合理的。(沒有考慮人口的規模效益,人口的規模效益是普遍存在的。人口的規模效益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而增大。)
環境人口容量與科學技術成正向關係,科學技術不是定量,是變化,是隨著時間逐漸前進的,因此,同一個地區或國家,不同時間的環境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時間越新,環境人口容量就越大。未來社會,環境人口容量會更大。用環境人口容量預測國家的人口容量,需要考慮時間因素。原來認為合理的人口數量預測,現在也許就不合理了。
估計方法
上述這一定義,其實包含以下幾層意思:1、談環境人口容量,應指具體的時期,因為環境人口容量是時間的函式,具有不確定性;2、資源、科技水平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3、生活(包括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4、如果研究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要以該國或地區所能利用的資源和技術為依據,而所能利用的資源和技術,不見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義中所說的“其他”(如國外或地區以外的)資源和技術,這一點對地區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結果有較大的影響。
即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
人口容量
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
●從人口與可耕地關係來看,我國位於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國家行列,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值的1/3
●從人口與淡水的關係來看,我國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僅為世界的1/4
我們必須正視我國人口增長與環境關係的現實矛盾,堅定不移的走計畫生育和環境保護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走上人口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軌道
●我國環境人口容量最高控制在16億左右
研究意義
讓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環境與人口的關係;有利於人們了解各種環境問題;促使人類自覺保持與自然環境的良性循環;為制定相應的人口戰略、政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