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璦琿魁星閣
- 坐落:黑龍江愛輝
- 建城史:310多年
- 建於:1892年至1900年之間
- 民國九年:高盈十丈,若登樓一望
閣之簡介,地理狀況,歷史風雨,相關人物,將軍,文人,價值意義,
閣之簡介
凡到愛輝古城憑弔的人,參觀了愛輝歷史陳列館後,都要遊覽魁星閣,並登閣遠眺,發思古之幽情。
坐落在愛輝城裡的魁星閣大約建於1892年至1900年之間。民國九年《璦琿縣誌》記載;愛輝城“東南角有魁星樓一座,高盈十丈,若登樓一望,則三面環山,一面枕水,誠可謂天然險峻城廓。”民國愛輝縣公署檔案中的《中國地理大詞典縣邑調查表》中記載:“城東南隅有魁星樓一座,高約三丈余,均系磚木砌成,上塑魁星像,登樓俯瞰,歷歷在目。庚子之亂,全城盡被焚毀,唯此樓巍然獨存,實可為古蹟之一也。”兩處記載除樓高有差異外,方位一致,描繪其氣勢一致,使我們可以對愛輝城裡的魁星閣歷史原貌有個基本的了解。
地理狀況
魁星閣位於今愛輝鎮東南,東鄰黑龍江。1900年,爆發了“庚子俄難”,沙俄侵略者用武力侵占愛輝城後,“四向焚燒,滿城煙火,雞犬飛壕,數千餘房毀盡為墟。”具有光榮抗俄鬥爭歷史的著名古城,被強盜們燒成一片瓦礫,只有魁星閣幸免於難,成了沙俄武裝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歷史見證。它一直高聳於黑龍江畔,向人們講述歷史……
歷史風雨
一直到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時,魁星閣被炮火洞穿,建國後將其拆毀,經歷了幾十年風風雨雨的魁星閣消失了。1980年,黑龍江省政府決定復建,並撥了專款。歷經3年的建設,魁星閣重又在愛輝古城傲然屹立起來。新修建的魁星閣,在舊址上按原照複製,高14米,磚木結構。一至二層為青磚壘築,樓頂部為木製亭閣,雕梁畫柱,濃墨重彩,紅漆木柱與憑欄,綠色琉璃瓦為蓋,橫樑有龍頭斗拱,四角正檐各飾祥獸和吻頭。周圍有與其比肩的白楊樹相襯,使魁星閣顯得富麗堂皇,又典雅大方。樓上南門上題有“文光射斗”四字,樓內有一座魁星塑像。凡遊人到此,多駐足觀賞,以此為背景留影,並登閣遠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1994年,當地政府又將魁星閣進行修葺,然後向遊人重新開放,使這一人文景觀越來越有魅力。
相關人物
將軍
愛輝城自魁星閣建成後,雖未聽說出了多少達官顯貴,但愛輝歷史上是出過9位將軍的。黑龍江流到愛輝城東,江面開闊,航道筆直,足有十里之長,而號稱“十里長江”。傳說“十里長江”將要出10個將軍,一位南方風水先生說要修個鎮江塔才能保住這裡的風水,愛輝城官府就組織修塔,挖地基時,突然從坑底挖出一隻蝴蝶,飛上天空,風水先生一拍大腿;完了!只能出9個將軍了。這只是傳說,但愛輝城還真的出了9個將軍,他們是:布爾沙、德英阿、德興阿、富明阿、善慶、克蒙額、托克湍、綽哈布、壽山。其中黑龍江將軍壽山是抗俄名將,1900年沙俄入侵東北時,壽山組織抵抗,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他至死不向俄軍投降,自殺殉國,表現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他和英勇抗擊俄寇的鳳翔一樣,永載愛輝史冊。魁星閣旁有壽山將軍的塑像,人們可領略這位錚錚鐵骨將軍的風采。
文人
愛輝人傑地靈,不僅出赫赫武將,也的確出了大名鼎鼎的文人。愛輝城有郭、姚、徐、何四大姓氏,其中郭姓中,便有中國著名朗誦詩人高蘭先生。高蘭原名郭德浩,愛輝城人,他開創了中國朗誦詩的先河。高蘭的名字是和朗誦詩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他以朗誦詩崛起於抗戰時期,其代表作有《哭亡女蘇菲》、《我們的祭禮》、《我的家在黑龍江》等。在烽火連天、炮轟槍鳴的抗戰時期,《哭亡女蘇菲》一詩在各地的朗誦會上出現,並將群情推向高潮,可見高蘭寫的絕不是一家一戶的新的生命夭折,而是國家、民族之痛!直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哭亡女蘇菲》仍然是各地詩歌朗誦會上的保留節目,每次都使朗誦者和聽眾淚濕襟前,打動了無數人的心。《我們的祭禮》也是一首著名的朗誦詩。作於1937年10月魯迅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當時在武漢召開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大會,由著名電影、話劇演員王瑩女士朗誦,引起巨大反響。因為這不僅是一首悼念詩,也是一首動員人民大眾起來抗戰的鼓動詩。時值“七七”事變後不久,全國人民抗戰熱情高漲,詩人提出以偉大的抗戰作為紀念魯迅先生的祭禮,道出了千百萬人民心中的話,激起了強烈的共鳴。“我們獻上了這祭禮——抗戰!”帶出了有血有淚的吶喊;“請你來饗吧!更大的祭禮在明年的今天!”詩人發出強烈的呼籲,號召人們沿著魯迅開闢的戰鬥道路前進,去為民族解放而鬥爭。高蘭賦予了朗誦詩強烈的感染力和戰鬥力,使之成為號角,鼓舞了人們的鬥志,振奮了民族精神。解放後,高蘭先生做了山東大學中文系的教授,治學嚴謹,著述豐厚,桃李滿天下,高蘭先生的一生是值得驕傲的。他是給愛輝增光添彩的文學家,是值得愛輝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