璦琿直隸廳,地區名。位於今黑龍江省西北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置。治所即在黑龍江城,後移治黑河鎮。轄域東西1300餘里,南北600餘里。東至俄國阿穆爾省之伯利格沁,西界嫩江府,南連興東道所屬東勒喀倫,北接黑河府。周以前屬肅慎氏地,漢至魏屬挹婁國。隋、唐屬黑水靺鞨及室韋地。金、元隸蒲與路。明為薩哈連部所屬札哈蘇、額爾德尼等城地,羈縻於奴兒乾都司。清初索倫、鄂倫春、畢喇爾、達斡爾等諸部雜居。康熙二十二年(1683),為防禦沙俄,設黑龍江將軍,築城駐守,故亦名黑龍江城(在江東六十四屯地)。二十九年,將軍移駐墨爾根,以副都統駐守。鹹豐八年(1858),黑龍江地方當局與沙俄簽訂屈辱的《璦琿條約》,喪失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但精奇里江口以南至霍爾莫勒津屯,以舊璦琿為中心江東六十四屯,仍屬中國。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變”,沙俄製造海蘭泡慘案,殺略江東六十四屯旗丁人等,居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三十四年,以黑龍江城改置廳。民國二年(1913),改縣。清初至民國年間,治內有漢、滿、蒙、回、索倫、達斡爾、鄂倫春、朝鮮等民族居住。